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商人

陈江坤: 真正的富足是内心强大

港丰集团总裁

“我们这样的人,能从父辈传承下来的是资本而不是经验,获得了资本,我们要做的是再创造。”陈江坤有着和年龄反差明显的沉稳气质:白衬衫,方格裤,尖头鞋,混搭的英伦风,外加精干的短发。

他说自己的穿衣风格是英国留学期间的“遗产”;微微隆起的啤酒肚,是这几年在国内做生意的收获;唯独眼镜后面一双清秀的眼睛,透漏着他二十多岁的朝气蓬勃。

“年龄与思维无关,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是在3岁以前,等到11岁左右,性格就基本和成人无异了。” 陈江坤倒不觉得自己年轻:“我一直想弄明白我为什么喜欢惹人关注,又缺乏安全感?”

在英国留学七年,陈江坤的专业是心理学,最大的研究对象就是他自己。来自童年的这种复杂感受,被他形容为“内心的黑洞”,而制造这个黑洞的却是殷实的家庭背景。“富二代”的帽子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堵墙,压得他气喘吁吁。毕业回国后,他面临人生最艰难的选择——家里的企业是要传承还是变革?两个选择背后是同一个动力——走出父辈的遮蔽,证明自己。

商业是一种安全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你知道吗?人的需求从高到低,是个三角形,人吃饱喝足了就要做点什么,当你能找到自己擅长并能做好的事情时,你就向着需求的高层攀爬了。”

陈江坤一直说商业是一种安全感,面对笔者求解的目光,他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用圆珠笔尖点着三角形的顶部,向底部移动:“你看,原来我们都在这儿,就是吃啊,喝啊。 现在,我通过经商,向这走着……

这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或许是个天生的商业人才。他扳着手指数了数,目前他投资或者直接参股的企业达20多家。涉猎范围包括港口码头、油品化工、加油站、医疗养老,还有当前增长最快的早教行业。这些貌似没有任何业务关联的项目,他用自己的商业智慧有机串联在一起。

自2008年回国后,通过重新梳理企业结构和建立多元投资渠道,陈江坤把企业销售额从40亿做到近百亿。他自豪地说:“相当于三年半时间,我们打造了一个新的港丰集团。”

如此快速的增长,陈江坤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父辈的经营思路是很一元化的,我父母是利用南北差价做煤炭运输贸易起家。之后,又开始做散货物流。我们用很长时间在泉州市政府旁边盖了个码头,帮助大的化工公司散货。

盖一个码头需要400个章,数不清的流程让人很痛苦,但这个码头体量不大,离政府又近,盖好没多久就要拆迁。因为拆迁,我们反而被迫开始扩张,先是收购了一个码头,又利用自己的分销网络,通过商会的力量把下游商家组织在一起增大贸易量。政府看我们量上来了,就又批给我们一个码头,现在我们有三个码头,还有两个准备收购。”回味家族企业的这一番被动扩张案例,陈江坤从中深受启发。

他感觉商业于自己而言好像是积木游戏:只有不断地组合才能使积木搭得更高,而商业到达一定规模后讲究的也是一样,只有把资产有机组合才能够有效规避周期性风险。比如传统石化贸易行业的困境是在于利润低、产业链短,其优点则是融资能力强,规模大。相反,新兴服务业的特点是利润率高,但融资难,高度依赖人员,二者的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双方的短板。

陈江坤喜欢新旧业务整合的目的当然是赚钱,但更高兴地是还能帮到人。就拿民间借贷这件事来说,去年泉州市政府找到陈江坤,要他帮忙筹建做泉州版的“民间借贷交易中心”,目前这个交易中心已渐渐有了雏形。

“我们要把评估师、律师和公证处结合起来做,通过理性评估和法律手段,规避民间借贷缺乏约束的风险。” 陈江坤认为,政府找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市政协委员,必须对政府的信任和自己的社会信誉负责。陈江坤双手插在胸前,翘起二郎腿,胸有成竹地拍拍眼前的纸:“另外,有些事情你默默地好好做,机会就会来找你。”

站在巨人肩膀上必须是巨人

不过,陈江坤对家族企业的传承之路,并不如他做投资业务这么如鱼得水。

2008年夏天,陈江坤回到闽南。在熟悉的生活、潮湿的空气里,他却感觉自己与这一切都隔着一层纱。

结束英国七年的求学后,陈江坤在瑞士银行找了份实习的工作。外国和中国最大的不同就是秩序感。他在瑞士银行做投资,使用的是现成的公式和体系,你只要按照规矩走,就能实现目标。

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则是在无序中摸索,另外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磨合,也着实让陈江坤困惑了很久:“我和人交往是建立在信任的前提下,我乐于分享信息,寻求共同成长。父辈却再三告诫我这样做的危险性。当时我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我们的商业诚信机制不完善,商业道德很容易出现问题。”

回国第一年,陈江坤试图按照自己的想象梳理企业,但从商业理念到价值观都没法和父亲一致。最后,他变成需要绝对执行董事长父亲指令的“总经理”,他感觉自己当时一事无成,没有资格挑战父亲已有的成就。

此时,内心那个巨大的黑洞开始慢慢啃食着陈江坤的信心,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才行。他以1%月息向父亲借了800万,又从一个国营单位挖来一个合伙人,共同开创港丰能源做投资生意。他对合伙人说:“你跟我干,我投八百万,你投两百万,我送你一百万,赚钱咱们七三开。”

投资的前三个月,港丰能源亏掉了800万。陈江坤失魂落魄,他最珍视的荣誉感此时就像一张泡在马桶里的纸。他每天都活在焦虑中,差点真的以为自己不行了。

经过前三个月的惨败,陈江坤和他的创业伙伴越来越理性,他们不断修正和评估公司的运营方向与投资重点。三年半后,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三十个亿,也获得了泉州九大商业银行的最高放款限额。

这是陈江坤投资道路的真正开始。

之后的几年,陈江坤陆续涉猎医疗养老和教育培训等行业。这都是他认为未来几十年的高增长行业。

在进入一个行业的介入方式上,陈江坤也独树一帜。他不要绝对的控制权,因为做不到对这些领域的全面了解,他要做的就是打造平台控制现金流,然后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陈江坤出资本,有盈利了,和参与者分成实现共赢,所有专业人员都是老板,大家一起享受行业的高增长。

这是很多老一辈民营企业家比较难接受的理念,但对陈江坤来说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做的就是利用贸易和金融把企业做强,然后利用充沛的现金流进入那些依靠人才的高增长性行业。”

这种敢于授权和分权的投资理念,在陈江坤的父亲看来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已经促使理念不同的两代人逐渐达成共识。

在父亲看来,儿子还是很棒的。那么能够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陈江坤挠挠头:“我走到今天,当然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但是想在巨人肩膀上,一定要坚信自己也是巨人,否则你会渺小到忘记了为什么站上巨人的肩膀!”

富要过三代

陈江坤不喜欢“富二代”的标签,更喜欢“创二代”的这种提法。

“有钱不是目的,而是能力的证明,从这个层面上,我当然喜欢财富,它给予你物质自由,但某些时候也会束缚你选择的自由。比如我就不能选择成为音乐家,否则家里这么大产业谁来继承?”对陈江坤来说,他的幸运就是家里想要他做的,正好就是他热爱和擅长的:“因为热爱和擅长,我没有走父辈的老路,我用自己的思考找到了新的方式。”

陈江坤的儿子今年两岁。每天上午都去陈江坤投资的BBunion国际早教中心上课或者玩耍,而早教中心的核心课程是幼儿理财和品德教育。

“这个课程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要认知什么是价值,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的世界是在什么样的体系里运作。儿子要不要做商人我无所谓,我会给他无限的选择自由,父母对儿童能给予的最大帮助就是帮他建立完整的人格和独立的价值观。这两点能帮助他做出最好的人生选择。”陈江坤手中儿子的照片基本就是他自己的翻版,他自信地说:“我不相信什么富不过三代,因为真正的富足是内心强大,这个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商

 

行业爆炸期 速度与业务增长比精细化管理更重要

我阅人无数 没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

共享单车:从共享经济排头兵成为巨头经济附庸?

谁把自己当老板看谁死得最快

于月梅:情怀深处梨膏浓

如何成长为一只独角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