投射到公有云层面,行业云市场被更多人看好。据IDC预测,2021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收入预计可达1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3%;同时,互联网用户虽然是公有云的最大消费群体,但占比呈下降趋势,而制造业、金融、行业ISV、政府等企业级用户成为公有云增长新的驱动力。发展数字经济、振兴实体经济正推动信息化进一步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云计算将成为基础设施,公有云市场将全面爆发。
2018年3月3 0日,在紫光集团旗下新华三Navigate 2018领航者峰会上,紫光集团重磅发布“紫光云战略”,宣布投资120亿元,开始进军公有云市场,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切入产业互联网
紫光云入局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产业云。即按照行业属性为行业用户提供场景驱动、安全和混合交互的行业云服务。
除了浓重的“国资”背景和手中掌握的天量投资。紫光集团加入公有云战局的杀手锏还有深谙服务传统企业级IT用户之道的新华三。一位CIO就曾表示,IT市场2B和2C其实差异巨大,互联网巨头的公有云不代表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并且也没有能力为传统企业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
以工业云为例,2017年6月,紫光集团及旗下紫光云数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签署协议,共同出资成立紫光云引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其所打造的智能制造平台上已经有几十家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目前的SaaS用户已经超过两万。
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竑弢表示,紫光云战略目前主要考虑两个维度,行业维度和城市维度。行业云层面在内部按照行业维度划分板块,如工业云、政务云,未来还会开拓教育、金融等领域。除已经拥有2万SaaS用户的苏州工业云平台外,新华三已经为300多个城市设计了底层的IaaS城市云平台,在宣布公有云战略的同时,紫光集团正式发布了新城市运营平台,并宣布在连云港实现了首个应用。
激活后发优势
对于入场的时机,紫光集团总裁张亚东表示:“紫光云不是从零开始,紫光集团旗下新华三、紫光云数、紫光股份、紫光软件、紫光数码、紫光西数等云网板块企业已经承担了紫光云战略的一部分使命,有了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紫光集团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充分讨论与评估,提出了紫光云战略的顶层设计,并成立紫光云公司。紫光云公司将承担紫光公有云整体的责任和使命。”
紫光云总裁吴健表示,中国公有云市场目前只有200亿的市场规模,与传统IT市场相比,只是刚刚起步。且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热潮崛起,公有云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宏大。再加上即将爆发的产业互联网机遇,紫光云入场正是时机。
且面对产业云市场,无论是销售模式还是交付模式都是全新的。一张白纸的紫光云可以采取业界最先进的架构进行设计。并且可以回避前任走过的弯路,“我们从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支撑全国性、全球性、多行业、全站式的云服务,迎接公有云市场的爆发。”吴健说。
除此之外,与完全线上的运营不同,行业云需要有地面的运营服务体系作为配套,紫光集团不仅在苏州搭建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工业云平台,在各个省、地市都有分支机构,庞大的运营支撑体系也是紫光云进入2B市场的差异化优势。
紫光云联席总裁焦刚补充道,公有云是规模经济,必须要把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降到最低。而紫光旗下的新华三正是服务器生产商,再加上紫光正在进行的芯片研发与制造,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未来还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器、定制化芯片等。
对于初入公有云战场的紫光集团来说,其面对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焦刚表示,公有云提供的是端到端的服务,全天候7×24小时的无缝运营,对于原来主要以设备生产为主的紫光是一个重大挑战。其次,公有云在PaaS层和SaaS层上的生态建设也需要进行探索。
按照规划,今年4月紫光云1.0将上线,6月30日会正式开通华南和华北两个区域的服务,10月其公有云基本能力具备并扩大为四个区域服务市场。
正如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所说,紫光集团开始进入到公有云领域,未来将进一步扩展云产业的版图,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具产业优势的公共云服务提供商和最值得信赖的数据运营合作伙伴。随着全新云战略的发布,未来紫光集团将进一步发挥云网板块的协同效应与组织红利,以云平台为支撑,以运营服务为引擎,以生态发展为龙头,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并聚焦服务于“优政”、“惠民”、“兴业”,尝试提供从技术设备到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以及云生态的全栈式方案交付和最优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