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信息化周报

紧跟时代特点 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路沙

第六届“中国软件杯”大赛评审场地

评审过程严谨、细致、公正、公平近日, 第六届“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第六届大赛)初赛评审在北京理工大学成功举办。 本次初赛评审专家组由来自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等重点高校的专家、 教授, 以及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国瑞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新华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软件企业代表组成, 共同展开了细致、 严谨、 客观、 公正的评审工作。

严谨公正评审遴选优秀创新作品

“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不仅鼓励学生时刻关注软件产业发展的新动态, 培养软件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 而且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互动并进。

相比于前五届大赛, 第六届大赛无论是在参赛学校、 报名队伍以及人数, 还是在出题企业数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学校范围囊括了绝大多数985、 211高校, 另外, 高职、 高专类学校也积极参与到赛事的各项工作当中, 希望借助“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高端平台助力自身软件人才培养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评审过程中, 评审专家们通过协调、 沟通、 配合, 对每一件学生作品都进行了细致的操作和评分, 旨在挑选出既完整, 又具有创新性的优秀晋级作品。 华为评审专家周景才博士表示, 评审委员会由企业代表和高校专家共同组成, 很好地兼顾了学术研究与工业应用两方面的需求, 这对参赛选手来说挑战更大, 因为他们设计的作品不仅要“酒好”(算法设计好)同时还要会“吆喝” (软件设计要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评审过程中, 企业代表与高校专家就评审标准达成了共识, 所以在评审的过程中大家都是严格按照评审标准进行评审的。

东软集团评审专家贺久文说道:“我们一共出了两道赛题: 一是智能老人助理系统, 二是智能路灯系统。智能老人助理系统是为了代替老人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 智能路灯系统就是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然后实时监测这些路灯, 进行维修、 保障和控制。 从参赛作品的呈现程度上来看,有一些还是非常不错的, 就是说只要稍加修饰, 就可以投入到市场上去。其中有个作品就是可以代替老人去做好多事情, 例如开门、 取东西, 还有就是实时监控老人在室内的活动以及方便子女和老人通信等, 在硬件选型和稳定度上做得都非常好。”

中国擎天软件评审专家叶成也表示: “我们设计的赛题是《‘无微不至’的借阅伴侣》, 具有传统应用系统与“互联网+” 结合的典型案例特征。 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并看到大学生团队在产品设计、 技术应用上能够结合互联网、 移动应用特性突破传统,大胆创新。”

紧跟时代发展特点贴合行业发展需求

第六届大赛当中赛题设置更加贴近行业发展需求。 区块链技术是近两年行业发展的热点, 它因为具有去中心化、 稳定可靠、 强安全共识机制、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性等特征, 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届大赛江苏星网软件“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证照库应用”这一赛题,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 共享账本、 不对称加密的特征来建设一个电子证照库, 赛题新颖, 贴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另外,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青年人中以独生子女居多, 没有太多精力在家照看老人, 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社会模式和技术手段辅助老人生活。 近几年兴起的智能制造等领域, 也在关注此项社会问题, 而“智能老人助理系统” 这一题目, 就是要求参赛学生设计良好便捷的人机接口, 方便老人使用。

中国人民大学评审专家杨刚提到, 今年的赛题设定也更加地贴近社会需求, 比如智能老人助理系统。 随着社会老龄化情况的加剧, 如何帮助老人更好地生活成为一个主要的社会关注话题。 如果从赛事中能够涌现出一些好的作品将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另外, 北京邮电大学评审专家孙艺表示: “本届赛事开始出现软硬结合的产品, 另外就是嵌入式开发和机器人也都有涉及。 比如说在智能老人助理系统当中, 有一些作品就将智能家居考虑进去了, 这是软硬结合的很好展现。 另外, 在智能路灯系统当中也有一些很好的作品, 这应该是目前广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赛事持续创新 影响逐步扩大

第六届大赛在原有出题企业不断增加投入支持大赛全面发展的同时, 又吸引了华为、 新华三以及浪潮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的参与。 可以看出, 大赛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并受到了国内知名软件企业的广泛青睐。 周景才博士表示: “希望通过‘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寻找到有潜力的人才和创新的种子并共同孵化。”

另外, 在评审机制上, 继第五届大赛首次提出作品网上提交系统之后, 第六届大赛又实现了网上评审系统的上线运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评审专家邵兵提到, 本次初赛评审最大的亮点就是实现了网上提交作品和评审工作的同步进行。 这样一来, 不仅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统一的标准将作品提交到系统当中, 也使得评审老师可以看到学生提交作品的历史记录, 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生作品的改进和完善过程。

同时, 在赛题设置上, 较前几届大赛纯软件设计及算法类赛题不同,第六届大赛在赛题种类上更加丰富,有更多细分版块出现。 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热点和出题企业的需求, 分类设计了安全可靠以及开源等专业板块的小专题赛。 杨刚提出: “除此之外, 我觉得在赛题设置上还可以设定一些开放式命题, 就是采取企业命题与开放命题相结合的形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并且在创新实现方面会有更好的展现。”

探索赛事新模式构建“中国软件杯”双创平台

“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 在往届赛事中, 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多方建议, 在组织形式、 人员结构、 评审机制以及赛题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改进和完善。 在第六届大赛的筹备期间, 组委会开始积极探索赛事新的发展模式, 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和探讨创新提出了举办“中国软件杯” 双创专题赛, 建立双创平台的想法, 并成功落地。

目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使得创业、创新与人、 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突出了精英创业, 也突出了草根创业、 实用性创新, 体现了创业、 创新、 人和企业“四位一体” 的创新发展要求。 此时, 适时举办“中国软件杯” 双创专题赛既符合国家要求、 时代趋势,也贴合企业需求, 势必将成为双创领域的标志性赛事。

“中国软件杯” 双创专题赛旨在打造“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双创大赛赛训平台, 围绕大学生软件开发, 立足于线上与线下结合、竞赛与应用结合、 学习与成才结合、 双创与就业结合, 实现众扶、众包、 众创、 众筹功能, 形成要素齐全的大学生软件开发双创生态体系。 同时, 建设“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双创赛训基地, 通过线上平台挑选大学生软件双创项目, 提供现场路演,邀请目标企业到场, 促成技术合作、 市场推广、 项目投资; 同时邀请国内著名软件公司、 开源厂商、 技术众包企业召开新技术、新产品现场发布会, 让大学生及时了解技术和市场现状。

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作为一项面向全国在校学生的公益性赛事,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旨在引导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软件科研活动,通过富有自由、 开放、 创新精神的软件类别设计大赛, 切实增强广大青年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如今, “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已成为众多高校推动学生创新实践的重点项目之一。 与此同时, 大赛也已成为折射软件产业发展新动态, 反映软件产业发展新趋势的风向标。 大赛的举办对保持软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促进软件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同时也能及时把产业前沿技术、 行业最新标准带到比赛中, 加深了教育者对新业态的深层理解, 引导办学模式、 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 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互动并进。

周景才博士提到, “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采用企业命题+高校专家评审的模式,这样既可以保障赛题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同时又可以保障比赛题目的科学合理性。 而且可以在考察参赛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同时又可以解决参赛作品的价值发挥问题, 很好地促进了产教互动。 特别是在本次竞赛中, 参赛选手使用了华为提供的软件开发云进行比赛, 不仅提升了开发团队研发过程中的协同办公效率, 让学生能更聚焦在设计与创新上, 同时也让学生在使用华为软件开发云的过程中熟悉了企业的开发流程,为后续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与前几届大赛相比, 第六届大赛的参赛队伍水平越来越高,竞争的过程也越来越激烈, 这对比赛精神传递以及参赛队伍的素质提升均大有裨益; 同时大赛组委会效率也越来越高, 组织评委们在短时间内高效、 有序地挑选出高水平、 有创意的参赛队伍,充分展现了组委会的专业水准,这也是大赛能够成功举办并越办越好的关键因素。

据组委会透露, 大赛初赛的评审结果暨晋级决赛的参赛队伍名单将于近期公布在大赛官方网站及微博与微信公众平台上。 届时, 晋级决赛的参赛队伍将赴南京参加决赛及第六届“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颁奖典礼。 同时, 为了丰富大赛形式,促进参赛团队、 重点院校以及知名企业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与资源共享。 本次大赛决赛期间除了为获胜赛队准备了丰厚的奖项奖品之外, 还将同步举办“优秀创业团队投融资对接会”, “中国软件产教互动联盟校企座谈会” 以及“优秀软件企业人才招聘会”等相关会议项目和活动。

评审工作有序进行

评审专家认真分析和操作学生作品

评审专家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细致沟通

各位评审专家专心致志进行评审工作相关链接

第六届“中国软件杯”大赛前期工作回顾

第六届“中国软件杯” 大赛自2016年8月26日正式启动以来,截止到2017年4月底, 大赛赛题征集、 赛题评审修改和发布、 报名组织以及高校巡展等工作圆满完成。

■扩大赛题范围 丰富赛题类型

本届大赛进一步扩大了赛题征集范围, 通过向2016年软件骨干企业、 重点园区基地、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等重点企业下发赛题征集函, 请各企业按照赛事要求, 结合自身工作需要和大学生特点开展出题工作。

■评审工作有序进行

2017年1月, 大赛组委会组织召开第六届大赛赛题评审会。 本次评审会本着公平公正, 科学严谨的评审宗旨, 邀请到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等行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参与评审。 各位专家对赛题进行了全面的审定,并给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建议。

■高校巡展搭建校企深度沟通渠道

2017年3~4月, 大赛全国高校巡回展先后在北京、 南京、 天津、西安、 广州、 长沙等高校集中的重点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 大赛组委会老师协同软件名企代表, 大赛资深评审专家深入一座座城市, 一所所高校, 通过拜访高校赛事负责人, 沟通大赛在高校的开展和组织工作; 联动出题企业解析赛题, 协助软件名企招聘人才; 发放大赛宣传资料, 举办大赛专题讲座; 协同大赛评审专家, 为参赛学生答疑解惑等丰富的形式, 切实为参赛学子带来赛事信息普及的盛宴。

本次高校巡展共计走访了北京、 南京、 天津、 西安、 广州、 长沙等6座城市, 拜访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山大学、 湖南大学等60余所重点高校, 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等学校举办了5场盛大讲座, 从专业与行业的角度, 为学生解析赛题, 同时借助大赛平台, 搭建企业和高校深度沟通交流通道。

 

第二届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召开在即

四川南充街头出现智慧城市智能终端

济宁创新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实现“三赢”局面

Oracle Code携手开发者点燃代码激情

Rackspace荣获2017红帽年度创新者奖

瞻博网络: 中国是“数字聚合”时代重要市场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