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兵器知识

专访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刘付成

作者:《解放军报》记者 本刊特约记者/凌翔

《解放军报》记者 本刊特约记者/凌翔



刘付成,博士,研究员,现任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科技委主任。是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组专家,总装备部卫星系统技术专业组特邀专家,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理事长,《导航与控制》杂志编委。

该同志长期从事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以及光电探测技术的研究。“九五”以来,先后承担了总装备部、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局和863等领域多个重大项目的攻关工作和型号论证工作,为多个型号的国家立项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研发了光电探测敏感器、惯性测量组合、空间执行机构等多款弹、箭、星领域控制系统核心产品,大部分产品已成功实现型号应用。

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技论文多篇。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航天人才培养先进个人”和“航天贡献奖”等荣誉。

本刊记者凌翔(以下简称记者):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是我国红外精确制导技术和便携式防空导弹核心产品研发的专业研究所和重要基地。

您作为所长和精确制导控制技术专家,请首先介绍一下所里的科研情况。

刘付成(以下简称刘所长):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的认识。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红外制导技术和便携式防空导弹核心产品的研发,及时掌握国内外发展动态,紧跟国际技术路线,自主研发了四代产品,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齐全的产品体系,是我国在这个领域的领头羊,为部队和军贸提供了大量装备,实战性能优良。

精确制导防空导弹历经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到第四代了,成为防空武器系统一种极为重要的作战武器,在国土、要地防空防御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巧轻便、灵活机动、价廉物美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作为末端防御武器,主要承担防御低空、超低空威胁,如喷气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

这些装备在各国防空导弹装备中占有65%以上数量份额,并在20世纪历次局部战争中,尤其在近期中东的几次局部战争和反恐战争中,国际上几种典型便携式防空导弹均取得了良好的战绩。

记者:请结合精确制导技术,谈谈便携式防空导弹在战争中的作用。

刘所长:现代实战数据表明,精确制导武器因击毁敌方80%以上的目标而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主要杀伤工具。其中红外精确制导武器在各国装备的各种战术导弹中占60%以上。在近几年的几次局部战争中占被击落飞机的90%以上,在实战中取得了辉煌成果,因而引起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随着红外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而装备的新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将在未来灵活多变的局部战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精确制导技术目前分为光学制导、射频制导和复合制导三大类,光学制导又分为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和可见光制导。其中光学制导技术,尤其是红外制导技术由于具有制导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小型低成本等特点,而成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首选方案,并带动这类导弹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发展到目前的第四代。在役和在研装备中以红外制导的便携式导弹为主,它具有精度高、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全天时作战能力。

记者:请谈谈红外制导技术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关系。

刘所长:红外探测由早期的点源、线列发展到目前的面阵成像,由单一波段发展到双波段、多光谱,灵敏度逐步提高,信息处理智能化,从而使武器装备的作战距离越来越远,抗诱饵干扰能力越来越强。

可以说是以红外制导为主的光电制导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红外制导技术向高灵敏大面阵成像、高光谱成像、偏振成像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支持便携式导弹远距离高精度作战、全天时作战、复杂战场环境下作战。

记者:国外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状况如何?

刘所长:国外便携式导弹装备的导引头主要有可见光导引头、激光驾束、激光半主动和红外导引头,其中以红外导引头为主,所以后续重点谈谈红外制导导弹。

红外精确制导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欧美、俄罗斯、日本以及我国等均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大量装备和使用,加速了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进程。

记者:请介绍一下红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特点,以及在局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


◎中国“飞鹰”6防空导弹属于第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优秀的被动红外寻的能力,制导精度高


◎ 中国“飞鹰”16 防空导弹是典型的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


◎俄罗斯“针”S防空导弹属于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


刘所长: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红外精确制导武器的战绩卓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红外制导的发展历经了点、线、面探测体制,光谱覆盖近红外、短红外、中红外和长红外等几个大气窗口。如今已经发展到成像制导技术为主,实现了全天时工作,可实现多波段、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帧频,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场景信息,有利于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发现和识别目标,提高反隐身和抗干扰能力。发展总历程按照技术特色和作战能力可分为以下几代。

第一代,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红眼睛”,俄罗斯“箭”2,法国“吹管”,我国“红缨”5。典型特点是采用短波点源非制冷硫化铅探测器+单元调制盘式体制,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差,只能尾追攻击第一代战机。

第二代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毒刺”,俄罗斯“箭”3、“针”1,英国“标枪”,我国的“飞鹰”6。典型特点是采用短波/中波点源制冷硫化铅或锑化铟探测器+圆锥扫描体制,灵敏度和抗背景干扰能力有一定提高,攻击范围扩大,具备后半球攻击第二代战机能力。

第三代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毒刺”,俄罗斯“针”S,法国“西北风”,英国“星爆”、“星光”,我国的“飞鹰”16。典型特点是采用点源或线列高灵敏度探测器+多元双色扫描体制,具备探测距离远、抗人工红外诱饵干扰能力强、跟踪速度大和一定的自动搜索与截获能力,具备全向攻击第三代战机能力,具备一定的拦截巡航弹、反舰导弹的能力。

第四代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毒刺”BLOCKII和“长钉”SPIKE,日本“凯科”91式,国内正在研制过程中。典型特点是采用中/长焦平面探测器成像或线列机扫成像体制,具备高灵敏度、强抗干扰能力和自动搜索与截获能力,真正具备全向攻击和拦截第四代战机能力,具备拦截巡航弹、无人机、空地导弹、反舰导弹等弱小目标能力。

国外主要军事强国目前的主战装备以第三代为主,第四代少量装备,在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便携式地空导弹主要打击对象是低空、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以及巡航导弹。

记者:我国光学精确制导技术及其武器装备近几年取得很大进步,请问这个领域国内的发展跟先进国家同步吗?现状如何?

刘所长: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光学精确制导技术应该说基本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所有技术途径和导引头产品种类都有所涉及,装备的导弹种类齐全,各代的战技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基本相同,并在实战中得到验证。

我国的“飞鹰”6便携式防空导弹与美国的“毒刺”性能相当,均属于第二代技术特色便携式防空导弹。“飞鹰”16均属于第三代技术特色便携式防空导弹。技术水平高,使用效果好,受到广泛好评。正在研制中的其它新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多种探测体制,技术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旗鼓相当。


◎美国“毒刺”防空导弹(FIM-92)。作为第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毒刺”使用了一个更灵敏的导引头,拥有了更好的动力学性能,增加迎头交战能力和一个综合“敌我识别”(IFF)系统


◎俄罗斯“萨姆”-16防空导弹(SA-16),俄罗斯命名为“针”1。该导弹是一种便携式近程低空防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和悬停的直升机,是SA-18的简化版本,是“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基本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国光学精确制导技术及其武器装备整体上和国外先进水平不相上下,不少技术还领先国际水平。但是我国在红外、可见光和激光探测器的发展上,和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先进国家还存在差距。这些,我国科技人员正全力攻关,力求迎头赶上。

记者:未来光学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带动新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向什么方向发展,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会发生什么变化?

刘所长:当今高科技的发展同样会带动光学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从分析国内外的技术发展途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第一,在导引头体制上,由单一制导体制和单波段制导向多波段多维多谱、多模复合成像制导技术方向发展,以提高武器装备的目标识别和抗干扰能力。

第二,在灵敏度上,采取大面阵高灵敏高帧频智能化探测器、先进光学系统、弱小目标识别信息处理技术等,以提高反巡航弹或无人机或制导炸弹等弱小目标探测能力。

第三,在低成本上,采用低成本非制冷成像技术、捷联位标器技术、SOC技术以及制导控制一体化技术等,以提高武器装备的性价比。

鉴于上述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将瞄着装备更多灵活多变的发射平台、打击多样弱特征低空威胁目标、通用化标准化低成本甚至智能化多弹协同打击等方向发展。像类似美国SPIKE这样的微小型低成本导弹以及制导子弹的装备为时不远了。由于这类导弹装备使用灵活、成本低、打击目标多,在未来的局部战争和反恐战争中将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即使是有更加先进低成本的激光定向能武器装备,要完全取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几乎不可能。

记者:再次感谢您接受采访。

[编辑/王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