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与合作

姜涟的天使情怀


文 | 本刊记者 至超



35岁才选择读MBA,并为此放弃国税局副局长的“金饭碗”;毕业后先后进入多家企业担任高管,在不同的专业岗位上充实历练自己;成为专职投资人后,乐于奉献,甘当创业导师,以引领、成就更多的创业者实现梦想,走向成功为己任。从专业人才到高度复合型人才,北京正达联合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执行总裁姜涟一路走来,用事实证明了他每一个人生选择的自信与成功。

三次转型

“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资本运作和人力资源还是有很多体会的,这种体会是多方面、多维度的。这完全源于我的工作经历、阅历、思考、感悟和积淀。”

1983年,姜涟的职业生涯从安徽蚌埠国税局起步,一干就是15年。其间,他主管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税务业务及相关经济工作。1998年9月,身为公务员的他克服观念上的束缚和现实困难,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MBA学位,师从商学院院长、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学专家赵曙明。赵曙明教授是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学生,他是最早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引进中国,并将西方人力资源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学者之一。

MBA毕业后,姜涟转型做实业,先后供职于多家不同行业、不同管理体制的企业,包括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江苏金榜集团、索普(中国)、康沃资本等。多年来,他在各家企业中、高层岗位上,从事过人力资源、战略发展、市场开发、财务管理、购并重组以及国际合作等综合性工作。这些企业管理的实操工作,让他深深体会到企业运营中的酸甜苦辣。“这使我对人力资源、财务、投资、发展战略、组织架构、治理结构等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立体性实践体会和感悟。”

在不同的企业和具体的项目中,姜涟针对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制定前瞻而务实的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他曾主持过企业集团的大宗购并重组、中长期发展战略制订与实施、重大项目合作与市场开发,以及央企住宅产业化基地的推广与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索普(中国)公司工作期间,他熟悉并掌握了跨国公司的经营规则和国际合作的运营模式,增强了国际企业的管理经验,拓宽了国际视野。

2006年,具有丰富实业运作经验的姜涟加盟康沃投资公司,成为专职投资人。其间,公司为了打开海外资本市场通道,将他派往香港,负责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这段经历使得他对香港的资本市场有了很多了解,从中受益匪浅。

“我非常喜欢做有实业基础和背景的投资,而不是做二级市场。”姜涟说,“目前,国内的股权投资机会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大家一窝蜂地跟投,表现出追求临门一脚的暴富心态。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行业管理的不断规范,投机性机会越来越少。真正做股权投资还是要沉下去,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帮助,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姜涟说这些年来自己完成了三个转变:一是角色的转变——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二是心态的转变——从甲方到乙方;三是工作性质的转变——从财务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等。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他兼收并蓄政府(税务部门)、国企(央企)、混合所有制(专业地产)、外资(跨国公司)等不同体制单位工作经历和经验优势,将自己所学的MBA专业知识与先进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务实作风。

姜涟还担任过一些咨询公司、知名企业或项目的高级顾问。因此,无论在公司战略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开拓、资本运作,还是在制度设计、流程再造、团队文化以及国际合作方面,他都具有深厚的运营功力。现在,他正将自己完备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运用到投资领域,谋求事业上的更大发展和突破,以期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姜涟与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等人接受采访并对话。



天使情怀

在商业社会,逐利是一种原动力。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而在规则下提供有增值价值的服务并借此逐利,就属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合理的市场行为,并能使大家实现共赢,共同发展。对此,姜涟说:“与天使投资对应的是‘魔鬼投资’,而我们要做美丽的天使。”

“我们希望提供一些服务以后,能真正看到一个草根创业者成长起来。成长的直观标志是他挣了多少钱,但财务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创业者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得到被社会认同的同时实现精神上的满足,这些无形价值的实现往往层次更高,更具激励性。”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天使?姜涟的回答是:“有钱是第一位,还要加上专业性,最好再加上丰富的阅历。”因为天使投资人要通过审视被投资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爱好,甚至血型、面相等,对对方做出基本的判断,若非具备丰富的阅历显然是无法做到的。“我们最近碰到一个天才,但是他有不好的偏好,而且很固执。这样的人怎么打交道呢?投资好比是谈婚论嫁,更多地是要一路走下去,投资容易融合难。”

在姜涟看来,早期项目的不确定性更多来源于人的不确定。中国社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契约社会,在信用体系还不是太完善的情况下,天使投资的项目一般来自熟人圈。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百分之百解决诚信问题,何况还要面对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在尽调方面,实际的财务、法律等问题,我们会委托中介机构去做。我们更多的是和创业者交流,观察他做的事情,这完全靠经验,没有非黑即白的标准。”

投资人和创业者是两个动态、复杂的客体,彼此要有一致或互补的地方,前提是双方都要有胸怀,然后加在一起化为优势,否则就会难以相互包容。“在投后管理上,更多是通过聊天,项目出问题的时候,用我们的视角和方法给他提供一些建议,给予一些帮助。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大家彼此认同。也许他表面上听你的,实际不去做。”

投资人应当如何获得创业者的认可?姜涟对此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前期的沟通与交流,二是过程中的理解和包容,三是个人魅力与拥有资源的吸引力。两个人之间,一开始无形的东西要一致,有形的规则要先确定,“兄弟+规则”很重要——以兄弟的关系讨论事情的可行性,充分交流以后就按照规则走。

“对创业者来讲,你想对他产生影响,不能仅凭你投了钱,是股东,而是要让他在交流过程中认同你,认为你的价值不仅在于投的钱,而更多来自你背后的资源会对他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好的作用。”姜涟说,“有的投资机构摆脱不了主角心态,喜欢指手划脚,但又讲不到点子上,逐利的血腥味又比较重,这样坐到一起开董事会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分歧。所以,创业者也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有时候甚至还要在原则下做出一些妥协。”

在姜涟看来,天使投资人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这个行业向前发展太快,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第二个挑战是在跟年轻的创业者交流过程中要理解他们的语言、思维和心态。

投资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因为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经验就对创业者一味说教,对年轻人更多的应该是影响和引导。真正的决策必须抓在创业者自己手里,投资人不能越俎代庖。此外,投资人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谦虚的心态去跟年轻人打交道,因为对自己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想,每一个天使投资人,应该抱有这种态度:关心、关注、关爱创业者,使他们真正能够成长起来。这对整个经济和社会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是我们愿意做的。”

创业导师

“创业真的是需要有这方面的基因,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的。有些人天生就喜欢与人打交道,有很强的亲和力、沟通能力和说服能力,而有些人的性格特征里就没有这个基因。我鼓励有条件、有志向、有意志力的人去创业。”

在姜涟看来,当今社会,合作已成为各种成功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现在的创业者基本上都有专业技术背景,钻研一个项目时非常执着,但他们还需要对市场有一定的敏感性,具有一些职业情操和合作意识。技术人员常常会陷入一种唯个人价值论的怪圈,但其实登顶成功并不代表登山成功。因为一个好的技术和产品,只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市场上成功落地,才算真正成功。得不到市场认同的优秀技术是没有商业价值的,这只能算是登顶成功,而登山失败。所以,技术型创业者一定要和市场型人才相结合,组成互补性团队。


“烧钱不怕,但要烧得合乎情理和合乎逻辑,谁都不敢说他烧的钱未来一定会成为烟花而不是烟雾。”

现在的创业公司一般都有两三位联合创始人,毕竟单独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智力都是有限的。但这样一来,创始人的股权分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对此,姜涟的看法是:“我不主张平均,搞平均就是吃大锅饭。无论3个人还是30个人合作,都要有一个手里股份相对多的人,股份多承担的责任就不一样。此外,创业的时候大家能同甘共苦,而企业一旦上市,合作者之间就可能出现诸多变化因素:第一是各自的财务需求可能发生变化;第二是各自可能面临新的投资渠道;第三是各自的心态可能发生变化,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可以另辟蹊径,等等。”

在姜涟看来,现在互联网发展得太快,想象空间也更大。因此,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一定要解决发展速度的问题。回归到具体的创业者身上,就是要弄清楚他有没有很清晰的财务安排和资金使用计划,资金用途与他的工作安排是不是相匹配,等等。

“烧钱不怕,但要烧得合乎情理和合乎逻辑,谁都不敢说他烧的钱未来一定会成为烟花而不是烟雾。”

企业从种子期发展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每个阶段对创业者都有不同的要求。创业初期可能是三两个人,后来就要有团队、有组织,以后甚至可能成为一家公众公司,这对创业者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创业者要与时俱进,不停地学习,不仅要学习管理、技术等有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合作思维,感悟那些无形的东西,包括领导的艺术、个人魅力的形成、企业文化的塑造等等。当然,法人治理结构、制度设计、流程再造、团队建设等等这些刚性的东西也都要有,包括企业正常运营的外部环境,与政府、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关系等等。这对创业者而言,是一个修炼的过程,要在行中学,学中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姜涟看来,现在的创业者都有很好的智商,也有一定的情商基础,外部环境也很好,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经历和阅历还有待积累,关键还是要看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定位自己。

创业是一条艰辛的路,创业者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身体准备、心理准备,包括忍受孤独,不理解,甚至可能会面对很多障碍和陷阱。“人生中关键的只有几步路,也会走错几步路,最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关键的几步和错误的几步重叠了。”姜涟如此告诫创业者。

2000年4月,也就是攻读MBA期间,姜涟曾代表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MBA学子共同发起了“中国MBA发展论坛”,目的是建立新的交流平台与机制,为MBA在中国的顺利发展出点子、谋大略。经过14年持续不断的悉心浇灌与培育,中国MBA发展论坛校友论坛已经成为国内MBA最有影响力的公益性盛会之一。

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成就体会,尤其是发挥自己从事企业投融资工作的优越便利条件,姜涟以中国MBA校友的创业发展为己任,担任起他们中一些人的创业导师,义务为他们的创业提供指导与帮助。姜涟的人生道路从此增添了新的使命,也必将谱写出新的精彩华章!


图:中国MBA发展论坛主要发起人、第二届论坛执行主席姜涟。


图:姜涟在汶川赈灾现场。

 

Propeller Health:关注你每一次呼吸的智能药物吸入器

91金融:做金融中介的大生意

欧洲生物技术公司去年融资形势大幅回暖

可听式设备或成可穿戴技术新热点

2014年谷歌风投偏爱生命科学与医疗技术投资

国宏金桥基金加强西南地区市场金融创新力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