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读书文摘·经典

互联网吓唬企业家

作者:罗振宇 / 文
互联网是推动我们时代变化最活跃的力量之一,但是如果你和很多中国企业家接触过,你就会发现,他们被这个“幽灵”惊吓过度了。

这个叫互联网的“幽灵”已经在中国游荡好多年了。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推动我们时代变化最活跃的力量之一,但是如果你和很多中国企业家接触过,你就会发现,他们被这个“幽灵”惊吓过度了。我不止一次听到一些老板说,“我愿意把前半生的所有积累都扔进去,拼死一搏,来换取互联网转型的成功”。

不得不说,他们反应过激了。

大家都知道马云的阿里巴巴很厉害,如今线下店生意不好做了,但是你若真算算账,线上交易只不过占了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出头。我也时常听做商业地产的朋友抱怨线下店状况不好,但主要是因为前些年商业地产过度投资,商场建得太多,以后肯定会回暖。如果我们认为电商毁了线下店,那既冤枉了电商,也小看了实体店。

我上学比较早,5岁上小学,在班里个头小,跟我同桌的男孩就一直欺负我。但是,最让我恐惧的,不是他打我,而是他说“一会儿下课我打你”。这后半节课的时间让我怎么熬?

在中国的商业界,互联网扮演的就是同桌那个五大三粗的家伙。他考试不如我,我真玩命抵抗起来,他也未必一定打得过我,老师也不见得喜欢他。但是,他就是用未来的伤害吓唬了我。

同样,商业也在被互联网吓唬着,这一吓就吓出一个词——转型。

转型就好比要把一只闹钟改装成自行车一样,实在太难。从机械学角度来讲,似乎不太可能。从生物学角度而言,就更不可能了。但是,如果真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概念,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我今天谈商业,用的是生物学的思维方式。

在生物学上,一只猫在时间的长河中怎么演化都可以,因为符合“适者生存”的原理,都具有合理性。但是,你若非要说狗比猫强,让一只猫变成一只狗,这事,狗不理解,猫也做不到,连上帝也会觉得很奇怪。

同样,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生命,不可能基因重组。猫不可能变成狗,狗再完美,猫再努力,这都是不可能的。

达尔文晚年曾被一种动物折磨得死去活来。他说:“我一想到它,就难过得要吐。”它就是雄孔雀。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说法,雄孔雀这种“奇葩”该早早灭绝才是。没事你拖着那么长的尾巴嘚瑟什么呢?既妨碍觅食,又耗费能量,还不利于逃跑。

后来,达尔文想通了,问题的根子出在雌孔雀身上。

当雌孔雀喜欢长尾巴雄孔雀的时候,一根奇妙的逻辑链条就被启动了。短尾巴雄孔雀虽然活得雄姿英发、活蹦乱跳,但是因为“颜值”太低,以至于没有雌孔雀愿意和它交配,于是就绝种了。而长尾巴的雄孔雀纵有千般毛病、万种不是,却成功地把基因传承下来。

达尔文将这种比“自然选择”还要残酷万分的选择,称为“性选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旦切换到生物学的视角来看问题,一时间的强弱胜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诸多环境变量互相叠加,交叉作用,最终的结局也许将出人意料。因此,一个生物,应该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关注环境的变化,并找到最佳生存策略,而不是试图去寻求什么终极解决方案。

这就是生物学的思维方式。

长尾巴的雄孔雀,它不“正确”,好像也不是“转型成功”的样板,但它就是活了下来。

所有生存着的物种,都是成功者。它们都是 “时间的朋友”。所以面对互联网这个“幽灵”,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和它打交道。

不管环境里出现了什么新物种,我们都变不成它,我们也不需要变成它,“我要转型”是一个妄念。

如果出现了新物种,说明环境变了。这没什么了不起,在过去的30多年,环境天天都在变。该死的会死,该活着的仍会活着。互联网的出现,固然给人以颠覆感,但同样没什么了不起的。做生意,这就是命,每一次环境变迁,都是自我进化的机会。“适者生存”,才是行动准则。

从根本上讲,“老居民”和“新物种”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新物种活好了,实际上会给老居民带来新的机会,而没有双方的协同进化,新物种也活不好。

我们不搞什么转型,我们要进化。

 

古人扶贫主意多

有一种帅叫王毅

政策窗口下的换房情绪

奥巴马的“厚脸皮”和“有耐力”

聪慧贾谊不被重用

账里账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