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综艺报

《悟空传》视觉导演黄智亨:好视效为故事内核服务

作者:文/王倩
电影《悟空传》开场。孙悟空从耳中甩出一股炙热的熔岩,熔岩流淌在地上凝成节节爆裂的金箍棒,他挥起这件后世在一万年里都难以磨灭印象的神器,呼啸声所到之处,摧枯拉朽,灰飞烟灭,幽暗压抑的“天机阁”顿时成为一堆瓦砾。

7月13日,改编自同名网文经典IP的国产魔幻电影《悟空传》正式上映,首日票房破亿,击败《神偷奶爸3》登顶当日票房榜。截至7月17日,影片票房突破4亿元。

影片视效获得普遍好评,其燃情、炸裂的视觉特征从金箍棒甫一亮相便得以确立,令观众耳目一新;然而故事核心的悲剧基调又为影片营造了文艺质感,达成热血与悲情的融合统一。

“应该说是‘很文艺的燃’吧。”《悟空传》视觉导演黄智亨对《综艺报》总结了这部作品的视觉基调。他说,这一基调的设定来自《悟空传》的故事本身,“在电影里,所有部门都服务于故事,不能喧宾夺主。好视效也一定是以好故事为核心,只有把故事讲好,观众才会感动。《悟空传》讲述的是成长中的无力感和反抗精神,视觉呈现就要对这一主题进行表达和完成。”

“一出场就不一样”

“每一帧都是心血,每一场戏都绞尽脑汁。希望各位观众能够发现《悟空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7月12日,《悟空传》上映的前一天,黄智亨在微博上感念影片的制作历程。

对影视创作来说,经典IP从来都是双刃剑——一边拥有受众甚广的良好基础,一边是已被多次解读的困扰。如果面对的是影史留名的珠玉在前,如何突破更成为难上之难。这正是《悟空传》整体视觉设计面对的最大难题。毕竟,摆在它面前的是包括86版《西游记》、周星驰版《大话西游》、动画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在内的众多口碑之作。“《西游记》拍得太多,孙悟空见得太多,我们这次的第一个想法是,要跟之前做过的都不一样。孙悟空一出场就不一样,金箍棒也不一样。”黄智亨说。

主创团队从“做减法”开始,“我们先列出很长的清单,确定哪些元素是一定不能要的,由此产生出基本框架,在框架里再去想下一步该怎么走。”黄智亨并不认为这种框架是桎梏,“这更有利于创作,所有人的目标很明确,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悟空传》里的人物第一个被摒弃的本领就是“腾云驾雾”,他们的行为都需有物理依据,“我们的故事逻辑是,打人必须要碰到人,跳很远必须要用很大的力。里面人物的能力很大,但不是无限的,这样可以与其他版本明显区分开来。”《悟空传》用现实戏的感觉把魔幻框进去,力争在这个范围内“做到最好”。这样“现实+魔幻”的世界搭建,部分源自黄智亨与导演郭子健多年现实题材的合作默契。此前,二人合作过《打擂台》《救火英雄》《全力扣杀》等多部作品,从《悟空传》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烟云效果就能看到当年《救火英雄》经验的升级与创新。

人物造型方面也体现出《悟空传》的不走寻常路,与很多同题材影视作品强调孙悟空的猴性不同,《悟空传》更突出孙悟空的“魔”性。这种设计源自《悟空传》原著,“小说里它是妖魔,是一只‘猴妖’,而不是‘猴子’。以往的作品中,例如六小龄童、《大话西游》以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都是力图把人变成猴子,画的是猴妆。我们这次是去设想如果人变成猴妖或者猴神会是什么样。我们还加了一些其他的元素,比如在他眼睛处设计了两道红色印记,增强视觉的独特性。”

“很文艺的燃”燃烧着的冷酷天界,凝重的漫天风云,“魔化”孙悟空脚踏金箍棒迅雷般奋起一跃……《悟空传》在银幕上为观众提供了高完成度的视觉呈现。

“就像编剧是用文字讲故事,导演用演员的表演和镜头讲故事,视效的最大功能是用画面来讲故事。所谓好特效,就是能很好地与故事融为一体,让观众意识不到有特效。”黄智亨对“好特效”做出解读。

为了更好完成《悟空传》视觉系统的整体设计,黄智亨2015年7月就从编剧环节参与到项目中去,前后历时2年之久。“影片的编剧署名中也有我的名字,”他笑道。黄智亨通过“视觉导演”的职能对项目进行全流程把控,达成视觉元素与故事内核的融通,以及全片美学调性的统一——“很文艺的燃”。

用黄智亨的话说,《悟空传》中有很多“燃”和“爆炸性”,这是开拍最初就确立下来的基本调性。

以人物塑造为例,主创首先要完成剧本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再用视效与之匹配。例如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兵器设置——金箍棒的设计与以往《西游记》题材不同,“之前金箍棒大都是单纯从小变大,我们这次把它设计成一种生长的情形,它不停裂开,不规则地爆,从内部弹出很多东西,爆炸性很强。这是为了呼应悟空那种很愤怒、很火爆的性格。”同理,余文乐饰演杨戬的武器三尖两刃刀在视觉效果上偏冷,也是因为杨戬比较冷静的性格。欧豪饰演的天蓬一出场就酷劲十足,话少狠辣,他用的是一组飞刀,非常利落。

在燃的基础上,《悟空传》还有隐藏在背后的文艺气质,这是原著的悲剧基调赋予的。天兵天将涤荡花果山的那场戏,是主要人物情感的重要转折点,《悟空传》并没有处理成常见的血腥杀伐大场面。“天兵天将冷冰冰地站成一排,天上下着雪,雪花突然全部停滞,布满整个空间,变成一颗一颗凝固的子弹,无论主人公怎么躲都躲不掉,你跑一步它就打在你身上。影片要传达的那种无力感,通过这场戏充分得以表达。”

“试”出来的东方视效“中国人讲述属于中国的英雄故事。”《悟空传》在官博反复强调影片的东方气韵。影片从筹备到上映经历1439天,由750位视效师完成,全片有300幅视觉概念设计图,含1750个特效镜头,占总镜头数的78%。影片主要特效画面由国内特效团队MORE VFX领衔,韩国特效公司Dexter部分参与。黄智亨告诉《综艺报》,特效组是整个制作团队中“最人强马壮”的一组,中国本土人员占比很高。

整部《悟空传》视效制作中最费时费力的是后期刚刚开始的阶段。2016年刚过完春节,影片正式进入后期特效制作阶段,及至最后完成共耗时1年多。“磨合期最痛苦,一开始我们就定位要做跟别人不一样的视效,但这种‘不一样’很难用语言表达,因为大家很难去想象从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只能不停去试错。”以金箍棒为例,一开始,团队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特效公司设计一稿,集体讨论,哪些元素保留,哪些元素推翻,第二稿重新来过,如此循环往复。“最后金箍棒的样子就是这样不停试出来的,只这一个元素的整体设计,我们就前后耗时好几个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黄智亨既疲惫又满足。

黄智亨:1979年出生,1999年至2002年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长期从事电影视效制作、电影导演等职业。曾担任《叶问1》《叶问2》《救火英雄》等影片视效总监,并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与台湾金马奖最佳视觉效果提名。曾联合执导《全力扣杀》《拍的不错》等影片。2017年7月13日,黄智亨担任视觉导演的《悟空传》上映。

对话黄智亨:国产电影要创造真正的视觉“概念”

《综艺报》:随着近年来国产工业影片体量和数量的提升,国产视效大片的制作越来越接近好莱坞的规范化运作,更讲流程和时间的把控,而香港电影人似乎更擅长从实战中总结出灵活的制作方式,你如何看待这两者的关系?《悟空传》是怎么做的?

黄智亨:香港确实会比较灵活地处理,内地现在越来越强调流程。专业流程在我的概念里不是“死”的东西,因为再讲流程,项目还是需要具体的人来完成。每一个项目的流程都应该根据不断产生的小的变化去做调整。如果只是为了流程而流程,不考虑其他因素,反而会更麻烦。

从现实来讲,我们现在还很难真正实现好莱坞那套流程,所以也出现过有些国产影片请了好莱坞很好的特效团队参与,却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电影整个系统跟好莱坞不一样,好莱坞会水土不服。我们现在在慢慢往工业化的方向去靠,但这首先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需要所有工作人员相关的经验,这需要时间培养。《悟空传》有借鉴好莱坞的工业流程,但如果完全按照好莱坞那一套做的话,我们很可能在前期就已经把整个预算都花完了。所以,必须遵照流程的我们会执行,但还有一些要靠大家的默契去配合。

《综艺报》:国产视效水平在这两年有了快速发展,但仍是良莠不齐,也有一些被观众诟病的先例。在电影行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下,国产电影如何在视效方面走出自己的道路?是应该更多去接续传统的东西,还是更多去向好莱坞学习?怎样把握这个度?

黄智亨:不管是东方风格还是西方风格,最主要还是在于对所讲故事的理解。你要去想象当一个故事变成看得见的画面时应该是什么样子,你的视效呈现不要产生违和感,这才是关键。

我觉得,现在国产视效大片最 需要解决的不是东方、西方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真正成熟的视觉“概念”的问题。目前业内对“概念设计”有误解,以为就是画得很漂亮的图。真正的“概念”是之前从没有出现过的,是原创的、全新的东西,而不是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涂涂改改,做细节的加工。这叫模仿,不叫“概念”。

比方说《星球大战》《变形金刚》《大白鲨》刚出现的时候,观众很震撼,它可能只用了一个画面就确定了自己的“概念”,让观众第一时间就在脑海中产生关联。中国电影目前在这方面比较缺乏,这是行业整体发展阶段决定的。当然模仿也是必经之路,中国电影人正在努力把整个电影工业推举到好莱坞的水准。做《悟空传》时,我也总跟团队所有人强调,要比技术,我们可能再过20年都追不到好莱坞,因为他们的工业体量、他们的技术都发展得太成熟了。但我们需要在好莱坞概念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必须有些东西是比他们好的,是独一无二的,比如金箍棒的设计,这样才能立得住脚。

 

《醉玲珑》:开启双时空权谋与爱情

美剧《权力的游戏7》:龙石之战 浴血归来

《绣春刀·修罗战场》: 武侠电影再探索

《闪光少女》:“众口能调”的国产青春片

大鹏:在导演的路上越飞越高

暑期值得关注的七档新综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