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与合作

高特佳:为产业服务,做价值投资

作者:本刊记者 冯珊珊

文 | 本刊记者 冯珊珊


高特佳团队成员合影。

“长期投资”是巴菲特秉承的投资哲学,而对一个专业投资机构来说,只有把一个行业吃深吃透才能理解长期投资的价值所在。

5年前,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特佳”)筹备了其第一只健康医疗产业基金,逐步确定以医疗研发、医疗制造、医药商业、医疗机构这四个大板块为主要投资方向。如今,高特佳已经成为健康医疗产业投资领域赫赫有名的风险投资机构。

关键词一:聚焦

作为南派创投的代表之一,高特佳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人民币2.59亿元。在早年创业板、中小板很热的时候,很多企业只要经营规范,规模达到证监会的要求,就都可以上市。高特佳联席牵头合伙人黄青坦陈,在那个时期,高特佳对医疗健康产业的项目并不是特别青睐,当时的投资人也多以赚快钱为目的。

2012年,资本市场的寒冬让各投资机构都打起了冷颤,“这样的市场形势对高特佳必然有影响,就要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应对。”经济下调之后,泛投资策略已经难以为继,各大投资机构纷纷调整投资策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反思后认为,一定要有自己的主题投资行业,要有差异化特色。”黄青表示,“我们选择的行业未来一定要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首先,这个行业正处于上升期;其次,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量要非常大,太细分、太小的行业不能做,否则企业的成长会有天花板。”

遵循价值投资的规律,高特佳将强周期和走下坡路的传统行业排除在外,集中火力猛攻大健康产业。这个产业有比较高的门槛,企业即便没有上市,每年的利润也非常稳定,平均回报率比较高,受资本市场行情的影响也小,很多公司能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随着新医疗体系的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健康支出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同时,我国正经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就医环境的改善和就医意愿的提升,都将成为整个医疗健康产业快速成长的强大推动力。但真正要将健康产业投资战略执行到底,除了要有战略意识,在合适的时间执行合适的策略,还要有技术,拥有大健康产业的资源和优势。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2004年,高特佳在迈瑞医疗A轮融资中投了3000万元,两年后迈瑞医疗赴美上市,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2006年后,高特佳陆续投了若干家医疗企业,其中包括血液制品企业博雅生物,这是高特佳投资的一个重要案例。2007年底,高特佳出资9519.92万元收购了博雅生物85%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2012年,博雅生物顺利登上深圳创业板,宣告这个投资案例的成功。

“在这方面要突出我们的优势,聚焦产业,发挥产业上下游整合和协同效应。”黄青介绍,在确定医疗行业这一主题投资方向后,高特佳逐渐摸索出一条产业资本投资的发展模式。2012年起,高特佳又新发了两只基金,投资组合的质量明显提高。2013年以后,高特佳投资项目的80%以上都聚焦在健康医疗产业,“2015年的策略也是如此。”黄青说。

目前,高特佳已经投资了30多家医疗企业,控股4家医疗企业,除了博雅生物,还有2家医药企业和1家医疗器械企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资本控股产业,并依托资本平台建立起产业链的优势,这也是高特佳投资策略的独特之处。

除了投资策略聚焦,高特佳在人才管理和团队组建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合伙人团队成员有一半是产业出身,“这不仅是因为医疗行业非常专业化,还因为医疗行业本身也非常注重产业链的平台。”黄青强调,“在内部分工上,我们加强投后管理,对投后项目定期回访,对有困难的项目及时献计献策。在整个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帮助被投公司梳理战略发展方向,和企业共度难关。”

关键词二:并购

只有专业投资才能创造长期价值,高特佳的投资理念是以产业思维做投资,构建一个“金融+产业”的投资控股集团。在这个构想中,博雅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博雅生物位于江西省,2007年底高特佳入主之后,次年公司的产品发生了不良反应事件,高特佳的投资决策也因此遭到了质疑。接下来,高特佳和博雅生物一起熬过了艰难的几年。

2012年3月8日,博雅生物在创业板挂牌上市。高特佳作为控股股东,主动要求将锁定时间延长至5年。以该公司为产业平台,增加关联领域投资和二级市场并购,是高特佳控股博雅生物的意图所在。

之前PE机构的投资模式更多是财务投资,投资关注的重点不是产业运营,而是等待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后,以合理的回报率退出。这种投资模式的问题是风险高且盈利模式单一。而像高特佳这样将投资领域聚焦在某一个领域,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进行并购,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人的权益。

目前,私募股权基金与上市公司联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并购,合作方式包括:(1)PE机构牵头上市公司,把已投企业卖给上市公司;(2)PE机构和上市公司一起投资未来拟并购企业;(3)上市公司和PE机构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再进行产业投资、整合,基金最终通过上市公司实现投资退出;(4)PE机构通过增发进上市公司,再去整合拟并购企业等。“我们跟上市公司一直都有合作,在之前的投资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占股比例较少的情况偏多。这几年因为退出项目的需要,另外很多上市公司也有并购的需求,我们希望能在产业里面深耕细作。”黄青说道。

上市两年多时间里,博雅生物先后收购了海康生物、西他沙星工艺、天安药业、仁寿药业等多家公司。博雅生物一般负责投自己需要的项目,比如天安药业;有些项目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整合高特佳的资源,就由高特佳和博雅生物联合收购,比如海康生物;还有一些项目,高特佳会根据既定策略独立投资。

黄青认为,在并购中,私募股权基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作为独立第三方,在尽调时不太会被标的公司出于同业竞争的原因而排斥。第二,在资本运作、投资交易谈判等各方面,私募股权基金从业者比产业出身的人更有经验。第三,有全局视野,能够从战略角度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

“很多并购机会稍纵即逝。上市公司和我们看企业的态度是不一样,它会以长者的姿态看小企业,觉得它们问题太多。我们在全国各地有总共六七十人的团队,在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以及人力和资源的布局,已经有15年的积累。”黄青介绍。

并购一直以来都是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平台搭建、渠道嫁接等价值创造的手段,并购中更注重的是实现企业的协同效应,如何做到1+1>2,使并购后的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在此过程中,产业内在规律发挥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拥有博雅生物这个平台后,高特佳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能力变得让许多同行望而生畏。而对于博雅生物来说,如果没有高特佳,公司战略、资本运作,获取外界资源等方面的能力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强。截至目前,博雅生物的市值已超过85亿元,高特佳总计持有博雅生物接近44%的股份,持股市值超过37亿元。

关于并购中应注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文化,比如“小富即安”和追求卓越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其次是公司战略,资本有资本的追求和属性,产业有产业的规律,要看两者是否能达成良好的沟通;第三是资产的匹配,收购标的是否能够与现有资产形成产业上的契合。关于并购方式,横向并购能够为企业实现规模上、系统上的协同效应,而纵向并购能够拉长企业的产业链,但由于竞争优势不明确,风险会更大。

“当年我们控股博雅生物前,对企业本身、管理团队等各方面进行了判断,也认真考虑了我们获得控股权之后,在企业各方面的经营运作上,能够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双方优势是否可以匹配,资源能否对接。”黄青介绍。

关键词三:新三板

作为资深投资机构,必然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市场情况谋求多元化的退出方式。“2015年,我们的重点是做两三个大的并购,同时也在布局新三板基金。”黄青认为,在国家政策鼓励下,现在是进入新三板特别好的时机。“这是综合分析投资人、投资项目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机遇的一个选择。”

“为投资人和股东争取更大的利益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投资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的要求很快变现,之前没有新三板,最理想的退出方式是IPO,但是在主板排队等待上市的时间会比较长。”黄青笑言,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开启一扇窗,新三板就是国内资本市场的窗户。“对创新企业来说,新三板的门槛比主板低很多。企业经过规范治理后,为了结合金融市场发展,我们就会考虑先把企业推上新三板历练一下。”



高特佳联席牵头合伙人黄青。

目前,高特佳正在募集一只规模为2亿元的新三板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已经挂牌或者即将申报新三板的公司。“我们做新三板基金,不管是参与新三板定增,还是投资尚未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一定会围绕我们擅长的投资领域,比如医疗健康。”黄青介绍。通常情况下,医药企业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净利润可能还没有达到上创业板或者主板的要求,但是公司的成长性较好,商业模式也较为确定,且具有未来良好预期,而新三板恰好给了投资这类企业一个退出的机会。

目前不少VC/PE机构都在布局新三板,普遍做法是:先募集小规模基金,投七八个项目,每个项目投资1000万元左右,在6~12个月投完,投完之后再滚动募集新基金。这种做法资金量小,比较容易说服LP,一方面可以达到试水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一些项目资源。

在投资的参与方式方面,投资拟挂牌企业与参与挂牌后的定增各有利弊。参与投资拟挂牌企业会获得更大收益。因为在最早期入资此类企业,企业估值的增值空间更大,成长性更高。参与企业挂牌后的定增,虽然不乏好项目,但估值已经相对较高,获利空间有限。而比较这两者的风险性,投资拟挂牌企业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对于投资于挂牌后的新三板公司的投资机构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性风险。

“选择优势项目这个环节最能体现我们的能力,有很多机构追捧的项目,我们有能力进去,我们也能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早期项目的价值和优势。”黄青表示,“投资机构是这样判断企业的:看行业,看它的成长空间、市场容量、核心竞争力、管理团队、企业估值和上市的动力等。在选择管理团队方面,宁愿投二流的技术,也要投一流的团队。只要是我们看准的东西,就会坚持不懈,即便是‘打持久战、攻坚战’也在所不惜。”

 

加州大学捐赠基金投资回报率难如人意

Aspect Partners:打破硅谷创投圈“阳盛阴衰”的问路石

英文导读 · Abstract

E人一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当老板

2015·第十七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在鹏城举办

当HidrateMe水杯上的小灯亮起,你该喝水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