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摄影之友

微物之神—拉尔夫·吉布森

作者:编辑:林圳岚 图:Ralph Gibson 文:Geoff Harris 翻译:钱卫
60年来,著名艺术摄影师拉尔夫·吉布森酷爱拍摄女性人体,不愿为框架所束缚,钟情于黑白作品。近年来,他在商业摄影领域亦有所斩获。

海滨时光,出自“达拉斯”系列(Dallas),1974

玛丽·简(Mary Jane),撒丁岛,1980

吉布森十分喜爱这张1975年为一位牧师拍摄的作品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 1939年生于美国洛杉矶。1959年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摄影系学习。他的作品不仅被全球150多家博物馆收藏,还在世界各地举行过上百次个人摄影展。www.ralphgibson.com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堪称当代摄影史的亲历者,在交谈过程中,他时不时会提到“这是亨利告诉我的”,或者“多萝西娅想要那种效果”。不用怀疑,他指的就是摄影界鼎鼎大名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多萝西娅·兰格,这两位都是他的老熟人。但他从不借此标榜自己,声称自己只是一位不断向自己结交的天才们学习和钻研的资深摄影师。60年来,他非凡的摄影生涯没有丝毫走下坡路的迹象。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摄影师之一,拉尔夫·吉布森享誉全球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他所出版的那些摄影书。他的书中往往蕴含着情欲和神秘的气息,作品精致却毫不晦涩,也一点都不卖弄。吉布森专注于画面的琐碎与细节,他向来都是凭感觉来拍照,从不追求宏大叙事,对于拍摄名人或重要事件也不感兴趣。

你可称他为“微物之神”——不过,由于终生爱好哲学、艺术史和批评理论,他在对待这些不起眼的事物时,态度都非常严肃。

开拓之旅

1939年,吉布森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得益于父亲是著名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助理导演,小时候,他经常到片场观看影片的拍摄过程,偶尔还会出演一些小角色。当时片场神奇的镜头和强烈的灯光都令他印象极深。

不过直到1956年,17岁的他到美国海军服役之后,才开始考虑将摄影作为事业。“我被派去学习摄影,但第一次的考试却没能通过。”他回忆道,“长官同意再给我一次机会,当时提出的唯一一个条件是我要清理6个星期供600人使用的公共厕所。虽然学习的过程十分艰苦,但那是我第一次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决心闯出一点名堂。一天夜里,在狂风暴雨之中,我对天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摄影师。”

1991年、1999年和2010年拍摄的人体作品,长袍象限(Robe Quadrants)

镜中,1983

选自“象限”系列(Quadrants),1975退伍之后,吉布森回到家乡洛杉矶,没过多久便来到旧金山艺术学院求学。“有个朋友邀请我去参加化装舞会。去过之后,我便决定来这里上学。”他说,“当时是1960年,《生活》杂志和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The Americans)等作品所代表的纪实摄影风头正盛。社会纪实摄影被视为摄影的最佳表现形式,在这一领域之外,只有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能得到认可。由于在军队里接受过严格训练,我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所以多萝西娅·兰格请我的导师帮忙找个助理的时候,他们就推荐了我。”

跟随兰格一同工作的经历,着实让吉布森大开眼界。“大萧条时期,多萝西娅为农业安全局工作。但他们一点都不爱惜她的底片,我便抓住机会,帮她整理那些后来非常著名的作品。其中有张照片,拍的是一个有黑眼圈的女孩靠墙站着。有一天我问起多萝西娅这张照片,她说这个姑娘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经常被人欺负和虐待。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于是我意识到,即便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摄影仍然能给她带来情感上的冲击。”

1967年,吉布森结识了罗伯特·弗兰克,这是他第二次为摄影大师担任助理。“我们相遇时,弗兰克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他邀请我帮忙制作他的电影。弗兰克和兰格都给我上过非常重要的一课:你必须竭尽所能,让自己与众不同,不要模仿别人。当然了,我受到过各种各样的影响,但你从我的作品里是感觉不出来的。其实我受到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绘画、建筑、批评理论、哲学等等,再往后还能列举更多。但我的地位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挣来的,我至今仍在不断学习。”吉布森说道。

风格探索

弗兰克和兰格都给我上过非常重要的一课:你必须竭尽所能,让自己与众不同,不要模仿别人。

对吉布森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始终都是“我还能再进步吗?”他说:“一个人很容易被限定在某种框架之中。我非常警惕人们所谓的‘早期作品的诅咒’。没有成名作,你便一无是处。一提起罗伯特·弗兰克,人们便会想到他的《美国人》;一提起多萝西娅·兰格,便会想到她大萧条时期的作品。”选自“梦游者”系列(Somnabulist),1970

嘴唇,1990 按理说,有兰格和弗兰克这样的名师指导,吉布森完全可以成为一位纪实摄影师,但他却选择踏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多萝西娅以摄影为媒介,展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处境。她所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弗兰克在拍摄《美国人》的时候,也有一些关于美国现状的看法想要十分明确地表达出来。而我自己则决定用摄影来纪念那些最不起眼的事物和碎片,我更关心如何让自己的感觉成为作品的主题。对我来说,拍摄主旨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不管去到哪里都能获得灵感,我从来不需要等到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再到现场去拍照。”

谈到拍摄技术与构图时,吉布森表现出了他对紧凑构图的苛刻要求:“我希望我的构图能像鼓皮那样紧。”他偏爱使用50mm的标准镜头,以便于接近拍摄对象,而这也正是他拍摄手法的另一个关键之处:“我拍摄时挨得很近,不会出现任何‘意外的惊喜’。”这样的拍摄确保了他能掌控一切。

60年来,吉布森一共出过40多本书,他还在1970年创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拉斯特鲁姆(Lustrum)。他近年来的作品,包括《人体》(Nude)在内,均由塔森出版社(Taschen)出版,并且有限量版发售。“有位摄影师曾经讲过,女性的美是无穷的,”他若有所思地回忆道,“这句话也有可能是我自己讲的。但至少艺术史证明了这一点:据说,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就是公元前25000年的产物。我喜欢拍摄女性。可以说,女性的躯体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粹、最完美的形体。”

如此看来,吉布森拍摄的一些人体作品,与其它艺术摄影师的此类作品共同出现在2014年的《花花公子》特刊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钟爱之作

我喜欢拍摄女性。可以说,女性的躯体是最纯粹、最完美的形体。

吉布森整个摄影生涯的重中之重,便是探索自己对拍摄对象的感受,以及观者如何将其与自身的感受相比较。他不愿谈论自己最喜欢哪些作品:“我更关心一幅作品如何启示接下来的拍摄项目,更期待拍摄下一张照片。”但他承认自己非常偏爱他给一位牧师拍摄的照片。乍看上去,这只是一张没裁好的肖像,但沿着对角线仔细玩味之后可以发现,其中体现了吉布森标志性的几何形严谨构图。

他一直钟情于黑白作品,将其视为对现实的抽象化,他认为,“黑白摄影面对的其实只是三样东西——黑、白,以及颜色的缺失。”马和手,1972

出自“似曾相识”系列(Deja-Vu)的双联作品(Diptych),1972。拉尔夫的朋友费利佩坐在纽约的一个码头上抬起手臂,另一个朋友拉里·克拉克在三千英里外的新墨西哥州补完剩下的姿势。两张照片并列带给人的遐想空间,毫不亚于照片本身

自主精神

我就是不想让别人来告诉我应该拍摄什么,再由他们品评作品的好坏。

40年来,吉布森的摄影一直保持着很大的自由度。“从1970年到2010年,我没有拍摄过任何商业作品。我可能接受过一些邀约,到不同的国家去拍照,但拍摄内容是由我自己决定的。我有不少朋友接受过拍摄任务,但我就是不想让别人来告诉我应该拍摄什么,再由他们品评作品的好坏。”

但是几年前,他却接受了《纽约时报杂志》的一次时尚摄影拍摄任务。对此,他解释道“我这样做是为了致敬不久前亡故的好友赫尔穆特·纽顿。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比自己的工作容易多了,酬劳也很可观。所以现在我愿意接受有趣的拍摄任务了,我觉得偶尔接点奇怪的工作也挺有意思的。”

在2007年,吉布森曾说过,他还没发现什么杰作是由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而他的现在看法则是:“现在的数码相机跟以前不一样了。摄影已经无处不在。在20世纪20年代,拉兹洛·莫霍伊-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曾经预言,未来不会用相机的人将等同于不识字的文盲。如今到了2017年,已经没人不知道怎么拍照了。”

无论用胶片还是数码,吉布森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摄影的真理,探索如何让感觉本身成为摄影的主题。

 

年轻的摄影“极客”

一位特立独行的20岁天才少女

德国“徕”见你

颠覆传统 大开视界

一张照片怎样成为“传奇”?

买相机 向自己请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