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信息化

华为“生态纪”:从“聚合”到“聚变”

作者:文 | 本刊记者 孙杰贤
“技术+需求”正驱动着ICT生态加速融合,这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角色和复合化的能力;ICT生态开始迈向新的纪元,华为将其定义为“生态纪”。

3月22至23日,山东青岛,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8,华为向15000多名与会者展现了多元生态所带来的价值和成果,并一同见证了“生态纪”的到来,深入探讨了“生态纪”的价值潜力,以及如何以行动共创生态的“指数级”繁荣。

“生态纪”、“指数级”这是“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8”非常重要的两个关键词。

人类社会已经开始由工业文明进入数字文明, ICT将成为一种普惠性的技术和服务,其相应的市场规模也将呈现指数级增长,达到万亿级,甚至更大。在这一历史潮流下,ICT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要想屹立于潮头,当与生态伙伴通力、深入合作以产生“聚变反应”,实现“指数级”的繁荣。

而对于“生态纪”,华为是这样阐述的: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前沿技术集中爆发,数字生产力唤醒增长新动力,给更多行业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技术+需求”正驱动着ICT生态加速融合,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角色和复合化的能力,ICT生态开始迈向新的纪元,华为将其定义为“生态纪”。

生态的“黑土地”

去年底,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一封内部邮件中指出:华为的实质是通过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一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黑土地”,这块“黑土地”上可以种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土豆……

恪守业务边界,做平台的平台,做生态的土壤,催生千千万万的生态果实,这便是华为公司的未来使命和愿景。紫牛基金联合创始人、原央视著名记者张泉灵在大会演讲中提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需要具备几个能力:开放、兼容、包容和标准化。这与华为致力于做平台的平台,做生态的土壤,建设开放、多样、共赢的繁荣生态的理念不谋而合。

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表示,价值总量更高、运行效率更敏捷、形态模式更加多元等是ICT“生态纪”的显著特征。华为除了继续在技术、资源、服务平台上持续强力投入,构建好生态使能平台,打造好生态沃土外,更呼吁生态伙伴们共同行动起来,以“+生态”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如战略规划、业务创新、市场拓展、管理提升等多种复合型能力,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不确定的市场,赢得跨界竞争,实现商业价值的持续增长,最终形成生态的“指数级”繁荣,共赢“生态纪”。

在这个“生态纪”,为了迎接“指数级”的繁荣,华为正在积极努力构建自己的“黑土地”能力,驱动“大生态”的建设。在过去的一年,华为EBG中国区合作伙伴已突破万家,其中解决方案伙伴总数突破400家,公有云伙伴近2000家;并首次出现百亿级合作伙伴,还出现2家10亿级合作伙伴、60多家亿元级合作伙伴、630多家千万级合作伙伴。而在到来的“生态纪”,华为的目标是:把握万亿市场,深耕千亿领域,成就百亿伙伴:成就3~5家百亿伙伴,30家十亿伙伴,100家过亿伙伴。

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杨文池介绍:为更好地顺应客户和伙伴的发展诉求,华为将强化执行“平台+生态”战略,持续加大投入,打造聚合力高、黏合度强、交互性好的生态使能平台,做平台的平台;构建开放、共享、进化、阳光的生态环境,做生态的土壤。

为此,华为今年会继续加大投入:在云业务方面,在全国重点扶持30家授权销售支持中心伙伴,在12个重点省份完成授权孵化中心的落地;在解决方案方面,华为向解决方案伙伴提供 “六位一体”的专项支持——团、营、牵、引、推、送(以独立“团”队接口支撑解决方案类合作伙伴,为其提供“营”销平台、坚持内部考核“牵”引、“引”导预装模式、“推”出全新商业模式、“送”更多市场机会点),重点推进联合解决方案商业落地;在地市业务方面,加强组织保障、能力提升、营销支持。

未来的华为生态圈将是一个“客户+伙伴+华为”的命运共同体,大家互为依存,相互使能。在生态伙伴关系中,华为第一次提出要“相互使能”,这意味着华为生态伙伴战略理念的一个重要变化:从一个平面辐射到立体交互,进一步强化了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与交互。

华为EBG中国区总裁 蔡英华“实践区”和“检阅场”

在我国提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数字经济可以起到很好的催化剂的作用,推动传统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众多领域实现转型,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而智慧城市是实现数字经济最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

而前面提到,在到来的“生态纪”,华为的目标是:把握万亿市场,深耕千亿领域,成就百亿伙伴。在华为深耕的“千亿领域”计划中,智慧城市是重要的一环。智慧城市建设是个巨系统工程,需要的就是多方合作,实现“聚变”。可以说,智慧城市是华为“黑土地”能力和“大生态”建设成果的最佳、最理想“实践区”和“检阅场”。

“华为智慧城市峰会”于“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8”期间同步举行,峰会以“聚合生态伙伴,构筑智慧城市有机生命体”为主题。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张延德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智慧城市建设至少要实现三个目标——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感;提高城市管理和运行的透明度和效率;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他说,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而不仅仅是几个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普遍关联相互促进,彼此协同,智慧城市具有自我演进自我造血的功能,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如人类的智慧是源自神经系统对信息的采集、思考、反馈一样,智慧城市也需要一个神经系统。

智慧城市神经系统应具备三大特点:功能强大的中枢系统——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全面海量的感知系统——物联网+视频;敏捷无所不在的传导系统——有线+无线网络。华为便致力于打造这样的智慧城市神经系统。通过物联网和城市通信网构建周围神经系统,实现城市全场景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通过大数据中心与城市智能运营中心构建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基于城市全场景数据的城市运行、应急联动和决策支持。

智慧城市是华为的重要的战略投入方向,而生态系统建设首当其冲。从2016年初提出要致力成为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首选合作伙伴之后,华为一直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生态圈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经聚合到包括资本、集成、运营、业务运用等各个领域的30多家核心合作伙伴。

从联合创新到项目实施,华为和生态伙伴的手一直紧紧握在一起。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董事长马述杰:“华为不但带给我们世界级的技术和更为广阔的市场,更为关键的是华为的高标准能够倒逼我们不断地技术创新,不断地自我能力提高,从而为智慧城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其和持续发展。” 深圳华傲数据有限公司CEO 贾西贝:“华为是一个很靠谱的公司,在他自己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能带动生态伙伴的成长与壮大。在这里,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使能,相互成全。”

截至目前,华为参与了全球40多个国家,12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仅2017年,华为就与国内80多个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参与了48个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生态“聚变反应”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已经开始在智慧城市领域慢慢释放。

未来的华为生态圈将是一个“客户+伙伴+华为”的命运共同体,大家互为依存,相互使能,彼此成全,最终实现从“聚合”到“聚变”的飞跃。

在这个“生态纪”,为了迎接“指数级”的繁荣,华为正在积极努力构建自己的“黑土地”能力,驱动“大生态”的建设。

 

数字孪生技术或助智能制造加速发展

气象信息化工作应重视实用价值的体现

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推动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变革趋势

云上制造业,不缺点金术

“太仓论坛”助推智能制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