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票房冠军头衔应属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的排片率从13% 一路走高到30%左右,截止于5月21日,累计票房突破7亿元,成功实现逆袭。也许这部电影的成功背后有着这样那样复杂的原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影视人的制作是用心的。作为从业人员,我们理应对印度影视业进行深入学习,可我们似乎对此一直满不在乎。即便这部电影票房大卖,业内专家和资深人士的关注点也仅在于华谊兄弟引进此片的低成本,反而对印度影视业这个成长中的巨人视而不见。
我经常会参加一些影视类的国际展会,在这些展会上,我们和印度同行似乎总是隔着什么,彼此见面点头致意、交换名片,却又永远保持着几分神秘的距离。这大致有些类似硅谷中印度IT男与中国IT男之间的交往,谨慎、戒备。或许这只是由于我们两国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又都是雄心勃勃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精英行业里,大家合作得少竞争得多。
我刚进入电视行业时所使用的收视率分析软件是Infosys,当初我并不理解这一名字的含义,直到后来了解到Infosys是印度著名的软件公司才有点头绪。尽管我们不太喜欢这个软件,但当时别无选择。要不是后来有了实时收视率监测软件,中国电视收视率的监测分析可能就要长期依靠“印度制造”了。
我曾经在引进一项播前测试工具时与美国供应商谈判,对方说起中国缺少制作样片的环境和条件。但美国人和我说印度也不具备,不过印度还是购买了美国的测试设备。我好奇的问为什么?美国人说印度的办法是找一个人来读剧本,然后找观众来听,来测试。这个办法虽然笨一点,但确实有效。特别是在比较重视剧本的今天,如果剧本能打动人,拍出来的作品成功率显然也会高一些。印度人的这种“小聪明”确实让人佩服。
在英国学习传媒管理期间,我有很多同学来自印度。我也曾经在不同学习小组中和这些同学进行过交流。从知识角度来讲,印度同学只是英语较为流利,专业知识其实一般。他们当中很多人并没有从业经验,学习传媒管理似乎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学历。但是经过一年学习之后,在英国的传媒业找到工作的几乎都是这些从印度来的同学。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无疑很强。
从我个人与印度电视较少的交集中,不难看出印度电视行业强劲的增长态势。虽然印度和我国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甚至还稍落后一些,但是中国电视人还是应该和印度电视业界有更多的交流,中国电视人也应该努力把电视内容输出到这个人口大国。我们常常嘲笑印度影视剧的内容“开挂”,但反观时下我们的“网剧”“神剧”,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尊重观众、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开挂”未必不是一种追求观众的态度。
中国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影视产品的输出亦是国家文化和软实力的输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要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这基本反映了“一带一路”不只体现在经济方面,其终极目标还是文明之路。影视文化与沿线沿路国家的互通将是这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搞龙象之争,也不为印度制造或中国制造而烦恼。我们应该在文化内容节目制作上实现更多交流互通,谦虚地向印度同行学习,只有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才能把“宝莱坞”“华莱坞”共同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