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凝视 幻想 情绪 认同

作者:◆许爱珠 常静

罗伯特·麦基曾说:“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提供双重愉悦,一是使我们发现陌生的世界,给我们传递一种新鲜感;二是一旦进入陌生世界,我们又发现了自己,在这双重发现中,我们能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焦虑”。①青春偶像剧以青少年为市场定位,通过商业化运作,起到控制观众的心理作用,把外在于屏幕的观众,转化为与剧中的主人公“同形同体”的内在主体,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的凝视。

一、凝视—以自恋的方式投射欲望的幻想

青春偶像剧中的演员青春靓丽、俊朗有型,比如电视剧《克拉恋人》、《何以笙箫默》中的唐嫣,《杉杉来了》、《加油吧实习生》中的赵丽颖,《微微一笑很倾城》、《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郑爽,都以清新脱俗的形象给电视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形象塑造符合时代审美以及主流文化对都市女性的认知期待,易于被受众接受和喜爱。青春偶像剧中对于男女主角的身体建构能让受众从中找到自身的主体位置,从而得到一种想象性的满足,不同性别的受众通过对青春偶像剧中男女演员的身体审美并将其对象化,使其成为自己欲望的客体。他们在凝视中对男女主角产生认同,并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剧中,将自己想象成剧中人物,并以此完成对男女演员的“占有”。这不仅是对身体的凝视,也是对情爱关系的凝视。“凝视”让受众混淆了真实与虚构、自我与他者的界定,并由此对自己的镜像产生了迷恋。青春偶像剧中的男女演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大众情人的角色,满足了受众潜意识的欲望诉求,实现其对配偶的想象性满足。而受众在凝视偶像身体的同时,也会对自身进行审视,将自己与他者进行对比,当自我形象与他者产生巨大差距时,便由此产生崇拜和迷恋,形成粉丝效应。

二、幻想—维持欲望而非满足欲望

通过凝视,偶像剧让观众逃离现实进入一种幻想境界,这种幻想是欲望的平台,指涉的不是满足的需要,而是未满足的欲望,来自于欲望对象的匮乏与缺失。凝视所携带、诱因的幻想,是欲望的投射,只能是维持欲望而非满足欲望。青春偶像剧总是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让受众自娱自乐、自我满足、自我陶醉。青春偶像剧主要面向受众是青少年,爱情、理想、励志是剧情核心要素,女主角往往被设置成灰姑娘的形象,并最终找到了自己如意的白马王子,其善良、励志、成长等价值观得到了颂扬。例如我们熟知的内地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一起来看流星雨》、《杉杉来了》,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转角遇到爱》、《海豚湾恋人》,韩国偶像剧《浪漫满屋》、《我叫金三顺》、《蓝色生死恋》等。青春偶像剧让观众获得快感与满足,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运作,但这种意识形态呈现给观众的并非真实,而只是一种想象,正是因为想象,让观众在凝视中产生幻想,青春偶像剧给无数受众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幻象,满足他们内心潜意识的欲望,提供了“自我的双影”呈现。

三、情绪—感受宣泄与情感表达

宋素丽在《青春叙事与偶像认同》一文中指出:影视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绪释放,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生命个体的直接感受。观众评价一部电视剧最简单最直接的标准就是是否好看。“好看”是一种感受,是情绪体验,是观众表达他内心意象时情感的累积与爆发。观众在观看偶像剧时欣喜若狂、潸然泪下或沉醉其中,都是情绪支撑着荧屏上最真实的幻觉。情绪的产生是多方面结合所形成的,与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影像的展示,最主要的是与观众自己内心的情感所契合。青春偶像剧受众群体主要是青少年,正值青春期的内心充满迷茫和躁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缺失和不足,面对父母的管制与现实社会的种种压力,青春偶像剧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短暂性的放松,并从偶像身上获得存在感,找到理想化的支撑;在偶像剧中寻找到自尊自信,并通过剧中人物形象来整合调整自己的形象。青春偶像剧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主要原因是它契合了当下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在影视剧中和当前社会形成一种互文性的关系。当下的青春偶像剧具有浓烈的社会气息,并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感同身受,所以情绪的迸发是适时的、真实的,导演们能够根据社会现实、本土文化创作出适合观众情绪释放的好作品。

四、认同—镜中之我与自我同一性的回归

观众与电视剧认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居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移情”、“同化”、“忘我”等方面。而青春偶像剧可被视为一种寓言,讲述一个人试图获取或到达自我理想的故事。镜像阶段,如戏剧、如神话,通过自我与镜像之间循环往复的相互建构,使个体陷入深渊,观众能从电视荧屏上的他者身上建构出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并与之产生认同。青春偶像剧呈现给受众的是一个简单而又美好的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按照青少年的想象和认同重新进行编排,使他们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青春偶像剧的流行与传播,不仅源于剧中时尚元素与靓丽偶像对观众的吸引力,更重要是让观众在偶像剧中产生认同,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一个我幻想的他物事先强占了我的位置,使我更加无意识地认同于他,并将这个他物作为自己的并加以认同。

五、结语

青春期是人的心理、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急剧变化的非常时期,青少年不断从偶像剧中寻找崇拜对象,这有助于他们获得存在感和稳定的自我同一性。成功的青春偶像剧,能让观众体会到强烈的视觉愉悦,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短暂性消失。因此,青春偶像剧不能仅是俊男靓女的堆砌,而是要在把握美和时尚元素之外,重视人物性格力量的展示,形成较强的互文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充满正能量,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观众的认同,表现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并从中看到国家风貌和未来前景以及中国电视的发展状态。

注释:

①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责编:倪啸)

 

凝视 幻想 情绪 认同

《正在消失的手艺》:匠心的坚守与传承

纪实摄影与工业社会景观表现

历史的重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城市台政务直播的路径实践

电视剧《白鹿原》评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