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连锁

45万亿只是前戏,高潮还在路上

作者:文 | 本刊记者 程航
23省45万亿的投资!这个数据一出来就在朋友圈炸开了锅。

当中国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后,有媒体把公布的投资数字相加后得出,仅此23个省的累计投资就已经超过了45万亿元,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将不会少于60万亿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爆了整个朋友圈,引发了很多国人的恐慌。

恐慌只因不了解

一些人在网上直呼“拿出45万亿用于投资,相当于每人3.3万;全世界人口70亿人,相当于全球每个人投资6400元……”,“中国2017年1月份的储备货币总量仅为30.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也不过34.8万亿元,而2016年底中国总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也仅为155万亿元,这一下子冒出来45万亿元的投资,要新发放多少贷款、要新印多少人民币才能跟得上?”,“2008年才4万亿,45万亿投下去,这尼玛房子又要坐火箭的节奏啊”等等。这些惊悚的论断使得很多人开始担忧手中的钱要贬值,自己辛苦赚钱的速度跟不上印钞机的运转速度……确实,这些声音都反映出了老百姓对货币超发、物价暴涨的担心。

但是此45万亿与2008年的4万亿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后者是常态的存量。2008年的“4万亿”计划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而临时推出,主要用于投资基建、保障房建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社会民生等。而“45万亿”只是地方政府每年例行的工作安排。

说白了,2008年的4万亿就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的额外开支。之所以会让老百姓感受那么强烈,是因4万亿计划中的第十条“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却被过度使用了,这使得2009年的货币量(M2)增速超过27%,达到了近十几年之最。最直接的影响就就是资本直接或间接的流入房地产市场,从而导致了房价的非理性暴涨。

这就好比是你读研究生的儿子突然谈恋爱了,作为家长,你考虑到孩子虽然还在读书,但年龄毕竟已经快奔四了,已经到了该恋爱的季节了。所以你就在满足他生活费的基础上每个月又给他3千块钱用来做为他的恋爱经费。结果他没把这笔钱用来谈恋爱,却把这笔钱用来买烟花了,还因此把家给烧着了。

而今年的45万亿则好像是你给他的学费配额,也就是说这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的45万亿其实只是他的基本开支,并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空间。所以劝大家先冷静冷静,别一看到45万亿就跟打了鸡血似得忙不迭的跑去炒股炒楼了,还是先炒菜吧。

45万亿多不多

投资有没有过量,要看一个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数。如果45万亿全部投资到新加坡那么点大的国家,估计能把整个新加坡给掀翻掉。但是中国的经济容量远远超过新加坡,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固投基数很高。事实也确实如此。

据了解,2015年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56.2万亿,2016年是59.7万亿,都远远超过现在拿出来吓唬人的“45万亿”。并且,在2013年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年都超过20%,只要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8%,固定资产的总投资就将轻松超过60万亿元。

也许有人会说2016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才8.72万亿,全国财政收入才15.95万亿,跟投资总额差距将近30万亿,国家财政不可能拿的出那么多钱。

当然,财政的确是不可能拿的出这么多钱。不过没关系,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掏民间口袋里的钱进行放杠杆是官员们的拿手好戏,PPP(公私合营)一直都是一块不错的蛋糕。

今年一月份新增贷款2.03万亿,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52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799亿元。从这些公布的数据中能看出什么来了吗?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上海一月份贷款数据也表明,由于贷款利率上调,房贷已经下降,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银行跟着政策走的表现很明显。这意味着国家正在努力挤压房地产泡沫,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从而使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

特别是在17日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更是重申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的基调,同时也明确“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等,显示了坚决去杠杆和防风险的意图。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报告内容透露出,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的关切内容已从传统的通货膨胀扩展到‘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多个维度。”而目前涵盖国内外多家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专家的调查也显示,对2017年CPI增速中值的平均预测值为2.3%,远低于2010-2011年的5-6%的水平,同时对未来3年的CPI预期也基本趋稳。

用两分法来看问题

当然,只要是经济活动,就注定无法脱离开价值规律。对于中国专家及权威机构的论断,至于你信或者不信,反正历来我是不置可否的。毕竟从经济学上说,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

1986年,中国的投资依赖度只有15.8%,到了1996年就上升到32.3%。到了2006年,已近突破了50%。最近5年来,投资依赖度继续节节上升,到2015年达到了81.6%。事实上,在很多地区比如重庆、新疆,都超过了100%。

回顾历史,结合投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十几年,恰恰也正好是投资与CPI指数高速增长的十几年。特别是房地产,更占了所有投资中的重中之重,这点可以从这十几年中国的房价很明显的看出来。现在的北上广深,你走在大街上随便扔块砖头都能砸死一片千万富翁。一家上市公司的年盈利不够买套房……

但是增长速度接近的情况下,投资依赖度越高,说明经济越低效。中国目前投资依赖度最低的大城市是深圳,2016年也有21%;其次是上海、广州和北京,2016年依赖度分别则是25%、29%和34%。可以看出,即使是依赖度最低深圳,投资依赖度占比也超过了五分之一。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2014年曾在博客上公布一个数据,2011年至2013年中国消耗了66亿吨水泥,接近美国在整个二十世纪水泥消耗量的1.5倍!而钢筋水泥最大的消费市场,无疑就是房地产。

既然历来投资的高速增长都会带动CPI指数及房价的增长,那我为什么还说先炒菜呢?

原因很简单,房价的非理性暴涨已经惊动了国家高层。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了2017年中国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左手去产能,右手保增长

现在一套房子中,70%以上的利润都需要上交给国家,很多地方卖地的收入甚至都已经达到了财政收入的50%以上!去年南京、苏州、杭州等几个二线城市的卖地收入,更是惊人的超过了上千亿!如果不依靠卖地收入,地方财政瞬间就亏空到无法维持的地步。

但是因为房地产产业牵涉太广,一旦打压过猛,相关水泥、钢铁、装修材料、家电等等产业都会受到牵连。在经济下行的这种大环境下对房地产下“猛药”,稳增长、促就业的指标就是一个笑话,中医学上有个术语叫“虚不受补”。因此有人说,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

所以中国这两年一直在喊“去产能、转型、供给侧改革”等,就是为了把经济从房地产的“绑架”中逐步解放出来,从而防止经济“硬着陆”。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超发也是无奈之举(比如2015年的股灾救市,以及正在搞的债转股),虽然在央行主动压缩投资的情况下,2016年中国的“投资依赖度”有所下降,但这种下降并非全是什么“去产能、转型、供给侧改革”的成果,不要忘了还有东北地区和民间投资“塌陷”带来的影响。

中国房地产有没有泡沫我不敢说,但是却有人说过,如果中国现在卖掉北上广深四座城市,足以买下大半个美国。我想美国还是小了点儿,只需要保持这样的房地产增长速度,很快卖掉北上广深估计就能买下整个世界了。

当然这是调侃,但是人会调侃,数据却不会调侃。从2008年的4万亿投资之后,中国整体债务就一路冲高。2007年中国债务总额仅为7.4万亿元,2014年增加到28.2万亿美元,2016年底的债务数据,根据最新汇率折算已经高达37万亿美元……即使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美国政府总债务也不过21万亿美元,要知道,我国GDP总额目前和美国还很大差距,即使是保守估计,应该也要相差6万亿左右。这意味着什么?简单点说吧,这意味赚的钱没别人多,花出去的钱却不比别人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经济今天这种“骑虎难下”的局面,早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隐患。现在的局面是如果继续投资,已经负债累累,钱从哪里来?印钞!印钞!除了印钞还是印钞!但是前些年超发的货币还没有消化完,现在又接着印,明天会……

而如果停止投资,国家经济立即就会出现问题,而且是大问题。如大批工人失业,经济巨幅下滑……试问这个责任谁敢担当?谁又能担当的起?

 

宗庆后:很多电商买流量把实体经济价格体系搞乱了

周大福集团董事黄绍基:珠宝业“寒冬”已经过去

企业声誉——向亚马逊看齐

亚马逊能等到中国市场成熟的一天吗?

45万亿只是前戏,高潮还在路上

好空间 建材 B2B 巨大空间的模式创新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