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在2013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批互联网公司高喊着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口号蜂拥而入。
互联网金融是一时之热,还是必然趋势?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也没人能准确描绘出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在路上,这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突破……
当互联网遇到金融
对于互联网金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在民生电商董事长尹龙看来,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是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采用新型的风险管理方式开展的信用中介、资金中介和风险中介等业务活动。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P2P还算不上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因为它们只是一个信息中介所,不但会给信用差的人提供可乘之机,也难以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内在需求。真正的P2P是基于金融原理和规则而产生的一种平民化、大众化的金融中介服务。”
在一些学者看来,互联网金融有三种形式:一是传统型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得益于整个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进步而提供的新产品和服务;二是互联网企业,比如传统电商,利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手段开展金融活动;三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兴企业,比如P2P。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龚明华认为,互联网金融有三大特性,即普惠性、数字化和变革化。
互联网金融有两大重要优势:一是收集获取信息的优势;二是降低成本的优势。以某商行为例,客户到柜台办理银行业务,业务成本约为3.06元,通过ATM办理,成本约为0.83元,而通过网上银行办理的成本只有大约0.49元。此外,互联网公司通过建设开放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流量入口或服务,既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企业把自身产品放到平台上,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易产品和交易平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互联网需要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因此会对现在传统金融机构的IT部门提出巨大挑战,未来其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策略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在黄益平看来,如果数据和平台结合得非常好,一家金融公司的边际成本就可以被压缩为零,由此产生的边际报酬将非常高;如果做得不够成功,以后就会形成一种半线上、半线下的结合,仍然是一种相当分散化的金融体系。
群雄并起的年代
2013年初,阿里巴巴成立小微金融服务集团;6月13日,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6月下旬,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实验室;7月6日,新浪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7月22日,融360完成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最大一笔融资;7月29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宣布京东已经成立金融集团;8月29日,董文标、刘永好等7位大佬计划联合投资的民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前海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金达30亿元……一时间,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提出,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跨界企业,主要是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谷歌等互联网企业为代表,这类企业依托在各自领域的多年积累,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并借此进入金融业以满足用户的金融需求,推动生态体系的发展;另一类是基于互联网的初创企业,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宜信、Lending Club等P2P网络借贷企业以及Kabbage为代表的小额网络信贷企业等。
在民生银行非执行董事王航看来,进军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主要有两类目的:一类是实现业务的互联网化,这个需求主要来自传统金融企业;另一类是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服务加强用户黏性,这方面以第三方支付企业最具代表性。
第三方支付堪称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它也是最早获得发展的一个细分行业。从支付领域起步,到现在涉足资金融通和信用管理;从技术中介到向信用中介转变;从过去的技术管理到向风险管理转变,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可谓来势汹汹,给传统型金融企业制造了相当压力。
以阿里金融为例,阿里信贷具有很强的风控能力,这成为其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原因则来自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阿里巴巴集团下的天猫和淘宝网站内企业用户,在站点内注册支付宝并上线销售。因此,当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时可以以货抵债;其二,企业的支付宝账户在阿里巴巴控制之下,一旦企业自身无力偿债,阿里信贷仍能通过支付宝有效追偿债务。阿里信贷牢牢掌握了企业的数据,并依其经营情况发放贷款,从而能够确保贷款得到偿还。
易欢欢表示,阿里金融的成功给了业界一个启示:如何掌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并最终转化成可用信息,将是互联网金融成功的要素之一。阿里集团只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代表之一,未来,其他金融企业只要合理把握自身资源,完全可以超越阿里金融。
谈到2014年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易欢欢认为,首先,会有更多的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参与其中;其次,传统金融机构会通过并购、合作等各种方式积极“触网”;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各个板块将逐渐走向分化,并筛选出一批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第四,除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三家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合称缩写)大而全的平台外,纵深化、行业化、拥有自己独特数据体系的小平台将百花齐放。
“三年后,至少会有30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登陆三大资本市场,政府监管政策和配套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同时,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里的重要性将变得非常重要。现在一大批上市公司准备了大量资金要进入这个领域,但企业自主发展的时机已经过去了,行业整合和并购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主题。”
模式创新的价值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在技术、产品、模式方面的创新将层出不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认为,从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模式来看,这个行业的服务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传统型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来提高运营效果,在传统金融运行模式上叠加互联网应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在线交易,比如网银、在线股票和保险交易等;二是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第三方平台或其他客户资源来叠加服务,代表性企业诸如支付宝、阿里小贷以及国外的Kabbage等;三是独立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比如P2P和众筹;四是本身不属于金融服务,但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金融有关的一些服务模式,业务形态诸如金融产品搜索、社区、教育咨询、账户管理和基于互联网销售其它的金融产品。目前,前三类服务模式的监管力度比较大,对第四类服务模式的监管则相对宽松一些。
华创资本投资经理李张鲁认为,互联网金融业看似很大,但本质上又很有局限性。从用户角度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这给参与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国社会的金融资产规模本身足够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只要能做出创新,面对的都将是万亿元级的市场。
然而,在这美好表面的背后仍然存在很多挑战。首先,金融产品研发和资金融通业务溢价最多,利润最丰厚,但是民营企业难以插手。在渠道销售方面,银行自有网点充足,推广和分销渠道众多,新兴的理财导购或服务平台能产生的价值较为有限,虽然也能卖出些产品,但收费很困难。其次,现在的创业项目以个人金融理财服务为主,利润空间有限,主要盈利点要么来自倒卖或营销用户数据,要么通过解决一些客户需求来收取月费,但这些都不是金融核心利润的源泉。此外,大型机构如平安、阿里、招商等大型企业正在以“巨无霸”的姿态参与进来,这也进一步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I D G资本合伙人李丰认为,金融最本质的基础在于货币体系和信用体系,货币体系对应支付和相关支付衍生品,信用体系对应借贷和借贷衍生品,两者有很多重叠和交叉。美国由于金融市场化程度高,投资更偏重于基础设施,比如货币系统或者信用系统层面的新模式。中国还未达到成熟的发展阶段,投资机会更偏表面,比如解决用户需求类的创新模式。
有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45%~5 5%的中小微企业没有获得或者没有完全获得过正规的金融服务。在中国的6 0 0 0万家小微企业中,9 5%以上从来没有获得过传统银行的贷款。“在中国,金融一直是个权利不对等的行业,老百姓和小微企业把钱存入银行很容易,但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却很难。有存款的权利,却没有贷款的权利,这样的金融必然不具备普惠意义。”好贷网创始人兼总裁李明顺指出,互联网有机会创造金融普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