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与理财

财务焦虑存款650万还不够用?有的中产穷得只剩房子了

作者:编辑 谭梦桐
年入70万元在一般人看来已是朱门绣户了,但有人为何还要为财务感到焦虑呢?

2015年,网上曾流传了一篇题为《“年入70万不够用”算哪门子危机》的文章,晒出了一个中产阶层家庭的纠结和焦虑。在文章中,作者表示,自己最直观也最现实的烦恼就是没钱。她的家庭收入税前大约为75万-80万元,到手差不多是50万元左右。

年入70万元在一般人看来已是朱门绣户了,但作者为何还要为财务感到焦虑呢?我们来悉数一下她的开销:

1、水电煤电话物业小区停车等公用事业费: 2500元/月,一年约30000元。

2、车辆加油停车: 50000元/年。

3、孩子教育:私立小学学费3.3万/年、餐费2500元/年、校车费9000元/年、课外辅导班60200元/一年,教育小计费用10万元。

4、餐费:10万元/年。

5、日用品:14000元/年。

6、旅游:7万元/年。

……

这是作者一家全年的开销,约40万元左右。这么多钱,还有存款,看着也够花了,不是吗?

其实不然,作者想到将来,还有这些开支是需要准备的:

1、子女教育:女儿如果在18岁高中毕业就出国的话,我们就至少需要准备200万元的存款;如果她高中需要读国际学校,支出需要增加100万元。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未来10年最大的开支。

2、医疗:家里的4位老人,未来10年都将进入80岁左右的年龄段,而我们自己也将进入四五十岁的疾病高发年龄段,50万-100万元的应急医疗费用,可以说是救命钱。

3、养老金准备:10年以后,我和先生都将步入50岁左右的中年期。退休后的生活要能保持一定水准,更多仍需要依赖于我们自己养老金的准备。以现在物价,一年6万元支出的考虑,两个人如果都有幸活到85岁,就需要准备150万元的养老金。

4、子女结婚:不管别人怎样想,我女儿结婚时,除非她自己不要,不然我会尽力为他们的小家庭助上一臂之力。我们这样的家庭,准备100万元左右差不多吧?

5、个人培训:越接近四十,随着“中产”生活的轨迹越来越清晰,自我的提升也变得迫切而重要。尤其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肤浅和不足,因此更确信也更有目标地希望在自己向往的领域中,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我的目标是考出心理学硕士学位,大致所需要的经费是15万元左右。

6、大宗开支:更换车辆大约在30万-40万元,置换或房屋装修及各类电器更换,大约40万-50万元。

综合以上,差不多在550万-650万元之间。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产阶层不少已经步入中年,负担着家庭的医疗、饮食、娱乐等各种不断上升的成本。和草根阶层不同,他们在住房、汽车、生活方面的追求是更为舒适和精致,在子女教育方面更为苛求完美,恨不得子女一出生就通晓8国语言。

有数据显示,中国中产阶级93%的收入来自工资,还贷、购物、教育让他们变身月光族,其中仅还贷款的支出就占收入的58%。随着中产年龄的不断增大,开销也在不断增大。

虽然日子表面光鲜亮丽,但由于财务的过于吃紧,幸福感可能还不如民工。

中国中产穷得只剩房子了

王某就职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2010年,他和妻子辛苦攒钱在坂田买了套二手房,当时大概花了120万元,每个月房贷6000元。2011年,夫妻俩生了个儿子。2016年,夫妻俩又生了个女儿,老婆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

2015年,深圳房价大涨,家中又有几十万元闲钱,考虑孩子以后要上学,以及认为房价会涨不会跌,所以又在原特区内买了套五六十平方米的学区房,总价300多万元。家里的钱不够首付,就拿第一套房找人搞了70万元抵押贷款,凑在一起付了首付,贷款260万元,月供1.7万元。

70万元的抵押贷一个月也要还七八千元。全家就他一个人挣钱,到手的工资两万多元,不包括奖金和分红。但他两套房贷加上抵押贷,每个月花费约3万元,只能靠奖金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

前段时间公司要安排他出国,但因为家庭条件去不了,最终无奈选择离职。出去找工作,机会寥寥可数,到一些小公司面试,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

他打算把学区房卖掉,但行情低迷,难以交易,即便能成交,本来350万元的房子可能仅能卖300万元,还完贷款,也就不剩什么钱了。就算把学区房卖掉,再找工作,还是完全入不敷出。

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其实他忽视了三个问题。

首先,他忽略了房产作为投资产品的低流动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地产投资成本高,不像一般商品买卖可以在短时间内马上完成,轻易脱手,房地产交易通常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旦遇到调控政策出台,市场形成观望情绪,想要脱手就更加难了。投资者一旦将资金投入房地产买卖中,如果家庭遇到紧急情况,急需大笔资金,很难在短期内变现。

第二,男主在房产上的配置比例过重。正如上面所提的《“年入70万不够用”算哪门子危机》的作者测算,一个个的压力不大的中产阶级家庭,在还完房贷、车贷等一系列贷款之后,必须要有存款在550万-650万元之间,而这个标准对于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而言,恐怕并不轻松。

第三,盲目动用杠杆。主人公动用了杠杆,而没有承担杠杆风险的能力。明明是保守型投资人,偏偏投资了高风险的资产类型,当风险来临时,只能忍痛割肉。再加上投资的资产变现周期较长、流动性差,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困局。所以,深圳两套房又如何?你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最后反而会被房产拖垮。

许多中产阶层人士都是知识分子,这些道理他们也都一清二楚,但却还在“独木桥”上执迷不悟地走下去。对此,也有外国学者嘲笑中国中产真的是穷得只剩房子了。

理财与不理财十年拉开人生差距

中国中产总会给人一种错觉,表面上生活得光鲜亮丽,实则外强中干。每天拼命工作,努力加班,赚得不少,但实际上存下的又很有限,翻来覆去依然为钱发愁。

那为何同龄人之间的存款还是能拉开差距呢?或许是因为你在睡觉的时候,人家的钱仍在工作。如此看来,做好理财规划也就成为不少中产摆脱焦虑的希望。

举个例子。J姐是某公司里一个项目负责人,从本科毕业起至今已经大概工作了七八年。撇开工作上的事情不谈,J姐在公司内一直以善于理财而著称。

在2008年,房价飙升前夜,经过一番考虑后,J姐拿着父母赞助的首付,买下了位于城郊的一套小房子,开始用自己的公积金还贷。成为房奴后,J姐一方面更加辛勤地工作,一方面开始在业余时间涉猎理财的知识。从定存到保险,从基金到股票,外加纸白银和外汇,没有J姐没涉足过的领域。

与J姐一同进入公司的还有一位女同事叫L姐,因为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J姐和L姐的薪酬一直相差不多,基本上属于同一收入层次的人。L姐的家境比J姐宽裕一些,刚毕业就结婚了,婚后父母给了她10万元作为陪嫁。由于没有理财观念, L 的10万元一直静静地躺在银行卡里面,连最简单的银行理财产品她都懒得去买。

渐渐的,J姐和L姐的生活开始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貌:L姐每天在焦虑买不起天价的学区房,儿子上不了好的小学,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生活的开支难以负担,单靠自己和老公的薪水上涨,远远不够解决这些烦心事,工作上也力不从心。J姐由于在早期已经完成了财富的初步积累,现在很悠然淡定,不徐不疾。理财上,继续探索开源节流之道;事业上,不断为自己充电。

时间是最具匠心的设计师,它可以见证人生的变迁和财富的增值。作为中产的你,如果还没有投资理财,没关系,从现在开始着手,还来得及。不然,下一个10年,你将在哪里?

93%有数据显示,中国中产阶级93%的收入来自工资,还贷、购物、教育让他们变身月光族,其中仅还贷款的支出就占收入的58%。随着中产年龄的不断增大,开销也在不断增大。

 

当焦虑成为中产的“标配”

中国赏花好去处

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2.39亿港元成交刷新纪录

港汇保卫战进入消耗战:香港金管局豪买逾500亿港元 赵薇夫妇被禁入证券市场5年,分别罚款30万元

一场600亿美元的中美贸易摩擦

管清友:如何才能从劳动财富转变成投资财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