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心理与健康

倾听你内心深处的“火警钟”

作者:文/罗佳 李占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有的人常常感觉身体不舒服,有时头晕,有时心慌憋闷,有时背痛,有时胃胀腹泻,有时疲乏无力……他们看了很多医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找不到病因,医生也说没啥毛病,可患者就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讲不出的难过”,辗转在各科室就诊……我们说,这些患者可能患有“医学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medicallyunexplainedsymptoms,简称MUS)。

“医学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是一种疾病吗?

更准确地说,“医学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是一个描述性用语,可见于躯体化障碍、疑病症、持续疼痛障碍、分离转换障碍、心境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等多种疾病。这些医学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往往是慢性、波动的,身体不适感的症状可以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难以找到器质性病因;或者即使有一定的器质性因素或病理改变,但也不足以解释这些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的这些症状是想象出来的或者是伪装出来的,患者的某些功能受损,病痛体验真实,而且其症状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而无法找到相应的病因令患者更加痛苦,不知如何应对这些症状,因此会反复就医,重复检查。

也许你会感到疑惑,明明是感觉到背部疼痛,明明就是头晕得厉害,可为什么却说是精神心理疾病呢?我们的思想会自欺欺人,我们的情绪会被压抑,但是我们的身体从不说谎,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提醒我们真实地去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躯体反应是帮助我们心身进行自我觉察的最好伙伴。

揪出症状背后的四大“元凶”

今天,我们将从认知行为治疗的角度来了解这些医学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为了描述方便,以下简称MUS)产生的心理机制。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模型认为,MUS的发生发展可能和以下4个因素有较大的关系:躯体感受度、功能失调性信念、情绪失调以及适应不良的行为。

1 躯体感受度:躯体感受度是MUS发生和发展维持的主要因素,包括“身体警觉性”、“躯体感觉扩大化”和“焦虑敏感性”3个方面。研究表明,MUS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身体警觉性和焦虑敏感性,且容易将躯体感觉扩大化,这意味着他们非常容易感知到身体的变化和不适,且倾向于把细微或模糊的躯体感觉扩大为强烈的不适和疼痛,并将感知到的躯体不适进行灾难化解释。

  2 功能失调性信念:MUS患者在生活中可能比常人经历了更多的创伤性事件,这些创伤性事件常常和身体健康或疾病相关,容易使其形成某种固定的信念,如“我的身体必须是绝对健康的”等。这些信念平时只是潜伏隐藏起来了,当感知到躯体不适或在生活中遇到压力事件时,这些潜伏的信念就会被激活。打个比方,就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平时潜伏在神经节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伤风感冒时就会被激活,出现带状疱疹。功能失调性信念就如这些潜伏的病毒一样,也会伺机而动,因此,患者一定要有所觉察。

3 情绪失调:主要指人们对情绪的不良处理方式,如回避、情感压抑、述情障碍等,而述情障碍是MUS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失调,顾名思义就是无法感知和表达自己或他人的情绪。一方面,患者不会感知和表达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不能理解那些富含情绪的语境和事件,无法辨识出不同的情绪,难以从他人的表情中解读情绪,也无法理解各种情绪的诱因。所以,当人们遭受创伤或压力应激事件时,由于缺乏合理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负性情绪就会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感知到的躯体症状将会激活潜伏的失调信念,被激活的失调性信念又会产生新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这进一步加剧了躯体不适症状,从而让人们深陷“躯体不适”的漩涡。

  4 适应不良的行为:指人们感知到躯体不适症状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反应,包括对躯体症状的过度关注、反复在综合医院就诊、反复自己检查身体、寻求保证、回避、选择性注意等。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模型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将导致躯体不适症状持续存在,是MUS的一个重要维持因素。过度关注躯体变化、反复检查身体、回避、选择性注意等行为虽然短时间内缓解了躯体不适带来的焦虑不安,但长此以往将会强化功能失调性信念,阻碍人们了解真实的情况,致使当事人生活在自己的假想世界里—“健康的人应该是没有任何躯体不适症状的”。其中,对身体过度警觉、反复检查身体是MUS患者最常见的行为模式,而不断地关注躯体疾病只会让人越来越焦虑,就像一艘航行在北极海域的轮船,它的雷达不断地扫描海面,寻找冰山,以便船长能找到安全的航线,但由于雷达过于敏感,对极小的冰山也进行预警,导致行船十分缓慢,同时也忽略了更多的可以安全行驶的开阔水面。

有时,我们的躯体不适症状是内心的呼喊和求救,是火警钟,我们需要去真正理解这些信号,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想办法消除掉火警钟。我们需要认真倾听来自身体的声音,从中获取智慧,看清躯体问题形成的心灵成因,重新认识自己,解决当下的困扰。对于持续性的MUS患者,应排除是否合并焦虑、抑郁障碍,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或)抗抑郁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