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还在努力猜测下一个到门口罚站的会是谁时,股权众筹已经一只脚走出了教室。七月和八月颁布的《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和《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被广泛解读为关死了股权众筹的大门。当然正如多数政策发布时的状况,业界又对这些规定进行了五花八门的解读。结果莫衷一是,留多数股权众筹平台的选择似乎也只能是在各种不确定中继续前行。
虽然股权众筹受到如此大的重视,但是这个行业的现状似乎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火爆。
作为一个风投的从业者,我一直对这个业务的发展非常好奇,所以笔者作为跟投人、也就是众筹平台所服务的广义大众,也参与了不少平台。事实上,其实多数平台的人数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惊人。多数人对项目的参与积极性也远低于他们在公开市场甚至是P2P等理财平台的表现。而且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多数参与者是企业经营者,特别是科技行业的企业。门槛高似乎还是目前股权众筹的现状,也自然地将多数普通投资者挡在了门外。包括这些相对专业的投资者在内,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什么时候能够退出?但这明显是一个“别说平台”,就是连专业的风投机构也没法准确预测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国内的普通投资者有明确的资产配置的概念,但在自己的组合中加这么一块超低流动性和不可预期的资产,要么就是勇气超然,要么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现有投资者的风险预警性也使得交易成功率不那么高。但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政府的监管会触及到这块看似自我运营尚且稳定的领域呢?
股权众筹会真正走向公募可能是相关政策连续出台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各个领域从来不缺的是就是利用各种机会赚一票就走的人,对于股权众筹这种谁也不明白的市场,绝对是他们眼中的一个“爆款产品”。很难想象市场上会像当年的小贷和P2P那样蜂拥而出多少类似的结构,先抛开用户投资安全性不说,这无疑将再一次挑战非法集资的底线。这样的前车之鉴无疑让相关部门再次动足了脑筋,这才有了相关的条文和牌照的颁发。但也有人说这样无疑又是一刀切,断了很多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的路。
但是看看8月中旬颁发的《关于调整<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个别条款的通知》,显然这一点已经被明确地考虑到了。所以股权众筹并非被排到门口罚站,而是把座位移到了前排而已。特别是在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上,我们应该会看到更多的变革,多元化已经不再是一个设想而已。虽然股权众筹仍充满了未知,但这无疑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