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幸运的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键盘上敲下的符号能够汇聚成数据洪流,供我们临水自照,去反思和进步。根据搜狗输入法大数据中心研究发现,中国网民日均打字总数达350亿之多,输入法在不同场合键入用户观点的同时,也逐渐遵循着用户的语言习惯,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情绪搬到键盘上的时候,输入法也通过大数据模型帮我们临摹出了这个时代的样子。
打字不多,表情包火了
来自输入法的数据研究显示,我国网民人均每日打字数量在50至55个字之间。这个输入量不算多,而且还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这一方面有科技发展的因素,如语音输入技术上的推广和成熟等,还有一个因素看似无足轻重,却由于网民的频繁使用和创造力,变得不可忽视,那就是表情包。
拿表情包鼻祖emoji来说,使用率排名前十的为哭笑不得、生气、害羞、嘿嘿、飞吻、得意、哭、哈哈、开心、汗,其中哭笑不得以超过第二名近6倍的输入量遥遥领先,总体上中国网民的情绪是乐观正面的,然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事件的层出不穷,更多的网民选择用笑中带泪的形式表达无奈心态。
数据显示,女性每人平均每天使用表情2.84次,而男性每人平均每天使用表情次数为0.74次,女性成为使用表情符号的主力军。这种差异化不仅体现在性别上,不同的网络世代间也存在明显差异:70后爱用玫瑰花、红心表情符号;80后喜欢使用心形眼、得意表情符号;90后频繁使用哭笑、流汗表情符号;00后偏爱流汗、鄙视表情符号。
要表达的情绪太多,emoji明显不够用了,风格各异的表情套图层出不穷,催生了“斗图”文化,不少年轻人更是表示“不斗图不会聊天”。表情包常与热门事件、焦点人物、网络段子、经典表达等结合起来。根据输入法大数据发现,2016年最火表情包为黑人问号脸、互相伤害、葛优躺、熊本熊等,这类表情往往附有犀利幽默的文字,如“感觉身体被掏空”配上葛优躺、北京瘫流行一时。在奥运期间,有元气少女之称的傅园慧化身行走的表情包,配合“洪荒之力”等热词成为表情包的输入热点。
表情包来势汹汹,因其操作简单,可幽默风趣地表达各种情绪,成为聊天中的润滑剂。人们的表达在推动着技术的创新,输入法也在改变着现代网民的表达方式。
“蓝瘦香菇”登顶,网络热词易从方言进化
2016年,广西南宁的小伙子韦勇在失恋后录了一段视频,让“蓝瘦香菇”在10月8日至10月12日用了短短4天的时间,输入量从无到有,再到急剧爆发。这种表达方式快速得到网民的喜爱和疯传,并不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输入法大数据研究发现,“木有”“纳尼”“虾米”这类外语、方言进化而来的热词使用量在至今五年内居高不下,方言的象声词使用可以增加表达的亲密感和趣味性,中国网民在聊天时“卖萌”的方言化趋势十分明显。
除了外语方言这些造词源泉以外,惊奇、简洁、表达能力强的词语,或者与新闻热点事件关联的词语也是新词发源地。根据输入法大数据中心每年总结的网络热词我们可以发现,与热点事件相关的新词往往热度上升得快,冷却得也快,如2013年随着苹果手机兴起的“土豪金”,其占据当年新词排行榜的前十名,而如今鲜有提起。
什么样的词才能成为网络新词常青树?通过输入法过去五年的大数据研究,我们发现那些一直保持着较高输入量的新词往往满足这三个条件:功能性描述、表达心情、特殊代指。“点赞”“秒赞”等词源于网络社区的“赞”功能,后来延伸到生活中,来表达一种心理认同,因为“赞”已成为社交网络的固定功能,所以这类词的输入量逐渐趋于平缓,成为一种常态词汇,类似的还有“P图”“海淘”等起源于功能描述的词汇;网络中富有创造力的语言,也让各种心情的表述更加鲜活起来,“心塞”“人艰不拆”“也是醉了”虽然是2013年和2014年兴起的词汇,但现在用起来也毫无违和感。“辣眼睛”、“一脸懵逼”成为2016年网民最常输入的表达心情的词语,但根据输入法的大数据显示他们早已存在,却一直半温不火,当网民无法再用“雷人”“无语”这样的词去评论新闻事件的时候,这类词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最终以铺天盖地的刷屏形式登场;什么是“特殊代指”的新词?别告诉我你没有被贴过标签,这又是中国网民表达情绪时不可忽视的特色了。
标签越来越多,你是哪个圈层?
2016年8月,“小目标”这个词从无到有,在短短几天内输入量迅速飙升。起因是首富王健林谈及“很多年轻人想当首富”的话题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
“一个亿的小目标”让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自己跟首富不在一个世界,“土豪”“屌丝”“富二代”这类有财富标签属性的词借着这个事件,在输入量上都有小幅度的升高。“钱”一直是中国网民讨论的大话题,有趣的是,在输入法的世界里,即便是中等收入网民,也喜欢自称“屌丝”,戏称别人为“土豪”。
除了财富问题外,2012年至2016年五年间,中国网民输入最高的五类“个人话题”依次是:爱情(37.47%)、工作问题(24.28%)、友情(19.86%)、购物(12.02%)、理财(6.37%)。爱情是私人领域的核心话题,占到总体三分之一以上。“单身狗”“备胎”“男闺蜜”这类标签词汇一直保持着高输入量,其中“单身狗”异军突起,成为2016年网民们互相调侃最多的词汇,甚至超出词汇本身的内容,演变为一种文化。
从输入法的大数据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趣的规律:有“学霸”的地方,“学渣”在集体抱团取暖;关于“小鲜肉”的讨论下面,“脑残粉”成为彼此攻击的关键词;“绿茶婊”起风波的时候、网民们就会怒刷一波“女汉纸”……中国网民通过这种彼此贴标签的形式,找到一种集体认同感,快速识别网络势力中的友军;然而在“基友”“吃货”“逗比”这类词面前却能达到空前一致。
少点情感宣泄,多点理性表达
虽然网络世界里有各种标签,但是也有人表示,网民们的身份其实只有两种:“吃瓜群众”和“键盘侠”。“吃瓜群众”往往是指那些“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而“键盘侠”则特指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发表“个人正义感”的人群。“吃瓜群众”和“键盘侠”并非彼此对立的群体。“键盘侠”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委屈通过网络平台发泄,引起同样处于该问题的“吃瓜群众”的共鸣;“键盘侠”在社会问题和热点新闻中的观点,也代表了一部分“吃瓜群众”的想法。
其实,来自输入法的大数据显示,在网民经常登录的网站或APP中,社交类网站(APP)占据最大份额,超过九成,社交聊天时网民打字需求最多,视频类、购物类、理财类、游戏类网站(APP)处于其次,新闻类网站登录最少,说明中国网民对新闻评论并非那么热衷。
从输入法的年度热词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网民更偏向于在哪些领域发声。
政治一直是网民的兴趣点,尤其是男性网民。在美国大选期间,“希拉里”“川普”“美国大选”在微博等平台的输入热度有明显升高,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间点更是达到了井喷的状态。
在社会问题上,中国网民的讨论颇为积极。2012至2016五年间,中国网民提及度最高的“十大社会问题”依次是:教育问题(41.64%)、劳动就业问题(15.81%)、食品安全问题(12.28%)、人口问题(10.24%)、物价问题(9.25%)、诚信问题(7.75%)、房价问题(7.13%)、家庭暴力问题(5.4%)、生态环境问题(5.36%)、青少年犯罪问题(4.54%)。近五年来,网民提及度上升速度最快的是教育问题和诚信问题,人口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及度趋势基本稳定平缓,房价仍是老生常谈,而生态环境却因为“雾霾”一词的频繁出现被网民重视起来。2016年末的几场雾霾,让这个词成为输入法年度热词。“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近五年的输入热度持续上涨,这侧面说明随着雾霾越来越严重,人们已经不能简单满足于戴口罩这类传统方式,转而寻求更专业的科技手段。输入热词究其本质还是围着“民生”转,“民生”依然是最能激起中国网民讨论热情的核心话题。
现实生活中,中国人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网络环境的宽松,让网民暂时得以有喘息之地,午休、睡前等个人空闲时间是网民全天打字最活跃的时刻,输入法就这样成为了我们得以感知网民真实情绪的媒介,我们总是能从输入法的词库里寻找网民情绪表达的共振点。输入法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顺应着使用者的习惯,包容着网络时代的变化,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话语表达方式,影响并反映出中国网民的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