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看好 得益于我国政策的日益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所涉及的业务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截至2017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达1013家,近15年增长近5倍,年均增速13%。图片/洛花随着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金融业市场准入迎来放宽,近几个月,外资银行频获政策红包。
先是2017年年末财政部表示将大幅放宽金融业针对外资的持股比例限制。接着中国央行决定授权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担任美国人民币业务清算行。随后,银监会发文将放宽对除民营银行外的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在华外资银行未来一至两年内或迎来加速增长。”标普全球评级近日发布报告称,外资银行仍将视中国市场为重要增长点。除了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劲的经济增长速度外,在华外资银行还面临一系列当前国家战略和政策所提供的机遇,如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对在华外资银行监管政策上的积极简化和支持。
十年坚持 浮浮沉沉
金融业对外开放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自2007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明确表示促进外资银行全面发展,鼓励外国银行设立或者将现有分行转制为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以来,众多外资银行来华设立法人银行,或通过持股中资银行,参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这十年来,外资银行在华经历了怎样的变局,或许可以从赵南的经历中窥见一二。
赵南,天津人,资深投行人士,十年前,学习金融专业的他过五关、斩六将得到了一份外资银行支行的工作,拿到了一个“外国金饭碗”,但是没想到好景不长,没几年,这家支行就因为业务量短缺关门了。“感觉椅子还没坐热就要收拾东西走人,和亲戚朋友说起来都感觉很尴尬。”
回顾曾经的外资银行职业生涯,赵南感慨万千,“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个‘舶来品’,在这里工作体面轻松,挺让人羡慕。但后来,尤其是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工作开始变得越来越难做。”
正如赵南所说,早在外资银行入华初期,一度被视为“狼来了”,引起业界一片热议,但事实上,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并没有如洪水猛兽一般一发不可收拾,而是逐渐从京沪地区扩散至全国,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首先,受并表监管的影响,外资银行的经营规范不仅需要满足中国监管部门的要求,还需要满足母国监管机构的监管标准,这也促使外资银行的合规意识高于本土银行。2010年以来,国内“影子银行”盛行,但外资银行鲜有参与。
其次,过去几年中,受实体经济调整的影响,外资银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也有小幅上升,但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在变化趋势上,外资银行的资产质量拐点也领先于其他类型机构。2015年,外资银行的不良率开始下降;2016年,其不良贷款余额也有所减少,率先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双降”。
根据中国银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达1013家,近15年增长近5倍,年均增速13%。不过,银监会另有数据显示,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市场份额总体比例较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资银行资产占比一直在2%左右徘徊,2016年降至不足1.5%。
对于这一点,赵南有着自己的解释。“在银行工作难免需要挖掘客户,但是外资银行想取得百姓认可并非易事。用户办理储蓄业务,首选往往是距离办公或住宿地点较近的网点,但外资银行支行有限,便利程度受限。”
此外,人们比较担心资金存入外资银行的安全性。这一安全性主要是指一旦该外资银行退出中国市场,存款怎么办?赵南告诉记者, “外资银行的网点说关门就关门,工作人员的信心都受到了打击,何况用户。”
政策再松绑 喜迎开放的春天
尽管外资银行在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无可厚非的是,得益于我国政策的日益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所涉及的业务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增加。
2017年3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外资银行开展部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在华外资银行可以与母行集团开展内部业务协作,为“走出去”的企业在境外发债、上市、并购、融资等活动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发挥外资银行的全球化综合服务优势。按照中外一致的原则,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可依法投资境内金融机构。同时,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的要求,明确在华外资银行开展国债承销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和大部分托管业务,不需事前获得银监会的行政许可,而是采取事后报告制。
近日,银监会再次“出拳”,发布对《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修改决定,主要包括增加关于外资法人银行投资设立、入股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许可条件,取消多项业务审批,推进简政放权工作,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外资银行在华营商便利度,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银监会外资银行部主要负责人段继宁表示,银行业对外开放在过去40年中不断扩大深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银行已融入中国金融体系之中,当前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充足,流动性稳定,资产质量良好,保持了稳健经营。对于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状况的变化,段继宁用“几多几少”进行总结:外资银行在华机构数量、经营地域、服务对象、经营业务种类、实现利润从少到多;同时,中国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性规定、审批事项、中外资银行监管政策差异则从多到少。“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同时,段继宁还表示,下一步银监会将继续按照中外一致和审慎监管原则,进一步扩大在华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完善监管政策,优化监管规则和考核方式,为银行业机构提供公平、透明、开放的监管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支持在华外资银行全面深入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和改革创新,支持外资银行发挥全球化综合服务优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曾刚分析称,中国经济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推进、自贸区扩容、人民币加入SDR并进一步国际化,以及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等,都将继续给外资银行带来发展机遇。外资银行将会在充分发挥境外网络、产品设计和风控技术等比较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融入本地市场,提高本土化管理水平,探索和践行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他表示,尽管市场占比持续下降,但外资银行高效、稳健的经营作风,将有助于它们平稳应对去杠杆过程中的风险冲击。预计未来随着监管的强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继续深入,外资银行在经营理念上的优势将逐渐显现,在行业中的影响也会有所提升。
“当然也需要看到,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移动互联等发展迅猛的当下,在与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外资银行明显落后于中资竞争对手。”曾刚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外资银行的核心系统不独立,受制于母行的科技开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他国家的移动互联发展水平不及中国,以至于母行高层的决策者不能理解中国发生的这些创新,并积极加以应对。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对外资银行而言会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决定其未来能否进入中国银行业主流的一个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