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并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由此,“制造”与“创造”、“速度”与“质量”,“产品”与“品牌”这些熟悉而又令人兴奋的字眼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主题和践行的目标。
“三个转变”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彼时,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就“三个转变”作出解读。他表示:把“三个转变”确定为质检系统的“重大机遇”、“努力方向”和“行动纲领”。“机遇”是从时间节点说的,“方向”是从空间走向说的,“纲领”是从指导思想说的,三者构成了确定的维度,为全系统厘清了思路。
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总书记关于“三个转变”中排在最后的一个。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刘平均看来,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到质量,从产品到品牌,总书记的论述步步深入,侧面揭示了品牌涵盖范畴广、层级高的特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功能进一步凸显。从“三个转变”提出到现在,一系列促进中国品牌建设的政策逐个颁布实施。由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等26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品牌发展战略”也正在紧张的制定之中。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更凸显出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品牌建设的关注和期望。这个“日子”我们应当倡导些什么,应当做些什么,我们首先得站在人民的立场、品牌的立场来思考、来分析。
当下,品牌的关联面或品牌生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品牌内涵的日益多元化,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品牌为中心的复杂系统,包括品牌拥有企业、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竞争对手、媒体、政府等经济、社会各要素,甚至还包括一些自然要素等,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表述就是“品牌新的生态体系”已经形成。
以品牌的名义,结合品牌新生态,我想新时代的品牌不会再把自己当成一个简单的名片、名号,而是为自己赋加了更多的内涵,应该包括品质坚守、文化自信、道德底线、社会责任、行业引领等等层面,另外还要勇于对“品牌替身、品牌诋毁”等说不。如何深刻认识当下品牌新生态的实际,进一步统筹各界力量、各方智慧,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品牌的内涵及其所处的复杂环境,建立起新的品牌理论和品牌管理模式,尤其建立品牌诚信体系,共同加快推进品牌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离不开“品牌”,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让品牌理念、品牌消费成为一种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