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峰的症状实际上是强迫症的表现。强迫症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大类。强迫行为常继发于强迫观念,是患者应对强迫观念、减轻焦虑感的方式。本文中晓峰的强迫观念是担心自己被病菌感染,而作为应对方式的强迫行为就是不断地去洗手。
目前对强迫症的治疗主要以5-羟色氨再摄取抑制剂(简称SSRIs)类药物为主。但临床实践表明,心理治疗同样对强迫症有疗效,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精神分析治疗、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其中大量实证研究显示,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疗效要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而且能够预防复发。单纯CBT治疗也具有与药物治疗相当的疗效。
暴露是CBT针对强迫行为最常用的技术。其方法为反复向患者呈现令他产生强迫行为冲动的情境,同时阻止患者执行强迫行为,直至焦虑下降到正常水平,最终达到解除情境和焦虑间的联系的效果。当患者在一种情境中不再有执行强迫行为的冲动时,便可进入到下一强度的情境暴露。我先跟晓峰一起讨论,按照完全不焦虑为0分,极度焦虑为100分,让他对每种产生冲动去洗手的情境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建立了一个焦虑等级评定表。其中,处于自己房间时焦虑程度为0分,触摸到公共场所的门把手时为50分,触摸到排泄物为100分。在等级表建立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暴露治疗了。通常是针对等级评分为50的情景进行治疗,因此,我们选择了触摸门把手作为第一次暴露治疗的情境。开始时,我让晓峰双手去触摸诊所的门把手10秒,并用双手触摸自己的头发、面部、身体的各个部分,然后再次触摸门把手10秒,经过半小时后,晓峰在触摸门把手时报告焦虑程度在25分左右,于是结束此次暴露治疗,并让晓峰用湿纸巾触摸门把手,把湿纸巾带回家“污染”整个家庭。在随后的几次暴露练习中,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晓峰在触碰门把手不再感到焦虑为止。除此之外,我们还给晓峰介绍了几个可以在家中完成的练习:1 延迟强迫行为:当强迫洗手行为要出现时,将它延迟尽可能长的时间再执行。
2 在强迫行为中思考并减慢动作:通过在执行强迫行为时有意地放慢思考和动作的过程,减少在执行强迫行为时的紧迫感,令动作的过程更加深刻。
3 改变强迫行为的某些方面:如改变强迫行为的持续时间、强迫行为的动作顺序等。
4 给强迫行为加一个结果:在患者每次完成强迫行为后,都要执行一个附加的小任务,通常这个任务是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规律的。
由于强迫症患者常有一些歪曲的认知,如过分地夸大危险,担忧不切实际的灾难性后果等。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认知技术来纠正患者歪曲的认知,引导患者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理性的评价,最终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经不起现实检验的。
经过3个月按医嘱服药以及每周1次的认知行为治疗,晓峰每天的洗手次数已经大幅下降,他不会再因为触碰到公共场所的物品就产生洗手的冲动,每次洗手的时间也只用10—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