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问题,松禾资本华北区总经理汤旭东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任何行业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洞悉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大道至简,创投行业的规律并非莫测高深,以他近20年行业实践的总结,“创投本质即价值投资”,遵循这一规律,再结合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外在条件,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对策、策略,创投就会自然而然给企业和投资人带来收益。
中国创投界浮躁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认清创投的本质,另外就是一夜暴富心理在作怪。很多做创投的机构,尤其是一部分在2010年左右,也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处于上升时期成立的创投机构,异想天开地认为花一两年的时间投资,就可以赚取几十倍上百倍的收益。这些违反投资规律进行运作的机构得到的教训很惨痛,2012年行业萧条之时,它们也遭到了市场清洗,退出了中国创投舞台。而那些扎扎实实做事的创投机构,不但挺过了危机,还有可喜的收获。
恰逢其时
汤旭东说自己进入创投行业恰逢其时,自然而然。1998年北京创投公司成立,财务专业出身的汤旭东正好符合公司的招聘条件,于是顺利进入了这家具有半官方性质的投资公司。他在这个行业一干就是16年,中途从未转行或离开。
“当时北京创投由北京市政府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两个单位发起,北京市政府占股稍微多一些,而团队则来自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我就是那个时候正式加入到了投资者的队伍中。”对于能够进入创投这个行业,汤旭东一直倍感欣慰。
北京创投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在这之后,北京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上海创投、深圳创投才陆续成立。成立伊始的北京创投具备了资本市场化运作的萌芽,但也更多地带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当时公司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筛选项目权,也有绩效考核指标,这一切携带着市场因子的规章制度,在那个年代还非常新鲜。当然,公司还肩负着科技成果转化这样的政府使命。所以,那时的北京创投既有市场化的自由发展空间,又要服从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但无论怎样,汤旭东的创投之路还是在这里扬帆起航了。
刚入行的汤旭东从最基层的项目经理做起,每天与另一名工科出身的同事一起到处看项目,写尽职调查报告,开讨论会。“创投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刚入行时每天都去各大院校的实验室找能够市场化运作的新技术,那些技术五花八门,非常新奇。每天上班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讨论这些新鲜的事物,非常开心。”汤旭东说,那时候没有什么一夜暴富之类杂七杂八的想法,唯一关注的就是,这个技术是否有转化的可能?是否有市场?团队是否有战斗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创投的价值开展。
兴趣引领着汤旭东在创投领域不断深入,慢慢地,他由衷地喜欢上了这个行业。这一阶段的经历也使他养成了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和遵循价值规律行事的投资习惯,这也为他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伴随职业生涯顺其自然的发展,汤旭东亲历了中国创投行业跌宕起伏、风雨兼程发展的16年,“一不留神”便成为了创投行业的元老级人物。
汤旭东在北京创投工作7年,一路升迁,最后做到了投资部副总经理的位置。这些年中,他参与了除PE二级市场之外,包括孵化器、天使、初创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在内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那时候他最常跑的地方就是中科院,到实验室里寻找新技术,看哪些技术能够加以市场化运作。当时的院校资金匮乏,如没有资本的参与,再顶尖的技术也只能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起初,院校技术入股所占比例大约为20%左右,后来比例慢慢增大,直到技术方可以控股。而北京创投要做的就是出资成立新公司,孵化这个技术,使其产品化,然后推向市场,把产品线慢慢做宽。
汤旭东说,投资对自主品牌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他们投资的一个锂电池项目就曾经打败日本品牌,占领了国内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锂电池市场被日本品牌所垄断。当时,中科院一个处于实验室阶段的锂电池技术,无论是充电次数还是电池性能,许多指标都超过了日本产品。经过尽调分析,北京创投认为这个项目很有发展前景,市场空间巨大,遂决定出资。它与另一家上市公司及中科院三方组建了一个新公司,三家共出资5000万元,中科院占股20%,上市公司投资方占40%,北京创投占30%,其余为管理团队期权。新公司在石景山建了一个基地,引进一套日本流水线,运用自主研发的技术生产民族品牌锂电池。“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彻底把日本产品给打出去了,垄断了国内摄像机电池市场,后来技术升级,我们又开始做手持电脑用的电池,瞄准的主要是中高端领域。”今天说起这个项目,汤旭东还是一脸的兴奋。
由于当时法人股无法流通,这个项目最终没能实现I PO退出,最后是以被联想集团收购的方式,完成了汤旭东投资生涯中又一个资本投入、退出的完美轮回。
从买方到卖方
16年的创投实践,让汤旭东亲历了中国创投行业从卖方到买方的转变。21世纪初,市场化金融起步不久的中国,股权投资还是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概念。VC/PE机构更是寥若晨星,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几个经济发达城市中。相对于少得可怜的投资机构,各种各样的好项目却俯拾皆是。“当时我们接触的都是顶尖的技术,挖的是最好的团队,找项目根本就不用出去跑,找上门来的络绎不绝。”汤旭东对那段好日子记忆犹新,“这足以说明中国市场对于VC/PE有刚性的需求,也是这一需求使得股权投资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虽然当时找上门来的项目很多,但敬业的汤旭东还是坚持自己去找项目。他始终坚信好的东西都是追求来的,同样,好的项目也需要用心去挖掘,而不能守株待兔,更不能坐享其成。
“创业板出来后,创投行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行业,这之前不能称之为一个行业,只是政府的一个试点,民营机构很少参与。创业板的财富效应吸引了更多人投身创投,这个行业才渐成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机构越来越多,创投行业的天平开始从买方向卖方倾斜,而这种倾斜的结果,是买方与卖方互换了身份。
200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可投资渠道非常有限,除了矿产就是房地产。因此,许多民间资本已在酝酿成立创投机构,但由于感觉这样一个新鲜事物的风险太大,所以更多人还只是在观望。2009年创业板推出后,创投的财富效应引起了民营企业的注意和重视,大家纷纷开始成立基金,争相跃入创投蓝海,由此引发了2010~2011年创投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以汤旭东的观察,当前的存量资金中有一半以上来自2010年之后成立的基金。
在汤旭东的眼里,创投是与二级资本市场关联度非常高的一个行业。2012~2013年,随着创业板一路下行,新基金深陷无法退出的泥潭,创投业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正在天堂得意放歌,转瞬间就被打入地狱,创投行业的发展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行业震荡的同时,创投的卖方市场格局也已形成,好项目成为各机构争相抢夺的美味珍馐,这迫使创投机构的投资阶段不断前移,成长期、初创期乃至于天使期的项目逐渐增多。这样,在迷失了一段自我之后,创投开始重回价值投资的本质,正可谓“祸兮福之所伏”。
这让人既爱又恨的创投,着实让汤旭东感到着迷。无论行业状况如何,他都不离不弃。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他,整天想的就是如何在创投行业中做出成绩,有一番作为。
随着时间推移,北京创投的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国企内部管理的弊端也随之放大,牵绊不断增多。而此时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创投机构越来越多,羽翼已丰的汤旭东开始谋划到更广阔的天地间去遨游驰骋。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他加入了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台湾最大的创投机构——中华开发银行合资成立的新开发创投。当时,台湾地区的创投发展领先于中国大陆,抱着学习的态度加入新开发创投的汤旭东,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创投理念。通过参与管理十几亿元规模的基金,他全面实践了台湾创投机构先进的运营和管理方式,深感受益匪浅。
2008年,汤旭东已积累起10年创投经验,此时他萌生了自己成立基金的想法。但经过对自身条件及当时形势的分析,他感到独立成立基金的募资难度会非常大。经过反复思考,最后他选择与泰康人寿合作成立基金。有了险资介入,募集资本就会轻松很多,而随后的投、管、退等环节都是汤旭东的强项。随后经过努力,一只从上到下贯穿汤旭东意志的基金正式成立起来。
2009年、2010年、2011年,汤旭东共募集三期基金,规模分别是9000万元、2亿元、5亿元。当时恰逢创业板开通,汤旭东投的项目许多都获得了较高回报,创造了辉煌战绩,其中一个案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个高速公路栏杆机项目,生产栏杆机的企业是高速公路设备供应商。当时这家公司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远远优于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也独占鳌头。产品没问题,汤旭东又对团队进行了摸底。这家公司的老总之前做地产生意,积累起了原始财富,但他从青年时代就对与高速公路有关的科技产品很感兴趣。这使得他最终放弃地产行业,全身心投入这个领域,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已在行业中名列前茅。汤旭东的直觉告诉他,这家公司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该抓住这个投资机会。2010年投资这家企业时,企业的利润在3500万元左右,第二年利润已增长到7000万元,2013年达到1亿元。当时,这个项目的投资价格是6倍市盈率,到2013年分红的时候,基金投入的本金已经完全赎回,未来通过企业上市实现退出时的收入将完全是纯利润。汤旭东说:“等这个项目退出来,我们整个基金的投入就都能挣回来,即使其它项目都打了水漂也无伤大局。”
这就是汤旭东,即使是在创投行业最火红的时点,大家熙攘着挤上pre-IPO造富快车,去憧憬财富神话的时候,他依然在关注企业真正的价值,按照创投规律行事。今天,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
与时俱进
2012年,与松禾资本董事长罗飞一见如故的汤旭东,离开泰康加入了松禾资本大家庭。相同的投资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让汤旭东的投资才华有了更大的展现舞台,多年来习得的创投本领也在这里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
汤旭东认为,创投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行业现状,预测行业未来,而不能墨守成规,孤立静止地看待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到单个投资项目,就是要把项目放到整个时代和国情的大背景中考量,用动态的思维来判断和分析被投项目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他说,当前国有资本仍占强势,挤占了一部分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民资很难进入那些被央企垄断的市场。民营经济本身是非常有活力、效率非常高的实体。但现在国内民营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客观困难:政府管得多,市场机制弱,再加上投资渠道少,前一阶段许多民营资本都在观望或是移往了海外。新一届中央政府就任后,积极推进改革,市场化进程加快,形势开始渐渐好转,国企的垄断地位也有所松动。对此,汤旭东归纳道:“虽然政府对市场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起作用的还是经济规律,是经济的基本面。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最终目的是要把经济搞上去,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
松禾资本抓住这个机遇,正在筹划投资一个与石油装备相关的项目。汤旭东介绍,之所以考虑投资这个项目,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石油能源紧缺的现实。目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近60%,虽然国内的开采量在逐年增加,但仍供不应求。一旦中国经济走出低迷,再次快速发展,石油供给的紧张程度将可想而知。松禾要投资的这家企业以生产钻井设备为主,其最大客户是中石油。传统的钻井技术是打垂直井,这种油井只能深入到一个点,然后把其周围很小一部分原油采集出来,效率很低。而这家企业使用的钻井技术可以打出水平井,从而把整个油层的原油全部采集上来,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0倍。从长远来看,这个技术很有发展前景,所以松禾资本一直在积极运作。
“未来,创投一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汤旭东长于精准把握创投的发展趋势,他认为,追求机构大而全、什么项目都投的时代已经过去,投资机构会变得越来越专业,现在的机构如果不及早转变思路,后续的运行风险会非常大。为了应对这种转变,松禾资本已经实施了专业化投资战略,把团队分成若干行业小组,领域涉及大健康、节能环保、TMT、移动互联网等。
汤旭东认为,未来投资的项目会越来越向早期发展。而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前景通常不太明朗,此时就需要依靠专业人士做出是否投资的判断,非专业人士根本不敢出手。一些pre-IPO项目,很多非专业人士也能从基本面判断出它的前景,但未来这样的项目会越来越少,创投机构将更多面对利润在1000万元左右甚至可能处于亏损状态的项目。对于这些硬骨头,没有真功夫根本就无从下手。另外,伴随专业化而来的是高品质的投后服务。因为专业化意味着能够把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专家包括项目汇总在一起,将所有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人脉归拢到这个圈子里面。由此,提供的增值服务也会更加精深,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 0 0 8年,政府投放四万亿的时候,企业能在两三年内将一千万利润翻番到五六千万,如今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汤旭东认为万事皆有定理,“做创投就是要与时俱进,那个时段你选择了某个行业,这个时段你就要放弃。要跟着市场走,跟着规律走,走价值投资之路,这是创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