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峡谷地区最出名的莫过『天梯』,而进出阿土列尔村除了布列色落的『天梯』也曾登上央视的特别报道。我们到达的时候,发现曾经的藤制『天梯』已经被钢铁制作的新梯子取代,安全性确实增加了不少,古味却减淡了。不过在大峡谷中,还有直线距离更短的藤制天梯存在,有待发现。
两会上报道过的学生到勒尔小学走的就是这条天梯。而村民们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需要先爬3公里的天梯,再走上2公里的山路,去到另外一座山的莫红小市集,这里每隔5天会有一次集市。如果乡里要开会,那么要与阿土列尔临近的另外三个悬崖村——苏朱、阿土特图、勒额基姑传递消息,也都是靠爬天梯。要知道,与顺着山褶飞沙走石随时可能滑下悬崖的路相比,用藤条和铁索绑在一起的天梯是快速高效的,甚至也相对“安全”,掌握好身体的平衡、保持体力,其他的意外因素相对可控。
爬天梯有讲究,上山时女人会走在最后,而下山女人要走在最前面,这是阿土列尔村出行的礼仪。悬崖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离婚率为零,因为女人靠自己基本走不出去。村里的男人要结婚怕外面的姑娘不肯嫁上来,于是就在山下的河谷安置一处小房子,等和姑娘相处久了再告之以实情,实乃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阿土列尔村周边属于喀斯特地貌,遍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天坑地漏,其中也隐藏着很多未解的迷,为了探究当地天坑的传说,我们力邀重庆著名的攀岩人石川明,在崖壁上进行了一次探洞。洞穴垂直深度475米,洞穴的中部有木棍支撑,据说大凉山地区的山地之中,曾经有过洞中村,后来随着城市化和集中定居,这些洞穴里的村落都被废弃了,按当地人的说法,洞里有古代人类文化痕迹,甚至有些洞穴之中藏有宝藏。石川明探洞的结果显示,这是处夹杂了灵灰岩和硅质白玉岩的玄武岩上不规则的张性裂隙空间,并不是发育完整的溶洞,洞深七八米,尽头有人工采硝的痕迹,外加一条腐朽多年的老栈道。
当我们跟山下小学的校长谈及此事,他说早就听老一辈说过,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多土匪,土匪之间为了抢地盘,用藤条攀登绝壁,四处找火药的原料硝石,有些洞也曾是国民党时期的火药库。口口相传的故事最终与实际的探索相吻合,这也勉强算是解了一个“不解之谜”吧。
从悬崖村下来,一气呵成的美姑与雷波交界,车能上行到黄茅埂的草原地带,海拔愈高,雾气越大。再往上,人已经进入了云层。放眼眺望,这里应该属于大凉山的制高点,整个山脉的各处主峰一览无余。云垂山腰,美景倍增。美姑河在山谷里流淌,传来遥远的水声,顺着山谷蜿蜒南流。
在三县县志刊载的资料里,曾提及有“老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始森林,我们一路上来,却已很少看到林地,到达山顶甚至看到烧砍剩下来的一些冷杉树根。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的经济开发主要是原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自然环境承受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环境状况逐渐由适应发展演变为不适应乃至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有一个奇迹不能不提,50年代中期曾经在这里有过新中国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飞播造林行动,现在山谷中的次生林,都是那次飞播造林的产物。据考证,除了大凉山这次飞播造林成功形成森林之外,在全国其他地区的飞播造林都以失败告终。
锁定大凉山最高峰的位置后,我们先经过一片润泽的浅水沼泽,这里是当地彝族人的一块天然牧场,山坡上散布着羊、马,在正午的阳光下悠闲的饮水,本来在青藏高原才能看到的高原台地地貌,竟然也出现在了这里,甚至还有牦牛的踪影。与台地相伴的是一套较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组合在世界上都很罕见。而穿过大凉山的宽平山脊,又变为高原台面上的梳树草地生态系统,能看到在别处并未看到过的金黄色的索玛花(小叶杜鹃)铺满山间,灿若云霞。
夕阳中来到刀背式的大凉山山脊,舒缓宽阔的山原,绿草如茵,牛羊马四散啃食,云雾升腾,一切都是恬静的、和善的。曾昭抡在《大凉山夷区考察记》里写到,从北、东北伸到南、西南,这片山顶草原,平得像纸一般,由西至东,展开 15千米左右的宽度,爬到上面,从各种方向,一望无际,全是这种绝好的天然牧场。他甚至进行了计算,黄茅埂上,应可养羊一千万只,牛两百万头,他同时也认为这个计算结果不免有些夸张,但此处也是南方地区唯一发展畜牧业的地区。
由于之前研究记录空白,曾昭抡认为其实“耕牧混成”一直是凉山彝族也是金沙江流域最具典型的传统生计模式,同行的美姑县相关司机跟我们讲,如果与内蒙古和新疆游牧、汉族固定农耕相比,这边的“耕牧混成”更为丰富立体。有一件事我们这代人可能都淡忘了,曾经全国学大寨的时期,在这片区域出现了一处被毛主席高度赞扬过的“大寨村”。农牧混合,开荒造田,曾经是那个时代的骄傲。
想要进出的悬崖村,只能通过攀登 “藤梯”一种方式,每周这些悬崖村的孩子需要攀登几百米的藤梯感到乡镇的学校去上学,周末再爬藤梯回到家里去,过程中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Tips金阳天坑到地心之地
金阳县北部谷德乡马祖坡海拔2600—2800余米的坡面上分布着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天坑群奇观,这些天坑底部大都有洞穴通向地心,有的洞穴深度上千米,形成了一片复杂而庞大的地下水系统,常有牲畜掉入不见踪影,如今马祖坡几十户村民已搬迁他乡,使这里更显神秘和沉寂。但这里优越的气候和环境更具有探秘和旅行的诱惑。
雷波龙头山下的“张家界”
黄茅埂和龙头山是大凉山的地理标志,大多数凉山人从多个角落看到过它,它像一条巨龙横卧于大峡谷之颠并与金阳狮子山呈对峙之势,形成了举世无双的自然与人文奇观。在龙头山悬崖下,发育着一片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张家界式”地质景观:在古老的震旦系、寒武系近水平地层中,通过长期的地质断陷和流水侵蚀,形成了纵横交错、自立高耸的岩柱或峭壁深峡,其间森林密布、造型丰富,与龙头山峭壁、美姑河峡谷群以及悬崖村落组成了昭觉、美姑、雷波、金阳四县结合部景观群多元的未来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