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李耀明是永和村村民,家里种了800棵果树。
永和村地处四平市叶赫镇南两公里,是拥有2780人口的大山村,两面靠山,绿水环绕,有着丰富的山地资源,6个自然屯,耕地面积570公顷,林地面积1200公顷。这些年来,永和村因地制宜,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林果业和农家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村。
红果采摘迎来致富风
永和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林果业,李耀明便加入到浩浩荡荡的果农队伍中。但那时,如种玉米、水稻的农民一样,李耀明种果树是为了过上温饱的日子,远没有想过手中的苹果和梨能发家致富。永和村两面靠山,大规模铲平山地不大现实,村民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选择了林果业。每到秋收时节,村民用自家手扶拖拉机或小型农用车,将水果拉到5公里外的叶赫镇里去卖,价格始终徘徊在三四毛钱之间。
转眼间到了2008年,四平市首届叶赫红果采摘节成功举办。依托当地的积极宣传,叶赫镇永和村风景秀丽、盛产水果的消息在东北各大城市不胫而走。而此时收入逐渐提高,纷纷购置轿车的城市居民兴起了自驾游,他们也把目光投向了永和村。这里是叶赫满族村,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这里漫山遍野皆果树,来一趟可以顺便摘些水果带回家;这里远离污染,空气清新又自然;这里看不见水泥森林,遍地都是泥土和野草的香味儿……城里人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永和村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2009年以来,叶赫镇党委政府探索新路子,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永和村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决定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果业。永和村在原有果树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兴民林果专业合作社,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形成村党支部+合作社+社员的发展模式。
今年45岁的田亚波是村委会班子成员,也是合作社带头人之一,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威望。“头脑比较活”的他常年做水果生意,与沿海城市的好几家果品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他的运作下,被村民称为“小红果123”的本地产小苹果“金红”远销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市场。“据说我们的小苹果在泰国特别受欢迎,一来因为个头小,适合累成‘小山’,作为进行传统习俗仪式时的供奉品;二来那边家里孩子多,一人一个比较好分。不像大红富士,给孩子们吃还需要先拿到切一下,比较麻烦。”
目前,永和村栽种果树面积已增加到4000余亩。除已产生经济效益的金红苹果外,合作社引进的新品红、文冠果等优良新品种也已进入结果阶段。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又为村民提供果树专用肥、果树农药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直接从产地、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有效地保证肥、药等农资的质量问题,降低了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在良好的市场效益面前,村民对合作社有了更大信心。
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让田亚波发现在当地大力发展自驾游可以为村民及游客带来双赢的效果:村民因为游客自行采摘并带走水果省掉了采摘和运输需要人力物力成本,且有些市场价2元一斤的水果,加入了实地采摘等环节后,价格一跃而上至7元。而“不差钱”的游客还能充分体验到城市生活无法给予的乡村文化,同时又尝到了最新鲜的水果,吃着放心。截止今年,永和村已连续8年成功举办叶赫红果采摘节。“去年那一届,政府帮我们积极宣传推广,一次就拉来5个大客车的游客,将近300人。”当时的盛况,田亚波至今历历在目。永和村的红果采摘节为了更好地将水果销售出去,2016年在吉林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永和村引进220万元资金建起水果集散中心,配备了水果分选设备。在这里,村民送来的水果按照一定标准以高、中、低三个品级分拣装入纸箱内。如此一来,永和村水果的商品属性进一步提升,前来采购的果品公司就不能按照过去的散装价买入了。“果品公司也特别希望我们可以给他们比价完整统一品级的水果。因为他们也能省去后续分拣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保证出口海外的水果保持新鲜度。”
除了结在树上的水果,树下的林地资源也被充分地利用了起来。近年来,村民在果树林下散养当地笨鸡、栽培黑地瓜、黑花生、寒地大樱桃、龙葵等营养价值高且市场反响良好的经济作物,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目前,仅林果业一项,村民的平均收入已增加4000元。
舌尖上的农家乐
“外地游客来到永和村体验农村生活,不能止于单纯的红果采摘,我们还要让他们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村民田亚力对记者说。
今年45岁的田亚力经营农家乐已有10年。他的农家乐与当地的红果采摘密不可分。2008年四平市铁东区成功举办叶赫红果采摘节之后,永和村的林果基地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前来采摘红果的游客更多了。细心的村民和村干部发现,这些游客摘完果子之后无处吃饭,只能回到镇里解决。有些游客临走前还抱怨两句:如果有吃饭的地儿就好了,最好是能再住两天。于是村委会召集村民开会,商讨解决办法。他们很快取得了一致结论:依托村里现有的条件,完全有能力办自己的农家乐。于是,田亚力成为永和村开办农家乐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令人兴奋的是,田亚力的 “叶赫人家”第一年便大获成功。游客来到永和村摘完红果,很自然地到“叶赫人家”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饭桌上美食极为普通,都是平日里最常见的食物:玉米、糯米、小米粥、山菜、笨鸡、笨鸡蛋,炒蘑菇等。这些普普通通的农家食物保留了最纯粹、最原始的味道,符合游客所向往的儿时味蕾的记忆。
2010年以来,永和村农家乐项目有序铺开,目前已有10家正式营业。仅田亚力一家,每年的游客就多达1600余人,其中不乏很多回头客。中国人祖上三代大部分都是农民,即便现在很多人住在城里,但内心深处还是保留着对乡村生活的渴望。他们坐在火炕上暖身子,吃大锅炖的大鹅,再尝一口酸菜,乡愁也就跟着来了。
经过几年的发展,永和村的红果采摘和农家乐餐饮文化有机结合,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农家乐激发了游客的体验欲望,促使其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参与到农家活动中来,来了有看头,回去后有回味,讲得出故事,引得出乡愁。而连续8年举办的叶赫红果采摘节,也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以采摘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农家乐餐饮服务,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下一步,我打算再投资10几万元搞扩建,多修几个火炕……”田亚力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打算。
旨在完善永和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叶赫人家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中心改造项目,眼下已经接近完工。这是一个连接村民和游客的平台,位于果树园区的入口处。过去,因为没有向导,自驾游游客来到村里往往比较迷茫,在果园区采摘红果后不知找谁付钱,或者拿着农家乐的名片找不到地方。今年上半年,服务中心将正式运行。届时,游客先在服务中心登记,跟随引导员进入园区采摘,收获的水果再由服务中心统一结算。同时,服务中心还将为游客联系农家乐,免去自行寻找的麻烦。如此一来,永和村的旅游产业将真正实现一条龙服务。
可以想象,当红果熟了的时候,永和村将会是怎样热闹的一番景象。
(责编 梁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