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外管理

江淮汽车:传统制造何以“智胜”未来?

作者:采访|本刊记者 史亚娟 庄文静 文|本刊记者 庄文静
当54岁的汽车企业,遇上初出茅庐的互联网车企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瞄准才开枪的传统制造业,如何过招先开枪再瞄准的互联网新贵

汽车制造业在中国,作为一个尚未市场化的、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在被还没有“准生证”就大量圈钱、圈人、圈关注的互联网造车势力迎头痛击。而身靠BAT好乘凉的互联网车企,火热了自己的同时,却让传统汽车产业冷静下来——传统车企如何经受互联网挑战?

尽管目前中国有10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但消费者能叫上名字的也就那么十几家。这是不是意味着,汽车制造业大洗牌的时刻到了?

小满时节,几天的连绵细雨过后,5月23日的合肥,突然晴空万里,清风徐徐。两天后,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而会址就选在了这座被誉为“电动之城”“中国声谷”“创新之都”的合肥。

作为合肥唯一的汽车制造企业——江淮汽车,近来成了网红,因其与互联网造车新贵蔚来汽车的战略合作,使得外界总有窥探、猜测,乃至质疑之声。

对于始终关注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变革的《中外管理》来说,或许江淮的创新与转型,能代表一部分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成长和进化路径。如果说互联网思维是让企业必须要“仰望星空”,那么传统制造业的根基就是“脚踏实地”。

被高估的互联网,被轻视的制造业

当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简称“汽车新四化”),被外界公认为汽车产业未来趋势时,恐怕传统制造业的自信就被打击了一半。似乎很少有人相信,传统汽车制造业在被颠覆之余,在这一战中还会有什么发言权。

那么,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汽车是什么。

“汽车可以说是近代的科技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它比任何一个民用产品都复杂,涉及所有的技术领域,涉及所有的供应部门。所以汽车的发展过程,从来都是一个不断跨界融合的过程,没有一个阶段不是如此。”江淮汽车副总经理严刚对《中外管理》说,“而智能化,必然是汽车产业的技术未来和趋势,这是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必然的发展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接受《中外管理》专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看法:“互联网+在一段时间内,似乎被神化了,他几乎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化身。其所到之处,都在冲击、颠覆。事实上,汽车产业在发展,带动汽车产品在不断升级。传统汽车技术不断融合新技术,就像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一样,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因此,互联网造车企业,一上来就是从智能汽车入手,让人以为将对传统汽车产业造成较大冲击,其实这是个误区。汽车制造始终都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产业融合的产业。其实,最早很多行业都和汽车行业没什么关系,都是慢慢才进入到汽车行列里,比如电子、轻型材料、数字化系统等,汽车就是一个量大面广要求高的产品,它就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回顾汽车产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任何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都催生汽车的进步。

“智能化应该成为汽车的一个标准配置,传统汽车如果不能变成一种新物种,不能具备智能化功能的传统汽车,恐怕将无法生存了。”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对《中外管理》表示,“这样的企业并不是被互联网车企或竞争对手干掉的,而是被时代抛弃的。”

智能化,汽车制造业的未来趋势

当下,我们看到更多的互联网车企是和传统车企,从最初的两大阵营互不示弱,渐渐开始了反思和彼此学习,最终走向彼此合作融合之路。比如,江淮和蔚来汽车、奇点和北汽之间的合作等,即将开花结果。

在我们走进有着54年历史的江淮汽车总部时,真切感受到了传统车企对于汽车产业的理解和研究,远远不止于脚踏实地做好产品,更具有眼望星空的产业高度和产业思维。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且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当汽车电动化后,其跟智能化的结合必然加速。那么未来的汽车也就是个移动终端,一定会成为这个界面。”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在接受《中外管理》专访时表示,“随着消费的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尤其是对环保、节能、安全的标准会更高,传统汽车产业一定要转型才有未来。”

江淮汽车对于学习和研发的重视,在业内是出名的。江淮每年都会提取销售收入3%-5%作为研发经费。2017年销售额是500多亿,2018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更是高达20多亿。在1996年,江淮就开始做学习型组织。如今,江淮的累计专利申请量超过11600件,获专利授权证书9600余件,均位于国内车企第一。

在2002年时,江淮就研发生产了一辆纯电动的概念中巴车,2005年研发了混合动力产业化技术并开始应用。

在2007年,通过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零部件供应商、技术公司、其他主机厂的交流和学习,江淮开始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然而,面对大量的关键技术、关键部件、产业链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挑战,该如何解决?

江淮选择与一些相关的企业自发地形成了产业联盟。比如国轩电池(电池生产商),巨一自动化(电机生产商),华霆动力(电池组装),然后整车控制器由江淮自主研发。联盟自发的进行电动车商品化、产业化的研究。在当时,还没有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形成这样一个产业联盟非常不易。

在2010年,江淮又拿到了科技部等四部委的新能源汽车重大研发专项,而后又组建了一个三元锂电池的产业联盟,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制造成本,以江淮作为主机厂的优势培育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并利用社会资源和“十城千辆”契机,拉动了产业制造提升。自此江淮汽车明确了产业化技术方向,开始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发。

在上海世博会上所使用的大巴车、大连公交车、合肥18路公交车,以及当时江淮一次性交付的585辆电动乘用车进行示范运营,这些在当时都是全国范围内投放量最大的一次。

随着近年新能源车扶植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车企特别是互联网车企开始入场。顿时汽车产业格局突变,比拼的优势点不同了——传统汽车产业何以胜出? 可以改为:江淮作为国内第一批涉足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占比销售额接近5%供图 江淮汽车

江淮汽车智能工厂,机器人正在“上班”供图 江淮汽车

汽车企业的下一场战役

在江淮汽车的技术中心大楼门前,一副对联格外醒目。“主动变革着力提质增效,开放合作加速转型升级”,也就预示着必须要“内外兼修”地进行转型升级。

“江淮的转型是在从传统‘商乘并举’的汽车企业转为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项兴初说。

2016年,江淮制定了智能网联发展445规划,围绕着智能化和从智能交互、智能驾驶、智能互联和智能服务等四个维度,要在2020年实现有条件的(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江淮还专门成立了江淮汽车技术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推动把智能网联作为一个标准配置。在2017年年底,江淮对研发职能机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七个设计部门,通过精准的识别客户需求,法规的要求、技术发展的趋势,依托江淮燃油车和电动车两大平台,实现自动驾驶的逐步落地。正如严刚所说,“没有谁比汽车企业更懂产业”。然而,传统汽车企业有一个共性,就是必须要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并且尊重技术发展阶段,在保证安全和符合法规的条件下,推进新技术应用。用王东生的话说,就是江淮在与德国大众合作时,他深切感觉到传统车企要有200%的把握时才敢去做,而互联网车企是有50%的胜算就已经开始做了。因此,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如何在追求工匠精神的同时去抓住市场机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平衡和修炼。

事实上,在智能化方面,其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无人驾驶。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要实现真正的智能,严刚认为绕不开四大技术突破——

第一,智能化的感知系统。作为一个汽车要能够看到,在任何时候能够识别周边的所有环境,并且判断准确。其实,此时很多信息是无用的,真正对智能行驶的行程构成障碍的也就一两个元素。

第二,传输能力。基于感知的所有要素,要迅速将其传输到计算平台上,也就是马上在脑子里进行运算。通常,人看到就会做出处理,可以说是没有时间差。而作为机器,则是要将看到的信息传送到计算中心,这是有时间差的。如果计算不出,还要上传到云端去,又会产生时间差。而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需要的传输速度是毫米级、甚至拉米级的计算速度和传输速度。而这个速度4G可能都不行,需要5G,此时就受制于通信的速度。

第三,运算能力。计算平台如何把处理结果运算出来,在接收到这么多信息时,计算就存在两个方面关键技术:一个技术是算法,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无用,怎么把这些信息变成一个方程式进而算出来;另一个技术,就是这台机器要有芯片,才能计算出来。

第四,控制平台。最后,得出的运算结论如何有效传输到自动智能控制平台上,实现转向、刹车、油门等自动操控。

“然而,这四步关键技术,其实既不掌握在互联网公司那里,也不掌握在传统车企里面。他们分别掌握在AI技术公司、移动通信公司、云计算公司、芯片厂商手里。当然,云计算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但场景是千变万化的,一个障碍物和一张废纸的处理办法能一样吗?也就是说,在V 2 X中,那X的变量太多了。”严刚对《中外管理》详细分析了的现状。

因此,尽管互联网公司有技术优势,但“智能汽车”是传统车企与互联网车企共同的机会,而关键是要看哪些企业愿意转型升级并能抓住机会。同时,互联网+最厉害之处,就在于改变商业规则和商业模式。今年3月31日,江淮汽车向市场交付了1000台纯电动车图 东方IC 三大合作,开启传统车企的“四化时代”

那么,江淮转型的方向在哪里?突破口又在哪里呢?“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转型期,江淮也是。”项兴初说,江淮原来的口号是“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现在变成了“商乘并举”。而目前,江淮正在向三个方向转型,即从传统能源汽车转向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而近两年,江淮开放合作的力度和影响力,再次奠定了产业地位。无论是与德国大众、还是蔚来汽车、抑或与百度的合作,江淮都一一上手了。

尽管,对于一些合作外界仍有质疑之声,“有一句名言是: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请给我们一些时间去证明。”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对《中外管理》自信地表示。而通过江淮的三大合作,也不难看出江淮的战略意图。

第一,与德国大众合作生产新能源车。2017年6月,在中德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在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双方各出资50%开办合资公司,从事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

就在5月24日,《中外管理》采访江淮汽车的第二天,江淮大众首款纯电动车型——思皓E20X正式下线,国内第一个合资新能源汽车项目从“概念”到“量产”,历时仅一年。

第二,与百度的跨界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数据平台发展。2017年 8月29日,江淮汽车向百度交付了32台江淮瑞风S3,用于高精度地图数据的采集。江淮汽车成为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首批重要合作伙伴,百度将为江淮汽车提供包括高精地图、自定位、环境感知、决策规划等自动驾驶方面的关键环节数据。而这次与百度的合作,必然推动江淮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提升。

在与百度合作中,百度项目团队对江淮评价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语言沟通效率高。百度提出一些想法后,江淮团队很快就能在产品上体现出来。甚至许多编程设计和开发,都是江淮自己编写的。

第三,就是与蔚来汽车的“跨物种”合作。江淮在2016年与蔚来汽车的合作,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新旧造车产业融合的范例。目前蔚来ES8已经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年内将实现量产。而这也是目前最受外界关注的一项合作。

江淮与蔚来如何跨物种融合?

江淮与蔚来汽车的合作,尽管外界有质疑之声,然而低调的江淮并不急于解释,因为时间看得见。

蔚来汽车总经理秦力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江淮和蔚来双方最高层的互动,是以每周一次来计算的,就正如他和李斌的周末,经常都在江淮度过,两家公司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磨合后,早已深度融为一个团队,这样的融合程度,甚至超过很多公司部门之间的默契。

其实对于江淮和蔚来合资是否顺畅,蔚来汽车的准用户们似乎并不像媒体、业内同行那么关注,只要能在预订时间内交出订购的ES8,这比什么都重要。

外界通常认为,江淮与蔚来的合作是代工关系。“蔚来和江淮的合作,是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的高度融合。”作为主抓与蔚来合作项目的研发总经理,严刚对《中外管理》介绍,蔚来作为一家互联网高科技汽车企业,基本定位是占两头:一头是技术整合,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整合汽车产品一流开发的团队。另外一头就是去自建品牌、自主销售。而中间这一段,就是产品制造,这个环节需要找一家合作伙伴。江淮在2016年与蔚来汽车的合作,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新旧造车业融合的范例。

那么,江淮在合作中做什么?

首先,要把蔚来开发出来的产品制造出来,也就是说,它在做产品技术设计的时候,江淮要做制造技术或叫生产技术的开发和设计。

其次,汽车有很多的基础设计,一些工艺设计无法实现是司空见惯的事。这就需要产品技术设计者和生产技术设计者,必须相互渗透融合,最后达成一个双方都能实现的方案,才能最终把这个产品造出来。所以,蔚来在合作中更侧重于做产品的技术设计,江淮则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技术设计。

“这就需要两个技术的融合,双方要彼此理解、互相渗透。江淮要理解、把握和参与一些重要指标的确定,以确保生产中的合理性;相反,蔚来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也要派出一部分专家了解江淮生产技术开发的过程,以确保江淮生产工艺水平可以保证自身的产品设计。江淮所做的就是生产整车的制造过程。”严刚解释。

所以,在2016年江淮进行产品验证时,江淮就派驻了一支100余人的团队在蔚来工作,蔚来也派驻了一两百人在江淮工作,以便能实现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真正融合。而这两部分人,均通过项目管理的形式进行运作。目前,这个项目已有两年并接近尾声。

而在蔚来整车制造过程中,江淮的生产工艺水平也再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比如采用像全铝车身工艺,这种设计以往都是用在捷豹、保时捷、宝马等豪车上。

场景定制服务时代到来,车企怎么办?

无论是百度、谷歌,抑或特斯拉、蔚来,乃至江淮这样的传统车企,都在寻求汽车产业电动化之后的发展路径。

“你会发现,技术本身都不是问题,基本的智能硬件都可以在全球采购到。而智能化真正的挑战是之后网联化。”王东生着重解释了这个观点。比如,我跟互联网平台合作,它不但跟我合作,还和其他汽车厂合作。以后汽车厂家之间就没有差异了,差异在于这些互联网平台愿不愿意把最先进的技术给我。假如我装的是它最先进3.0系统,你是2.0,那么我就比你有竞争优势。汽车企业自身的优势,取决于互联网平台。

于是,这难免会让人心生疑虑,未来传统汽车制造业是否将沦为BAT的代工厂?王东生在与《中外管理》的交流过程中,一直在眺望汽车产业的未来。

据专业机构的预测,在2030年左右,传统私家车就将被消灭了,人们会更多使用在自动驾驶条件下的共享化出行。随时用“App”车子就会自动开到你家门口接你。专家们有一种预测,那时自己开车反而是违法的。彼时提供出行服务的平台或将主宰这个世界。选择谁的车,要什么标准的车,都是平台说了算。车企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平台的代工厂。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企业要解决我的核心技术问题,自己能不能控制;同时要清楚能不能掌控出行的服务平台。如果不能掌控,将来就可能会面临‘沦为代工厂’的情境。”王东生说。

因此,这不是互联网造车与传统造车两派在阵营上的交战,而是新旧造车产业与互联网平台的交锋。到底是汽车制造业——智能硬件占主导地位,还是所谓“聪明的大脑”——BAT们占主导地位?抑或依然要彼此融合以形成战略合作联盟?

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史亚娟

 

“中外管理商学院”新添三家特色地方书院

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长青峰会隆重召开

“海尔大学-中外管理创新研究院”成立暨“中外管理标杆游学”海尔站圆满成功

BiMBA是一种方向更是一种情怀

“报告”是管理授权和工作委派的关键

观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