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远望明楼。
2陵门,旧物翻新还是新建?高高的红色围墙,在山的映衬中,在庄稼地青纱帐的簇围中,朱门深锁,不经特批,无关者任谁都是进不去的。一个老妇背着山柴贴墙贴门缓缓走过,步履蹒跚。是老妇使陵墙陵门显得岁月弥深,还是红墙红门使老妇更见苍老?门前的广场很开阔,立砖铺设的地面,荒草从砖缝中钻出来,给门前广场添了一层绿茸。这就是我十多年前一次去十三陵从外面看到的永陵。站在永陵外看永陵在记忆中还有一个画面,记忆更深刻。那是秋季的一条小道边,小道边耸着翠黄的树,冠大而蓬松,不远处是永陵耸起的明楼,明楼是金黄与大红的刚性色彩,在秋色的斑斓中,那刚硬之色衬着一树柔柔的翠黄,让人生出一种感动,觉得眼界中的画面就是一曲生命的交响。
朱厚熜的永陵是有外罗城的,这在十三陵明帝陵中很特殊。朱厚熜开了在陵园建外罗城的先例,他的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又效仿他,于是十三陵就出现了两座有外罗城的陵园,形成了天寿山兆域内第二第三大陵。他们胆儿大,但都没敢超越迁都于北京的老祖宗朱棣。3陵园外的广场,曾有多么丰富的文化内容!
4陵外秋色。永陵外罗城仅存遗址了,看到的包住永陵的红墙处即是?永陵定陵两座外罗城都没能留下来,只能凭想象编织它们的样子,那应该是很气派很雄伟的,看看方城城墙和宝城城墙就知道了。十三陵特区的明陵专家胡汉生说,有关嘉靖帝建外罗城,有一个来自《帝陵图说》记载的传闻,有一个来自《明世宗实录》上的史料,两说不一。传闻说,“帝陵即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帝登阳翠岭(原名十八道岭,即永陵其后之山,嘉靖帝嫌名不好听,亲自改称阳翠岭)顾工部曰:‘朕陵如此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于是周遭甃砌,垣石坚厚,壮大完固。”而按《明世宗实录》,按照明世宗把妃子们也葬在陵园内的构想,陵园图纸是设计了外罗城的,宝山城外,明楼之前,左右相向的外罗城内安葬世宗的皇妃们。其后,皇妃葬外罗城内的计划未见实施,外罗城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是建成了。
外罗城来由的两种说法你觉着哪个更真实?还是嘉靖帝有话不好明着说出来,工部官员察言观色心领神会地溜须拍马更符合实际吧?比较朱棣的长陵,永陵越制越礼了。它是照着长陵的模式和规模去的,但终究还是有所顾忌,嘉靖帝的话说得很有些水平:“陵寝之制,量仿长陵,必重加抑杀,绒衣瓦棺,朕所常念之。”其意是说,不要仿长陵噢,我不会批的。于是设计图只比长陵小了那么一点点,很快就批了。经办的臣工是嘉靖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拿捏的分寸恰到好处。
用了11年的时间,永陵才算建成。
和外罗城一样,左右配殿、神厨神库都是遗址了。永陵1955年修葺过,城前方院外廓墙体左右墙墙帽有一部分被更换过。第一进院的陵门是宫门的形制,专业上懂行的能看出门楼与长陵的异同。门楼的台基有26米长,半米多高,进深不到6米,门洞内的红漆门扇是后配的。像宫门式的陵门并不是祾恩门,祾恩门是二进院的门,前墙没了,只存墙基,祾恩门也只存台基,须弥座四角的石雕螭首都保存着,但多有残破,围栏的栏板望柱踪迹全无,想知道此门原来是什么样子,可到长陵去看。前后踏跺式台阶,台阶中路的御路石雕很精美,海水江崖之上左升龙,右降凤,还有云纹。祾恩殿在第三进院落里,仅存前墙墙基、祾恩殿的台基、月台、月台前的三出踏跺式台阶,月台两翼也有旁出的踏垛式台阶。墙基、殿基上的建筑都没了,无遮无拦,视野开阔,开阔出空旷,由此也就亲身感觉到了永陵如何占地之广,原建规模如何之大,并强烈地想知道,为什么历史总是和祾恩门、祾恩殿建筑过不去。自然的损毁毁不了这么惨。
祾恩门、祾恩殿遗基上都可以见到明清两代的柱础石,明代的柱础石最宽的直径达1.2米,那柱子之粗是可以想见的,而且为金丝楠木柱。清乾隆帝借修明陵,用拆大改小、偷梁换柱,盗取明帝陵的砖石木料,尤其是盗取金丝楠木就成了无法避开的话题。乾隆皇帝是窃贼吗?刘宝瑞相关内容的单口相声影响深远。十三陵特区的文物专家又怎么说?胡汉生说非也!他说乾隆皇帝是被冤枉了。拆大改小的建议是负责修陵的大臣工部尚书金简、户部侍郎曹文埴等人提出的,原因是十三陵的修缮范围较大,到乾隆年间楠木已经采伐殆尽,若仍照旧式修整,则长陵永陵两处购求大木更难办理,因此建议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尽长陵均匀配用,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给永陵,永陵按照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如此转移筹办,不独长陵规模可仍其旧,永陵殿宇亦得与诸陵一律缮治整齐,观瞻并皆宏敞。乾隆皇帝同意,同意而已呀!十三陵是全部大修,国库里得掏多少银子,得用多少砖瓦木料,得用多少劳力,有这个省工省料省钱的法子干吗不用?明代皇帝又不是朕的祖宗!设身处地的为乾隆帝想,他真没有不同意的理由。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是几百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来的,管不到他,他只求他臣民中的汉人高兴就行了。
长陵按原有的样子保修了,今天你去长陵的祾恩大殿,那列阵于殿中的一根根楠木大柱不让你震撼惊叹吗?永陵的缩水了,祾恩殿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缩到了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祾恩门由面阔五间改为了面阔三间,重檐式殿顶也改为了单檐的。不幸,不管清朝是怎么缩怎么改的,民国时都坍塌了,只有台基柱础在述说着悠悠往事。庆幸的是,宝城、明楼都比较完好地保存着,而且是明朝的旧物、旧制。
对明嘉靖年的这位皇帝,不管后世评价好坏,我想今天的人们还是应该感谢他的,天坛被圈进城内,成了北京的旅游热点之一,不能说和他没有关系。他的陵墓也是很有看点的,期待着能有公开开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