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退居第二,移动端持续亏损
1984年,柳传志带着10名计算机科技人员,怀揣着仅有的20万元人民币启动资金,开始在北京租房创业。由此开启了联想PC市场霸主之路。在联想连续接手IBM、NEC等个人电脑业务后,一举奠定江湖地位。随后几年,联想经过快速整合很快超越了戴尔和惠普。自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联想连续14个季度,一直保持着全球PC第一的记录。在2013年第四季度,联想最高时在销量上领先惠普1.8%。
在联想超越惠普的那天,想必惠普就暗中与其较上了劲儿。盼了14个季度,惠普终于在今年一季度,实现PC出货量1 314万台,超越出货量1 232万台的联想,全球PC市场份额高达21.8%,排名第一。
有人会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个季度的差距说明不了什么,并且,这差距不算大,不能因此为联想唱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联想今年一季度的市场份额相比上年同期只高了0.2个百分点,销量上也只涨了1.7%。反观惠普,销量却同比上升13.1%。在PC市场排名前五的企业,惠普、联想、戴尔、苹果和宏碁中,联想成为销量增速最慢的企业,处境尴尬。
受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崛起,以及个人电脑生命周期延长的影响,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正不断萎缩。在行业竞争早已进入残酷的存量拼杀阶段,联想开始做智能手机,希望在移动端打开局面,继承PC端的辉煌。但事与愿违,联想寄予厚望的手机业务却持续低迷。在华为、小米、vivo和OPPO使尽浑身解数挤进移动端市场时,联想还沉溺在自主品牌中,收购的摩托罗拉依旧走着并不好走的高端路线,既没有规划好产品,也没有抓住时代的变化趋势。在市场入局者泛滥的情况下,联想手机已无多大优势可言。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出现,不断蚕食着PC市场的份额。虽然PC在企业市场还能保持一定需求,但在个人市场的下滑已经不可避免。在全球PC行业已经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时,PC业务占据整体营收70%的联想,出货量至少已经连续8个季度出现了下滑。
出货量的下滑,最直接的反应便是联想利润走低。2017年2月,联想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其PC业务的净利润为0.98亿美元,同比下滑67%。联想着重于“贸”,作为一家PC厂商,联想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消费者,最敏感的莫过于价格,必定会引起话题。在网上总有人问,联想配置与某某电脑差不多,凭啥就要贵几百乃至上千元人人民币?退一步说,曾有“死忠粉”尊重联想的老牌子,接受它的价格,却忍受不了电脑时不时出现的小毛病。
做手机,需要的是拼命、创新和打破边界,但刘军(前联想移动业务总裁)是一个很守规矩、按原则出牌的人,显然无法应对未来手机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某联想管理人士未来,如何克服企业文化的阻碍才是重点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产品方面的乏善可陈,还是战略布局上的摇摆不定,表面上虽然是因为联想转型不顺的一系列并发症。实际上,联想现如今不能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文化上,而这一点也可以从联想对人工智能这一科技“风口”的反应灵敏度,还有投资规模上可见一斑。
“联想太硬了,互联网的意识很难生根发芽。”有一位联想高管曾这样说过。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成立于1999年10月名叫FM365的网站,这个网站当初的全称叫做名“联想调频365”,是联想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展的ISP业务,拥有新闻、邮箱、搜索、游戏和软件等频道,曾是红极一时的门户网站,不过最终只短暂的存活了4年。联想最终不敌新浪、搜狐和网易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联想在当初只是一个硬件公司。硬件公司惯有的企业文化难以适应新兴的互联网浪潮,在新的机遇面前,应当要有新的眼光。
或许正是因为联想在PC行业太过成功,以至于难以在公司推进互联网思维。而联想一直以来的传统硬件厂商固有企业文化,也成为近年来联想转型道路上最难面对的障碍,亦是近年来联想高层更换新鲜血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连曾经在联想里地位仅次于杨元庆的刘军,也最终在2015年正式离职加盟肆拾玖坊,结束了22年的联想生涯。
对于联想而言,不论是专注于短期经济效益,还是说不停地调整产业结构,其背后根源都是因为联想受制企业文化的限制,这种传统硬件大厂的企业文化,使得联想无法深入布局新的行业。
没有长久的战略布局,让联想只能不停地转移阵地,试图去追赶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为此只能再三调整自家公司的产业结构。而这种行为,也正是诱发联想产品吸引力下滑的病因所在。如今,布局人工智能已成为突破当前困境的重要解决方向,同时也成为联想尝试转型的重要阵地,人工智能对于联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现如今的联想而言,当务之急是忘记业绩,专心找准未来的战略方向,并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