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远方的家

乐游西安回民街 一街吃遍丝绸路

作者:文·图 /梁有权 编辑/陈辉 设计/张优敏
西安回民街是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一片回民集聚的地区。汉唐以来,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无数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沿着丝绸之路汇聚于此,代代繁衍生息,深厚的文化底蕴,千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这里琳琅满目的美食,成为吃货最爱去的地方。

登古城、观秦俑、观花灯、逛庙会、听秦腔、看大戏也许是大多数来西安的游客选择,但是对于吃货们来说,回民街却是他们的最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胃口畅游回民街,尽情扫荡,给自己的味蕾一次饕餮盛宴,感受千年丝路的汉风唐韵。

吃一碗传承千年的粉蒸肉

重点推荐:

马金虎粉蒸肉:北广济街口清真寺附近马建山口口香粉蒸肉:洒金桥清真西寺门口赵家粉蒸肉:西羊市街内偏东段路北(麻乃馄饨隔壁)

刚走进文济街,就看到街边一个“老马家粉蒸肉”的小摊前挤满了许多食客,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羊肉鲜香,马金虎师傅不时掀起盖在笼屉上的小锦被,手脚麻利地翻搅着笼屉里热气腾腾酥软蓬松的美食,一边熟练地给顾客盛满碗、盖上馍,送到顾客的面前。咬一口生蒜,扒拉两口松软可口的粉蒸肉,别提有多美了!

相传唐朝时有一批阿拉伯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到长安做生意,一天中午行至祁连山下的茫茫戈壁,当他们把切好的肉块与待用的调料和面粉摆在一个小案上时,不料狂风四起,吹倒了帐棚,做饭的人连忙收拾,急伸胳膊来围住肉、调料和面粉,把三样东西吹得掺交到一起。做饭人急中生智便把这些掺在一起的肉面疙瘩放到火上蒸熟,大家一吃,都夸这顿午餐吃得好,既充饥,又润口。于阳他们在长安街头开了一家专卖这种肉的铺子,成为长安的一种独特的美食,取名“粉蒸牛羊肉”。

老童家腊肉慈禧闻香辇止坡

再往前走,一处重檐叠楼的门面出现在眼前,街上铺天盖地挂满了“辇子坡老童家”腊牛羊肉的招牌,巨大的“中央台专访老店”牌子,展现着这所老店过去和今天的风光。

传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惶出走,经山西逃到西安。一天慈禧炫示“圣恩”乘坐御辇出巡,途经西大街广济街口的一条陡坡时,忽然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慈禧不禁暗暗称奇,喝令停车询问,方知是一家姓童的腊牛羊肉店正在烹制牛羊腊肉,慈禧御口恩尝之后,大加赞赏,赐匾“辇止坡”,并传谕列为贡品。从此,老童家腊牛羊肉便名噪西安。

咥一碗羊肉泡馍“聊 咋咧!”

“辇止坡”老童家腊肉色泽红润,膘肉分明,香淳酥烂,遐迩闻名,选用带骨鲜肉为主,配以青盐、芒硝、八角、桂皮、花椒、草果、小茴香等辅料,经过砍坯、腌肉、配料、煮制、上色等工序烹制而成,赢得八方食客的依赖和赞誉。

重点推荐:

辇止坡老童家腊牛羊肉:北广济街162号(近麻家十字)老马家马峰腊牛肉:桥梓口十字向北20米路东刘志军腊牛羊肉:大麦市街与庙后街十字东南角孙庆海特制腊牛羊肉:大皮院55号

重点 推荐:

老刘家泡馍:北广济街101号(近西大街百盛)凤祥斋泡馍:西羊市街137号老刘家泡馍:庙后街180号

回民街小吃品种繁复,令人咋舌,而在众多美味中,羊肉泡馍最具西安特色。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曾留“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盛赞这道美味。走进一家泡馍店,刚往餐桌前一坐,便过来一个服务员,也不问需要什么的,直接在每人面前放下一只硕大无比的海碗,碟子里放一块大大的发面饼就匆匆离开,细看一下餐桌上的器具,联想一下“泡馍”的含义,我学着别人的样子,拿起这枚圆饼,即所谓的馍,学着临桌的食客慢慢地掐成小指甲盖大小的碎块,盛在大碗中,走到后橱,交给后橱的大师傅。

不一会儿,大师傅便将一碗香气四溢的西安羊肉泡馍端了上来,一份由自己亲自参与制作的泡馍大餐就隆重登场了。这碗泡馍虽然不见一丝热气,但触碗却烫手。用筷子在一角拨开,热气才携着香气扑面而来。汤的表面浮着一层油,封住了热气和香气,吃泡馍时不能搅动,要一直沿着碗边用筷子慢慢拨到嘴里,不然汤会泄、热气会跑,真正的吃客,一碗馍吃到最后还是烫嘴的,这才是羊肉泡馍的精妙之处。白玉浮清江,芳香余味长,夹一片羊肉放到嘴里,鲜嫩酥烂、芳香四溢,再来两口滑溜劲道的馍块,绵中带筯,酥人心脾,那种感觉无可名状,让你不禁想大呼一句——“聊咋咧!”

注:陕西方言,意为“好极了”

绵软香甜的西安镜糕

“柳荫槐下清昼长,镜糕担子亦生香”,走在回民街上,街上小摊上一个顶部冒着热气、如宝塔的精致小木疙瘩吸引了我,桌子上五颜六色的玫瑰酱、桂花酱、黑芝麻等食材直勾得许多情侣孩童馋虫涌动,难以动步,这就是陕西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镜糕。只见老板娘熟练地将一大勺糯米粉装入直径约六厘米的小笼里,撒上一些红豆,续在滋滋冒气的蒸笼下,不一会便从笼里取下蒸好的镜糕,反手一倒,一个厚约三厘米、白白嫩嫩、形若小圆镜的镜糕便蒸好了,扎上两根竹签,按照顾客的口味,抹一层酱料,蘸一点白糖、芝麻、花生沫等作料,交到顾客手中。那些小馋嘴们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绵软香甜,真是美得狠哎!

重点推荐:马琳卡通镜糕:位于西羊市东段,这里的卡通镜糕很受年轻人的喜欢

东南亚甑糕王 好吃没得说

来到麻家什子,一家东南亚甑糕王的店前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东南亚甑糕王”的名字是如何来的,我无从知晓,但是当你看到这里食客如云的阵势你就知道它的味道绝对对得起你的味蕾。

制作甑糕,先要在甑中放一个铁箅子,铺上一层洗干净的红枣,再铺一层泡四五个小时泡开了米心的糯米,然后再一层红枣一层糯米,最后又是红枣一层收顶,计有三层米四层枣。用一块干净的湿布铺在枣上,用干净软湿的棉布盖在甑上以防走气。盖上锅盖,旺火烧开,等到气上来后便揭开棉布,给铁箅子下注水,如是者三,约隔半小时一次,而后改用小火慢慢蒸熟,一锅甑糕,没七八个小时是做不出来的。

这时老板揭开盖子来,糯米香和枣香一股脑从全身上下各个毛孔渗入你的身体里,老板沿边一铲子切下去,给你抄起一块来,枣米交融,层次分明,红白交映,盛在碟子里如琥珀、似凝脂。夹上一块,急吹两下,热乎乎的送进嘴里,顿觉黏软香甜,枣香扑鼻。

重点推荐:

东南亚甑糕:北广济街与西羊市(麻家十字)东北角胖子甑糕: 洒金桥北口向南100米

一支糖画 唤起沉睡的记忆

街上一个糖画制作的小摊吸引了我,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小气炉,几团彩糖稀,就是一个神奇的小作坊,威风凛凛的孙大圣,机灵可爱的小老鼠,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吸引了许多小孩,“勺把笔,石板纸,熬糖汁,画糖画。画条大龙飞上天,画只公鸡抖尾巴。拿在手里亮晶晶,吃到嘴里不粘牙。”那空气中飘着丝丝甜香,眼目中满是晶莹剔透的糖人,许久没见的糖画唤起了我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

一个小男孩想要一只小老鼠,这位师傅从案下化糖的小锅里舀一勺糖稀,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抖、提、顿、放、收,时快时慢,时高时低,挥洒自如,随着缕缕糖丝飘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跃然而出,然后取出一根淋过糖浆的竹签,往小老鼠中间一粘,用铲子轻轻一铲,一个活灵活现的糖画作品随即成形。

新疆大馕 千年相伴丝绸路

这时一阵婉转悠扬带着新疆风情的叫卖声音传进我的耳朵,回头一看,叫卖声是来自一家新疆兄弟开的烤馕铺。只见他揪一个发面团,用两拳三下五除二便撑成一个中间薄四周厚的圆饼子,然后操起一把馕戳子在饼坯上随意戳出均匀的花纹,抹上一层清油,沾上一层芝麻,一个馕饼就做好了,然后用一把长长的铁钩子揭开炉盖,挑出烤好的馕,随手把刚刚做好的馕胚子贴在里边,那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俨然像是一位指挥大师,收放自如,滴水不漏。馕,古代称为“胡饼”、“炉饼”,是新疆一种历史悠久的美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这种新疆的美食也不远万里,穿过茫茫戈壁,跨过万里长城,传到了长安城。“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 白居易的这首《寄胡饼与杨万州》就对馕这种美食有生动形象地描述。传说以前新疆的男人出远门之前,家里的女人就会在前一天晚上用青稞面在大锅里烙一张脸盆大的馕,切成一块块,用布一包,给上路的男人带上充饥。这种馕不含水份,略带咸味,久放不坏,是沙漠里中行路最好的食物,据说唐僧当年穿越戈壁沙漠西天取经之时,身边带的食品就是馕。这种馕历经千年,为勾通万里丝绸之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走在回民老街,一路走来,那遍布大街小巷的美食让来此的食客吃货们过足了眼瘾,填饱了肚子,也忙坏了舌尖上的味蕾,这一道道美食如繁星点点闪烁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滋润了万里古丝绸之路,也使我对这座六朝古都有了新的理解。

 

编读往来Interaction

寻觅宝石之光

暖泉古镇 寻找最浓的年味

魅力徐州,温暖冬日

万民同福春牛首百业共旺新时代

由芬兰到瑞典 维京游轮天高水阔公海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