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综艺报

以日本动画百年为镜

作者:文/杨 慧
1917年1月,当25岁的下川凹天看着自己创作的《芋川椋三玄关番之卷》上映时,他肯定不会想到,眼前这部短篇动画埋下的一颗种子,在百年之间会长成何等的参天大树。下川当时的月薪是50日元,而自他开始的日本动画,目前已经是产值为1兆8255亿日元的庞大产业。

日本动画产业,连同日本漫画产业,共同构成了日本内容产业的中流砥柱,在日本国内扮演着国民性的文化消费角色,并成为电影、电视、游戏等其他产业的发动机和能量源,使日本流行文化整体呈现出“泛动漫化”趋势。动画也是日本走出国门的重要文化输出类别,是世界动画产业中很有分量又独树一帜的一员。相较之下,我国同样具有巨大的动画消费市场,却没有匹配的动画生产能力,这既是遗憾,也是机遇。

回首百年,日本动画产业从筚路蓝缕走出柳暗花明的步步脚印。二战后成立的东映动画引入美国式动画制作体系,让日本动画告别了早期家庭作坊式制作方式;随后手冢治虫将电影技法融入动漫,作品《铁臂阿童木》掀开电视动画和“有限动画”热潮,其公司“虫制作”还将《铁臂阿童木》授权给玩具和食品公司进行衍生开发,为日本动画产业摸索了新商业模式;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制作委员会制度盘活了日本动画产业融资方式,多投资方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有助于产品的多渠道发行和衍生开发。种种产业试验与进步,最后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以制作委员会制度为融资核心、以电视动画为播出核心和以范围经济为版权核心的产业格局,这些均可成为我国发展中的动画产业的有力参考。

日本动画自肇兴以来,已先后经历过三次产业热潮(Anime Boom),分别是60年代《铁臂阿童木》掀起的电视动画制作热,70-80年代《宇宙战舰大和号》与《机动战士高达》引起的动漫迷热,以及90年代《新世纪福音战士》所代表的社会现象级动画热。时至今日,日本动画产业虽面对人才流失、数字转型等多重冲击,动画热却远未消退。成熟的市场机制不仅催生了现象级动画作品,还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着坚实基础。

无论是面对变迁的技术和文化,还是应对生存的困境和僵局,当下的日本动画产业链,仍可见到稳中求新的步调。从制作端来看,进一步拥抱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许多工作室在2014年后大幅推行数字作画工具。与数字技术高度对接简化了制作程序,3D、CG动画等新电脑手段催生的数字动画形式也逐渐受到重视,00后观众的文化和消费习惯被充分纳入业界生产的考量中。从发行播出端来看,海外发行和网络平台成为新增长点,海外播放权的销售额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侵权的减少和正版引进的增多;网络平台方面,日本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的动画平台d animestore用户超过百万,动画的多栖化正在迅速扩张。

对照本土,我国的动画产业仍然在蹒跚学步,产业链还未成熟,虽近年有一些代表作出现,但并非产业必然的结果。从日本动画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大致的发展脉络——完善现代文化公司机制,扶持优秀创作人才,细分培养多年龄段的受众,最后与多产业互通内容形成合力。这也是中国动画产业可兹借鉴的重要参照。

 

《求婚大作战》: 一场逆转时光的追爱

美剧《风骚律师3》: 犯罪剧的一根“反骨”

《麻烦家族》: 日本IP的中国化改造

《银河护卫队2》: 银河怪咖上演催泪戏码

二季度大剧“撞车” 热播档期“时移”?

《择天记》:“青春向”古装剧制作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