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如何管理整个街道约60人的保洁队伍,确保他们维护好整个辖区18.59平方公里地域的整洁曾经是一件困扰街道办很久的事。在没有引入智能人脸识别项目之前,且不说一一到辖区现场检查具体的保洁情况,就连如何对这支保洁队伍进行考勤,都是一件头疼事。
智能人脸识别让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智能人脸识别,与通常的摄像头监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为摄像头装上了‘智慧的大脑’,后台计算机会运用程序对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异常现象及时自动提醒,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青龙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慧城市”在10年前,大抵只在电影中见过,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城市”的一些影子已经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展现,而它的宏伟愿景更是我们可以预想到的。
城市是市民工作和生活的载体,“智慧城市”是运用智能信息技术将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是政府决策办公城市管理和企业管理服务民生与智慧信息化的高度融合的产物。
作为拥有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海淀,在智慧城市的创建上无疑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年3月,北京海淀科技中心智慧城市展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览囊括了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在城市数字化方面的最新成果。
智慧城市展厅是以未来信息化、数字内容、新应用、新产品、新服务为主题,通过多样化的展现方式和丰富的新一代声光电、动作识别技术等表现手段,将新兴的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神秘”领域以一种直观、生动形象、互动体验的表现方式展现在体验者面前。北京市海淀科技中心主任张新路向记者阐释:“我们希望通过智慧展厅的体验使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有效提升区域、城市形象,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加速其发展。”
一云、三网、三平台、N个系统
2013年,海淀区就成立了海淀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旨在融合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促进海淀区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引导企业间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上不同位置企业的应用互联和应用合作,在海淀区开展示范应用,并向全国以及国际进行推广。
自此以来,海淀区积极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提升政府公信力、优化城市运行模式,着力打造“1+3+3+N”体系,即“一云、三网、三平台、N个系统”,进一步加强智慧海淀建设,推动智慧化管理、零距离服务。
在建设“一云”方面,海淀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成了综合性政务云平台,实现全区基础设施资源的按需供给和统一管理,为大数据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网”即政务光缆专网、政务无线专网和无线网络服务。海淀区积极铺设区政务光缆专网和政务无线专网,已经实现了政务专网的统一建设管理、网络资源专享;据海淀区经信办介绍,南起白石新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总计7.2公里的范围,目前,已经实现“海淀无线网”全面覆盖。海淀区经信办充分利用街区已建的路灯杆和监控杆作为制高点,采用光纤网络+AP(无线访问接入点)方案,进行快速、高密的安装部署。人们漫步海淀,不用耗费任何流量,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连接“My-Haidian”,注册获取账号后就可以使用。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就可以看到集成了网络服务、4G基站、摄像头监控、灯光智能调节以及空气质量监测的“智慧灯杆”。
在“三平台”建设方面,海淀区建成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实现全区社会服务和城市治理工作的“智慧化管理、零距离服务”;建设了政务中心综合审批平台,实现了企业的多证联办、民政事项的同区通办三级联动,提高了政务审批效率;统筹建设协同办公云平台,实现了全区161家单位的线上收发文。
此外,海淀区还积极打造“N个系统”,已建成了区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市、区、街镇三级互通互联;建成了房屋全生命周期系统,实现各类房屋资源的整合以及拆迁、交易等全过程的分析管理;搭建区政府网站群,完成122家政府网站的统建工作;建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优质、优惠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等;初步建成民生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建设社会组织管理、婚姻事项管理、征地超转管理、优抚信息管理、养老院智能服务等管理系统,集中整合了海淀区民政系统相关的民生服务事项,实现民政服务的统一平台管理;完成“食药安全监督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初步解决食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中的安全问题,加强政府机构监管手段,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通过构建区食品安全数据中心,实现辅助决策管理。
智慧教育 “翻转课堂”培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观看老师讲解视频等学习课内内容。而课上时间,学生们可以讨论自己课前学习到的内容并请教老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图为北京市海淀科技中心智慧展厅一角。摄影/刘源隆直击医疗教育的民生痛点
优质教育资源可实现区域网络共享、电子病历实现网上互联……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海淀区将区域内科技创新,尤其是在“互联网+”益民服务、信息惠民方面的创新,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快落地。“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也是海淀科技中心这次展览的重点。
海淀区经信办主任何建吾说,海淀区目前已建立了“卫生云”平台,以云平台打通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和部分三级医院,可让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医疗影像、检验检测、公共卫生等医疗数据实现共享,并且通过手机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查询等。
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65岁以上人口9409人,共有两家养老机构。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是根据辖区总服务人口数配备核定,只能满足日常的基本诊疗服务,很难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
与此同时,养老机构也缺乏医疗支持。如何走出一条适合社区医养结合的新途径?经多方调研与积极探索,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家养老社会机构协作,共同研讨通过“福乐云”智慧养老平台的开发,探索适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的可行性方案。
云智慧平台客户端(养老机构或居家)可以提供很多在线的智能服务。一方面,平台可以提供在线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血氧、血糖、脉搏、心电、体温。另一方面,老人们还可以在平台上获得服药的提醒。针对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智慧平台提供智能药盒,每天定时提醒老年人服药,平台将老人的服药信息实时上传至平台,避免漏服。此外,老人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智能呼叫。根据老年人需求,平台能够提供智能一键呼叫服务,分养老院内和居家。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平台的操作很简单。同时,数据实时上传至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医护人员不必上门在办公室服务终端就可看到,有助于监测老人病情变化,解决因医护人员不足导致的服务不到位。
“优质、均衡、特色是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表示,教育既要关注当下,又要面向未来,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使教育更加公平、师生更加幸福。未来的海淀教育,应该是实体教育的均衡加上“互联网+”手段推送的智慧教育体系。
为响应国家“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号召,海淀区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大数据库和海淀区教育技术人才库,构建集互联网、云课堂、云订单、云评价、大数据等应用于一体的海淀教育云平台。通过巡查设备、终端设备、APP移动设备对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数据转化,在虚拟课堂、学科闯关游戏、3D创客实验室等个性化智能学习空间中生成满足学习需求的定制服务。
在“教育云”平台,海淀区内已有80余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接入该平台,可获得线上教育资源、慕课MOOC资源、社区互动教育等资源及个人教育记录等功能。比如中关村三小自新校区建成就得到了“北京魔法学校”的别号,从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开始,将教育改革的设计蕴含其中;十一学校提出课程是最重要的产品,校长、教师是产品设计师,在校园信息化云平台的支撑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海淀是创新成果、创业企业活力迸发的区域,我们也鼓励更多创新成果加入到智慧城市构建中来,以此更好地提升信息惠民水平。”何建吾说。
“千里眼”助力京津冀人口调控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紧密实施,北京市尤其是城六区人口调控形势更加严峻。然而,海淀区到底有多少人?随着调控进程的推进,海淀区人口是否会减少?拆迁腾退又对周边居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人口统计问题,依靠传统的监测手段显然难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答案。
面对这样的困惑,海淀区经信办紧紧抓住大数据的浪潮,依托海淀区的科技资源优势,率先尝试采用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进行人口动态监测和分析研究,这种“千里眼”的技术已初见成效。在智慧城市展厅的一角,有三块触摸屏,观众可以自己动手查看海淀区人口大数据实时内容,比如现在哪里人多、有多少人、哪里的交通拥堵都可以准确、快速地显示出来,未来这些信息在每一个人的手机上就能方便查询。
张新路介绍,大数据技术通过协同定位算法模型、人口属性识别模型、人口流动分析模型等方法,能够详细掌握特定地区的人流量、瞬时人口、高峰和低谷时段人口情况、腾退后人口变动数量、人口流向地等动态信息。此外,通过一段时期的监测和计算,大数据同样能够分析并得到全海淀区和各街镇辖区居住人口总量等相对静态信息。
“相对于传统的人口监测手段而言,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在样本量上大大高于人工抽样调查的有限样本,而且这些在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产生的海量业务数据,包含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可以及时对人口流向实行精确监测,提升区域人口管理及动态监测工作的效率,缩短人口调控决策的时间周期。”海淀区经信办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人口大数据技术的优势。
目前,大数据监测已实现了移动信号在全海淀区范围内的实时监测,无论地处海淀任何地方,只要有人口监测需要,就能够迅速取得大数据技术的相应支持。
面对大数据技术是否会侵犯个人隐私的担忧,海淀区经信办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北京移动和北京联通提供的监测数据是“脱敏”加密后的用户标识,是聚合后的统计数据,在数据后台有唯一代码,不涉及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隐私项目。
“智慧海淀的未来,就是运用智能信息技术进行常态化值班,实时更新城市基础信息设置。如遇到各种警情和紧急事态,无缝切换到应急状态,做到事先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取证。”张新路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是要让市民、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一同实时接收透明、对称、均衡的城市信息,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使城市在智能化的高水平上实现安全、可视、高效、通畅、绿色、健康、和谐,提升城市品质和知名度,提高市民办事出行的便捷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