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与合作

吴蓉晖:移动医疗的速度与激情

作者:文|本刊记者 冯珊珊

“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大公司平台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真的是一种天高地广的感觉。辛苦,但是很有乐趣。”

文|本刊记者 冯珊珊



从2000年6月8日到2014年4月8日,吴蓉晖在英特尔工作了整整166个月,其中约2/3的时间是在英特尔公司的投资部,负责美元及人民币项目的投资,离职前她任职英特尔投资中国区投资总监。

“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大公司平台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真的是一种天高地广的感觉。辛苦,但是很有乐趣。”吴蓉晖坦言。

2014年下半年,吴蓉晖和几位校友成立同渡创投。“同渡代表我们的理念,与我们的投资人和我们投资的企业创始人共同成就、共同成长、共同收获的意思。”

从“打工者”到“老板”

在英特尔工作长达14年的时间里,吴蓉晖感触最深的就是英特尔的文化。

与其他投资机构从底层一级级地培养员工的方式不同,作为硅谷高科技公司的代表之一,英特尔特别注重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英特尔会给新员工很大的空间,但是你必须自己成长。就好比把你扔到水里你要自己学会游泳,这是英特尔培养人才的方式。”吴蓉晖说道。

在吴蓉晖看来,这种方式特别锻炼人,而且对于投资比较适合。“因为做投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什么样的投资人是优秀的、成功的,你要自己摸索,找出适合自己的风格和路径。”

2005年,吴蓉晖加入英特尔投资部。吴蓉晖当初在清华念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同时攻读了经管的双学位。硕士读的金融,也考过了CFA,还读了EM BA。很复杂的背景,也看似走了一些弯路,最后在做风险投资这一行却全变成了优势。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她就冲到一线,开始自己做项目,主要关注I C T领域的投资(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即Information C ommunication Technolog),包括数字医疗行业。

回想当初,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关于智能交通的案子,“智能交通在中国的需求很大,因为人口多,每个人都想有一辆车,而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又堵得非常厉害。所以现在解决交通拥堵也成为了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吴蓉晖表示。

这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项目,但是英特尔投资部的投委会是在美国,如果找不到在美国的对标公司,解释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而放弃的项目并不在少数。

“我个人的性格是,一旦一个项目能够先说服自己,我认为应该做的,我会坚定地去推进。”吴蓉晖说道。最终这个智能交通的项目通过了投委会,“不是说你看中的肯定都会成功。但是如果自己都没有这种信念的话,却是很难投出成功的项目。”

一个投资人的能力是否得到证明最直观的还是看项目的退出情况。吴蓉晖刚加入英特尔的时候,老板问了她一个问题,“设想一下五年以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吴蓉晖当时的回答是,“五年我能完成几个项目的投资,帮助他们成长就挺不错了。”

幸运的是,吴蓉晖恰好赶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赶上了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上升期。2009年,吴蓉晖就有第一个投资的项目在创业板上市。对她来说无疑是坚定信心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几年的积累后,在跟创业者谈项目的时候,越来越得到他们的认可,同行竞争的时候也比较认可你的专业性,内部推动项目变得更容易,投资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英特尔,吴蓉晖一共负责了十三个项目的投资,其中三个上市退出,两个并购退出。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高收入、高福利,还可以开拓视野,接触国际最前沿的信息,但是过一些年以后,想做事情的人还是会选择离开。2014年下半年,吴蓉晖和几位校友成立同渡创投。同渡创投的l o g o是“同舟共渡,天势助成”。

吴蓉晖坦言,“从一个大的机构到自己做一个基金,跨度还是非常大的。”得益于创始团队多年积累的经验,同渡是幸运的。九个多月的时间,募集到第一期资金,近三亿元规模。“LP组合还是不错的,有我们过去投资过的成功的创业者,有一些母基金,也有政府的引导基金。”

同渡创投专注早期投资。“我们投A轮和pre-A。晚期项目比较偏资源、偏品牌,对于新基金可能不太有利。早期项目凭眼光凭能力,我们几位创始人都是在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平均9到10年的从业经验,有很大的优势。”吴蓉晖表示。

“跟美元基金相比,创业者更喜欢我们。因为我们决策速度快,企业不用花几个月做海外架构,不用结汇直接拿人民币。现在境内上市越来越成为主流退出渠道,估值比美国更有吸引力。而且随着并购、新三板等新的退出方式出现,人民币投资已越来越多元化。”

通常早期基金由于规模小,管理费往往覆盖不了成本。“所以从个人待遇上面绝对是降了几个级别。我觉得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大的机构打工,待遇会好。但是做自己的基金,更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理想就甘心作些牺牲。”吴蓉晖如此形容。

移动医疗是同渡创投迈出的第一步,目前已经在业内形成了品牌知名度。“让我们欣慰的是经过这半年的努力,时不时会有创业者自己找上来,即使不是为了融资,也希望能交流一下,可见我们在创业者中已经有了一定口碑。”吴蓉晖表示,基金在互联网金融、生活消费类O2O和产业互联网方向也会挖掘并投资一些项目。“同渡有自己的冷静思考,不会去追逐热点,在基金认准的领域中挑选优秀的项目,希望能投到真正改变世界的公司。”

下一个金矿

近两年来移动医疗产业处于爆发阶段。不仅是互联网巨头,一些实业巨头也都在利好和政策开放中看到崭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打破了原来“产业内创新”的思维禁锢,移动医疗创业领域涵盖在线问诊、医药买卖、个人基因服务、数据计算+个性化诊疗、医生垂直社交、慢病管理、银发产业、医学美容需等等。

那么,移动医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金矿?“在中国我觉得做移动医疗的机会特别大。”在吴蓉晖看来,中国医疗服务行业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蕴含着极大的资源整合需求。“中国有两三百万的医生,但是有医疗需求的有几亿人,每年有五十亿次的门诊量。”

培养一个医生至少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而且选择医生职业的医科学生还不到一半,因此医生供给在短期之内没有办法解决,但是病人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收入的提高,原来被压抑的治疗需求开始释放,全民医保更加速了这一需求。移动医疗的移动性、便捷性和个性化特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医疗服务。

目前,国内移动医疗细分领域主要有七类:医生工具、自诊问诊平台、单科领域、硬件结合、医联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医疗新媒体。虽然切入点很多,但中国移动医疗企业似乎还没有找到一种成熟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所有的移动医疗公司都处在烧钱阶段。

“移动医疗现在所处的阶段还相当早。春雨刚走了三四年的时间,目前为止还没有被证明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好大夫、丁香园其实都不属于移动医疗范畴,是属于互联网医疗范畴。但是因为互联网医疗本身的一些问题,所以发展并不是很充分。”吴蓉晖表示。

在互联网领域,中美两国可谓齐头并进,而在移动医疗/数字医疗领域,中美差距还比较大。比如,在美国该领域的上市公司不下10家(如Athena Health、Epocrates、Castlight),而中国尚无一家。

“同样是移动医疗,理念一样,但是两边的机会差别很大。”吴蓉晖表示。


图为吴蓉晖在同渡开业庆典上。

中国医疗的主要瓶颈是患者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所以试图通过互联网打通这个“途径”的公司不少。而在美国,患者获得医生的服务不难,最主要的问题是费用高昂。而对于两国的医生和医院来说,提高效率、提升医疗质量,降低费用都是刚需。

在美国,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三类移动医疗公司,均获得不菲融资。一类是做控费的,比如Castlight和Practice fusion。这来自于美国居高不下的、让总统都为之头疼的医疗费用。一类是做分诊和导医的,比如Zocdoc。还有一类是运用大数据帮助做治疗的决策,比如Nant和Flatiron。

但是在中国,因为整个体系业态不一样,从业的机构性质不一样,支付方不一样,患者本身的教育水平、对医疗的了解程度不一样,所以移动医疗的机会也不一样。中国的机会更多是填补空白,像慢病管理、术后康复、健康管理等等。“我们在这些领域都有布局,希望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创业公司。”吴蓉晖说道。

据《2015“互联网+医疗”政策趋势报告》,中国医疗政策趋势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一是医生自由执业;第二是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方面;第三是社会资本办医;第四是药改的动向;第五是医保付费机制的改变。

“对医疗行业政策的变化方向我还是相当乐观的。”吴蓉晖表示。医生以药养医的收入模式、社保为主的支付方法,患者为了治疗还都是跑到三甲医院等等问题,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背后都有深层次的问题。

在吴蓉晖看来,推动整个医疗体系的前进需要两个大的变革,一个是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医生是自己开诊所,或是加盟一个民营医院,或是在公立医院,这是不同的体系和层次。但是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诉求进行自主选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效用和积极性。“虽然现在这个步伐还迈得比较艰难,但绝对是方向。”吴蓉晖表示。

另外一个是商业保险的介入。电子商务交易中消费者可以直接进行消费决策,但是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往往难以自己做出决定,“治疗方案对不对,是不是成本/疗效最优的,患者自己是判断不了的。”吴蓉晖说道。所以需要引入第三方监管,商业保险会以专业的角度,市场化的方法对医院的整个医疗过程进行监管,促使医院这个目标体系更直接跟服务效果、收费和服务质量挂钩。

移动医疗产业链上,医药厂商、民营医院、商业保险、政府采购、企业雇主是五大主要收费来源。在中国,目前最大的支付方是医保,而非商业保险公司。移动医疗还尚未纳入医保的项目。很多企业尝试患者直接付费的方式,但患者的支付意愿和能力还有待验证,医药企业的E-marketing模式也有天花板。

“我觉得支付方的变革会推动中国医疗体系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吴蓉晖说道。

智能养老

“养老和医疗是密不可分的。”吴蓉晖说。养老在英文当中的定义,翻译成中文是“为年老的人特殊的需求来提供服务,满足这些需求”。

整个养老产业规模非常大,而且多元化。比如60岁到70岁的老人,需求更多的是旅游、保健品;70岁以上的老人,需求更多的是养老服务。“大多数人是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花掉了自己一生在健康方面最大的支出,因为医疗费用、住院费用等等。”吴蓉晖说。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养老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是家庭养老,但是80、90后起来的是一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压力很大,需要靠机构养老过渡。但是机构养老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以上海为例,预计到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60岁以上将达到30%的比例。上海政府明确提出了养老架构,机构占3%、日托占7%,90%靠居家养老。“可以想象,现在收入高一些的家庭还可以请全职保姆,再过一阵需求越来越大,可能雇一个全职保姆价格比月嫂翻的倍数还要高很多。”吴蓉晖预测。

技术是解决养老供需矛盾的最佳手段,效果可以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运营的效率;第二是改善服务质量的体验。“本来一个社区有一百位老人,需要20位照护人员,现在因为效率的提升只需要三到五位,可以大大降低对照护人员的需求和成本的支出。”吴蓉晖说道。

目前,智能养老行业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方面,这个行业特别难找到全面的技术团队,因为做一个养老系统,需要包括硬件、软件还有前后台等等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养老行业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他们对于智能技术的接受和应用本身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针对养老行业的主流创业方向:一是针对老年人推出的穿戴设备;二是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在居家环境中布置一些监测设备,帮助采集一些老人日常的行为数据;三是数据分析,对疾病进行预防和监测。

“如果光做硬件或者是光提供技术,现在来看不是一种很容易的商业模式,因为很难找到买家,如果背后有成体系的服务,价值会不一样。”吴蓉晖说。

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究竟做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谁来买单。“现在有一部分是政府补助,但是规模很小,平摊到每位老人是几十块钱。六七十岁的老人,收入水平高的还比较有限,掏钱买高质量、高水准的服务比较有限。如果是靠子女买单,要真正好的产品才可以。”吴蓉晖表示。

最近同渡创投终于出手投资了智能养老第一单——麦麦养老。吴蓉辉说,“我们发现这个项目的团队特别兴奋,很全面很平衡,对养老事业也很有激情。”

跨界创业的窘境

十几年投资生涯,最让吴蓉晖欣喜的是见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者。有互联网前几次浪潮中成功的公司高管二次创业的,谈起投资条款来比投资人还精;有跨国公司出来的,碰到了玻璃天花板,正好赶这波创业大潮,做事业最后一搏;有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聊起互联网来如数家珍,时不时冒出几句行话,宛如互联网老兵。

即使有这么多能力强素质高的创业者,在O2O领域找到好的项目投资仍然不易。因为它是一种跨界的创业。纯粹懂医疗的人不一定能做好移动医疗,做互联网成功也不一定能做得好移动医疗。

在吴蓉晖看来,创立一家移动医疗的公司,创业者不仅需要了解线下医疗体系,确切知道现在的痛点在哪里,并且能调动行业资源实现解决方案;还需要有IT高手,负责搞定技术问题;好的产品经理也不能缺,团队里还需要有懂互联网营销的人,知道怎样用最少的资金成本获取最有效的客户。即使能找到能干的人组成一个完整的团队,还要能结合对医疗行业的理解和互联网思维来把握公司战略方向和发展节奏。

对于移动医疗这个领域,吴蓉晖认为有两个方向去推动:一个是互联网企业往线下走,还有一个方向是传统企业采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事。

吴蓉晖认为从线下往线上走会更容易些。“应该说互联网人才对于传统行业的颠覆才是最彻底的,因为他们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是透彻的,他们的视角是全新的,他们的行动是直接的,不带顾虑的。”

“但是,线上往线下走能成立却有很大的前提条件:只有传统行业的门槛不高,跨界起来才比较容易,比如吃喝玩乐等休闲方向。”吴蓉晖分析。

医疗产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它有政策,有本身里面不同经营方的利益,还有付费方的问题。虽然互联网人的努力已经对行业产生了震撼,但是挖掘到深层的东西,需要蛮长时间去积累学习。医疗背景的人往线上走也需要学习,但是相对来说会快一些。

“所以目前投资移动医疗,我们看的更多的是有数年行业经验,有线下资源积累的传统人才。但是他们也面临很多挑战。”吴蓉晖说。

相比互联网背景创始人,行业背景的创始人最需要适应的就是速度。“我们曾经放弃了几个投资,虽然创始人行业经验很丰富,就是因为创始人在小事上过于纠结,决策速度慢,无法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环境中快速往前冲。”吴蓉晖说道。

不只创业者,投资人也面临着跨界的挑战。移动医疗项目,既不能当传统医疗项目评估,也不能完全当移动互联网项目评估。专业看移动医疗的投资人很少,很多基金因为互联网团队和医疗团队无法达成一致而错过机会,医疗背景投资人说看不懂,互联网背景投资人则把移动医疗跟社交,游戏类的项目来类比,看用户量看日活。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它有自己的一套关键要素和指标,同渡过去两年也在不断摸索和积累的过程中。但无论如何,面对一个未知领域的时候,专注、胆识和策略都同等重要。”吴蓉晖说。

发现优质企业

“确实是感觉市场机会很好,虽然有泡沫论,但投资十年来,没看到这么多优秀项目,这么多高素质创业者。”吴蓉晖说。

同渡的使命是投资通过新兴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或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从而改进生活效率或提高生活质量的高成长性公司。并成为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有足够经验和积累的创业者的价值合作伙伴。

2014年,同渡投资了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阳光妇儿,针对孕妇和幼儿妈妈这个人群。在吴蓉晖看来,这个人群非常有吸引力:第一她们对健康特别的关注。第二她们在家庭的地位也很高,基本上是家庭购买的主要决策者。第三她们是智能手机的活跃用户。



每年中国有一千六七百万新生儿,加上0-2岁年龄初生婴幼儿,及现在部分放开二胎新增的,目标用户群有五千来万,已经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市场。区别于现有的多数母婴社区,阳光妇儿的目标是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母婴健康营养专家。

第二个项目是微糖,做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国有将近一亿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95%的治疗是在医院外面进行的。即使瑞金医院这种有规模和名气的医院,这些年也才管理着6千来名病人,有巨大的病人管理需求未被满足。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大幅有效地提升管理质量,提高医生资源的效率。

在吴蓉晖看来,微糖不是只做一个APP提供一个工具来解决一点问题,通过跟一些知名的三甲医院糖尿病科室合作,可以给糖尿病病人提供全套的管理。提供工具采集你每天的信息,然后提供医生一对一的咨询辅导,这种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微糖打造的是一个闭环服务。

另一个项目是基因检测的数据分析云平台。公司由华大基因前高管创立。在吴蓉晖看来,基因检测将是颠覆医疗的一项技术,有着诱人的广阔前景,并且现在已经出现快速增长的有效应用,比如孕妇的唐氏筛查。通过这样的大数据平台,将使行业免受生物信息技术人才匮乏的制约,得以迅猛发展。

2015年,同渡创投领投平安创投跟投“药给力”A轮融资。

药给力公司于2015年1月,发布1小时送药上门服务。1月份上线至今,短短四个月时间,药给力已有超过10万订单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得便捷贴心的在线购药服务,以及7×24小时的专业药学咨询。药给力APP有iOS和安卓两个版本,在各大应用市场中都已上线,药给力微信公众号也做了功能开发,用户也可以实现下单。

吴蓉晖表示,投资药给力,一方面是药给力团队的经验积累和执行能力。“两个创始人,一个互联网背景,一个医药背景,跨界的团队结合是比较好的。”吴蓉晖认为,另一方面是药品服务理念。药给力承诺一个小时送达,并且有药剂师热线,可以给用户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

“药给力是跟线下药店合作的O2O。物流配送有自己的,也有药店的。你要真正建立门槛有的时候还真的要做重一点。”吴蓉晖说,“扩张规模受用户订单驱动。目前为止他们只是做到北京五环以内全覆盖,但是会扩展到其他的城市。”

最近,同渡创投的投资又新添一单。“好人生这个项目是中国最早推行整合式健康服务(integrated care)理念的公司,现在服务着超过半数的寿险和健康险公司,以及一些行业龙头企业的过百万的用户。好人生与美国梅奥医疗健康集团达成独家长期战略合作。”

“做自己的基金,也算创业,所以特别能体会创业者的处境和艰辛。我们选取的都是非常有想法、很独立的创业团队来投资,但毕竟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还是属于第一次经历从0到1,再到2的过程,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帮到团队的地方。”吴蓉晖说道,“如今短短半年,已经有八九家公司登上了我们的同渡号。”

对于同渡的未来,吴蓉晖表示,“我们想把同渡做成一个长青的基金品牌。我们寻找价值的创造,寻找共赢的机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冷静判断。”

 

诺基亚:重生从虚拟现实摄像头开始

中国清洁科技指数2015年7月业绩报告

电商圈地“品牌集群”

新三板挂牌常见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案(续)

股权众筹迷局

粉丝网:与粉丝同行的开拓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