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资讯统计,2015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医药股收获了102.78%的涨幅,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八,而去年全年该板块只上涨了34.57%。巨灵数据也显示,仅5月以来就有申万宏源、国泰君安、平安证券等数家主流券商发布了近70份医药行业研报,有九成以上给予“持有”“增持”等向好评级。
近年来,生物医药企业以势如破竹之势频频亮相资本市场,以往需要9~10年才能实现创收的医药企业,也因为近期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日渐成熟的资本市场而实现弯道超车,而这背后的推手肯定少不了私募基金的影子。
6月的厦门已是酷暑难耐,在高能资本位于海边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高能资本董事长兼厦门高能海银生物技术创投基金(以下简称“高能海银基金”)管理人王晓滨女士。
《投资与合作》:高能海银基金为什么选择生物医药作为投资方向?
王晓滨:生物医药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科学领域,同时也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研究主题。人类已经花了几千年时间来研究自己,这个主题永远不会过时。在十几、二十年前,生物医药研发太耗钱,太耗时间,回报期太长,风险太大,所以国内很少有人去做。现在不一样了,如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众多政策利好、归国人才带回国外最新技术、制药平台化加快新药研发等现象汇聚成一个信号——现在是投资生物医药行业最好的时代。
《投资与合作》:请您介绍一下高能海银基金的设立背景。
王晓滨:这只基金是高能资本和厦门海沧投资集团共同发起的,并加入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厦门市创业投资公司作为基石投资人,重点投资于厦门市内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
可以说,这只基金自诞生之时就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厦门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培育发展生物与新医药行业的重要性,把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定性为厦门市十大“千亿产业”之一。厦门海沧区的生物医药园区聚集了大量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那里有政府提供的廉价办公场地,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国家在战略层面上推出了“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和“百人计划”等引进境外高级人才的优惠政策,园区内有大量的高素质生物医药留学归国人才储备。海沧投资集团准备重点投资这个地方,所以联合了在业内还算小有名气的高能资本共同发起这个基金。
基金的两位基石投资人均具备政府背景: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国家创业投资资金的受托管理机构;厦门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厦门市政府开展有关创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的平台。与它们合作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拿到一手的优质资源,被投企业在接受投资时也比较没有顾虑,而且结合政府的资源和我们私募股权基金的专业操作,可以让企业少走弯路,专心研发。
王晓滨:在我所处的金融圈里,大部分同行都处于过度劳累的工作状态下,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我管理着16家公司,基本上天天都在超时工作。我是个很注重养生的人,而且近几年发现身边的合作伙伴们对于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聊与养生和运动有关的话题,也经常抱怨国内的医疗条件还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通过与生物医药企业的长期接触,我发现,凭借着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再研发,中国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已经能够做出与国际接轨的优质医药产品。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中国人变得富裕了,他们要求享受到更有效、更低价的药品。以此为基础,我们为什么不结合专业的投资活动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来加速优质国产医药产品的研发进程呢?
目前,从尖端生物科技衍生出来的其他行业和领域,例如互联网医疗和生物科技微整形等,在中国发展得也非常迅速。我有个朋友的父亲曾在20年前突发心肌梗塞,当时国内没有更好的治疗方式,只能通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被发达国家淘汰的心脏搭桥手术来治疗。20年前国内的心脏搭桥技术还不是非常过关,结果手术失败导致了病人过世。而这个故事的后续是,这位病人的弟弟15年后得了同样的病,这次只做了一个微创手术就治好了。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如果我们能加速推进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就能拯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医疗条件非常简陋,我前段时间去了趟西藏,那里大部分的病都是靠吃药来治疗,因为病人要做手术必须长途跋涉,很多时候反而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加快药物的研发速度,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药品,就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再拿乙肝来举例,中国是乙肝病毒感染高流行地区,而且乙肝无法完全治愈。我们目前在接触的一家研究机构,有位美国毕业的医学博士把美国的技术平台带回国内,并在这个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鸡蛋。这种鸡蛋属于食品,在美国已经得到FDA的批准,连续吃三个月就可以把乙肝病毒携带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这些案例都是对我最真实的触动。
王晓滨:我不是医药专家,只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目前生物医药研发的方法和流程已经和20年前很不一样了,现在很多新药都是基于某个开发平台开发出来的。打个比方,好比你有一台苹果手机,你需要的手机软件都是在苹果公司提供的iOS平台上开发出来的。苹果公司的iOS平台一直在优化,开发机构越来越多,开发出来的软件种类也越来越多,它们满足了手机用户不断增长的使用需求。同理,基于目前的新药开发平台,可以衍生开发出数百种新药。
过去我们认为癌症是不可治愈的,而现在的研究也颠覆了普罗大众的看法。澳洲一家公司已经研究出了癌症肿瘤疫苗,可以控制个别癌症的病情并延长患者的生命,目前已经得到政府批准进行人体试验。我认为,今后肿瘤免疫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巨大,这样的新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国内并进行二次开发,对于国内癌症肿瘤患者来说将是一大福音。
前段时间有国外媒体报道,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了卵巢,目的是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风险。朱莉的外婆、母亲和姨母都死于癌症,站在科学的角度,她的这种做法很明智,事前预防很重要,不要到有病时才乱投医。由此人们也开始关注一个医药行业的细分行业——基因诊断试剂,它可以通过基因来诊断患者未来可能发病的病种、时间和几率,这也是我们这只基金重点关注的领域。目前的基因检测方法建立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基础上,准确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现在国际上的生物制药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欧洲和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美国占据了全球生物制药市场份额的90%以上。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还处在一个比较初期的发展阶段,国内大部分先进技术都是由归国高级技术人才从美国带回来再进行开发而成的。
再看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国内最大的5家上市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之和还不到全部份额的5%。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大部分规模比较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同行业间的竞争因此变得异常激烈。很多企业都是在硬撑着,一旦资金链断裂,撑不下去就会倒闭。其中有些企业的产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它们倒闭将是这个市场的损失。早些年这些企业很难融资,投资机构更愿意把钱砸向房地产行业。现在房地产热逐渐退烧,大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不关注健康,即使有钱买房子也可能没有机会住。
《投资与合作》:请您评价一下市场上的同类医药基金。
王晓滨:首先我要肯定的是,各类医药基金的管理人,包括我,一定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做医药基金的投资回报期很长,对管理人的行业知识储备和实时更新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在辅导初创医药企业尽快进入正常轨道,以及向其传授行业内外部政策和资本市场的知识方面,也需要基金管理人极大的耐心和付出。在我看来,医药基金的管理人一开始都不是为了赚大钱来做这类基金的,更多是在利用自身在资本市场的资源和专业技能来帮助医药企业快速成长,最终用研发成果来回馈社会,造福患者。
由于医药行业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壁垒高的特点,社会资本很难自发进入医疗类基金,所以目前市场上比较具规模的是由政府牵头的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当然,也有一些在互联网方面有优势的创投机构正在做“互联网+医疗”的风险投资。我觉得这是好事,可以让更多人关注这个行业,让更多人关注自己的健康。
高能海银基金管理团队和投资人的组合恰恰结合了政府引导和风险投资这两种基因。前面我提到的基因检测,是用你现在的基因来检测你未来发病的几率,这和基金的业绩预测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高能海银基金管理团队的成员都是具有生物医药行业投资经验的优秀投资人,在项目的把控和分析方面有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对于每个特定领域、特定阶段的公司,我们会用不同的方案进行辅导,包括团队股权激励机制、融资方案、税务结构、优惠政策的申请、财务规划、上市后定增合作方案的拟定、战略投资人的寻找和筛选等。可以说,我们的团队是具备生物医药基金基因的团队。
目前市场上的创投机构设立的医药类基金大概分三大类: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在这一领域比较活跃的投资机构有IDG、红杉资本、君联资本和高特佳等,这些机构都有各自专注的重点,依靠在某个特定领域的优势,整合资源为被投企业注入资金和资源,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投资与合作》:能与读者分享一些基金在生物医药行业的成功案例吗?
王晓滨:当然可以。我们介入生物医药行业的时间非常早,就举一个例子吧。2004年我们投资了厦门迈克药业,这是一家国际化的医药集团。当时我们的团队研究过企业之后,觉得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研究课题的时点非常好,当下就决定投资。我们2007年退出的时候,投资回报率是1385%。原本企业计划上市,但是经过我们多番考察市场之后,觉得在那个时点应该寻求并购,以此来整合上下游的资源,注入上市公司的财务和管理体系,并利用上市公司的销售渠道把新产品卖出去。当时这家企业卖给了一家印度的上市公司,之后印度上市公司又被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并购了。最终,公司董事会和投资人都很满意。
王晓滨:高能资本持有证券投资咨询牌照,这类牌照全国只有八十几张。今年春节前,证监会发文通知说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可以操作新三板的推荐和做市业务。我觉得我们非常幸运,也感到监管层对资本市场多样化的重视。新三板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是中国第一个引进做市商制度的场外市场。媒体把它比喻成“中国的纳斯达克”,我觉得非常恰当,我甚至觉得新三板未来的体量能超过纳斯达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场外市场,相信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是这么期望的。
目前新三板市场中有些想趁乱获取改革红利的投机者,它们把市场气氛弄得很浮躁,但我们还是在按照自己的步调培育企业:老大上主板,老二上创业板,老三上新三板。这都要有耐心慢慢地教育和培养,寻找适当的时机。新三板确实有一些优秀的医药企业,我们的团队也一直在研究这个对标企业。但新三板只是我们资本布局中的选项之一,我们的目光放在全球资本市场。正是因为我们有全球上市的经验,基金投资人才愿意相信我们,跟我们一次次地合作,手牵手一路走下去。我相信,我们的投资者和我们的团队一样,都是很有社会责任感、想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尽一份力的人,所以我们不急。
《投资与合作》:请您介绍一下高能海银基金未来的市场布局。
王晓滨:主要还是以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会有一个配比,但主要还是扶持初创期、早中期的项目。生物制药、生物基因诊断、基因疫苗、医用高分子材料,甚至生物技术美容、医疗移动互联网服务都是我们关注的市场。
高能资本后续也会推出一系列新三板基金,涵盖新三板产业链的所有阶段。一些高能海银基金的项目也会通过与这些基金的合作实现退出,我们希望把基金的投资服务和市场结合得更紧密一些,就像人体需要各个器官的协同配合才能健康运作一样。一个人能活得多健康,最重要的还是由基因决定的,基金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