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多次游览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所见遗存,在所见记载、报道中并没有一一解释。特别是关于石头城之石头的文章极少,多是人云亦云流于浅显。故本文专门说说石头城的石头事,算是对石头城记载的补遗吧。
石头城只见泥巴墙
顾名思义,石头城者,石头所筑之城也。但来到坐落在塔什库尔干县城东北缘的石头城,看不到用石头垒筑的城墙,耸立在阿拉尔草滩西侧高台上的“石头城”,不过是从上到下完全用泥块垒砌出的“泥巴城堡”。除了满地大小不一的卵石和横卧竖躺着的巨石外,不见任何石头建筑,难免让人失望并产生“石头城在哪里”的疑惑。
根据“石头城”这一名称,以及最初建城的传说和该城建筑史料推断,色勒库尔国的石头城,确实应该是完全用石头垒筑的石头之城,而不是一座泥巴城。
从地名看,塔什库尔干的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城堡”。地名来历很复杂,其中多见源自地标性物件。古石头城一直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既是丝绸之路的中道、南道的交汇要冲,更是重要的军事城堡。
根据古时色勒库尔国修建石头城的传说,也能推断当时所建的城堡、宫室,是用石头建筑而成的名副其实的石头城。
传说色勒库尔国国王为尽快修建城堡宫室,采纳智者建议,让全国老百姓排成行,从塔什库尔干河一直排到阿甫拉西雅布山上采挖和传送石块,经过40个昼夜的苦战,运来了足够的石头;接着,他们又在山下挖土和泥,一桶一桶地传递到高地上,经过40天的努力,运来了足够的泥土;又经过40个昼夜的奋战,建成了王城和宫室。
按照当时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建筑传统,这座城堡及宫室也应该是石头的。
帕米尔高原石多土薄,特别是河滩地,更是卵石遍地,为石头建筑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石头屋石头院,也就成为塔吉克人常见的建筑种类。时至今日,在塔吉克农牧区,特别是偏远乡村,石屋石院随处可见。在物质条件非常匮乏的古代,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用石头筑城无疑是首选。
用40个昼夜的时间,让全国百姓运石头,其量之大,足以建一座城堡。也就是说,当时建成的确实应该是一座完全用石头垒筑的石头城。
对于这一点,已有史料证明:经碳十四测定,现在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遗迹为唐代遗存,而非色勒库尔国时期的建筑。撇开碳十四测定,即使完全根据经验推断,色勒库尔国时期的石头城也不可能完好地保留到现在。即使不被战争摧毁,仅凭漫长的历史岁月,也会使其踪迹难留。根据当时的条件,垒建完全的石头城,石头之间的填充、 黏合物只能是泥。而用石头和泥“堆起”建起的城堡,不可能“坚持”多久,最长不过几十年而已。“开始规模很小,以后在魏晋南北朝建立。朅陀国时逐渐整修扩大,唐朝政府统一西域后,在这里设置了葱岭守捉所。元朝初期,又大兴土木建设城郭。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这里建立蒲犁厅,又对石头城进行了增补和修缮,现存的石头城遗址基本上反映了清代的建筑格局。原有建筑已全部坍塌。 现存晋唐时期城址、寺院、居址和清代的官署”这段文字记载对此已作出充分说明。也就是说,现在人们看到的泥巴城墙、残垣断壁,绝非真正的石头城遗存。
那么,当时的石头城规模有多大?样式如何?今人无从知晓,只能大致推测了。可以肯定的是,用石头和泥“堆起”建成的城堡,规模一定比现在遗存的泥巴城堡小许多。城堡样式,也不可能多复杂,应该与现在的泥巴城堡差不多,墙壁直上直下,下大上小而已。
石头城与绿宝石
至于色勒库尔国国王建造石头城的意图,传说是为了“供南来北往的商队歇脚”。去年央视制作的石头城专题片,则提到了建筑该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保护一种绿色的宝石。
为了证实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摄制组还请当地的地质专家做了专门考察。
作为帕米尔高原的组成部分,色勒库尔国所在地塔什库尔干地处喀喇昆仑,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丰富,历史上就是青玉的重要产地。经过新、老地质工作者多年的勘察,不但发现了大型金矿、铁矿,也发现了多处宝玉石矿产地。其中不但有上面提到的青玉矿,还发现了品质上乘的碧玉矿以及红宝石矿。
从色泽看,青玉、碧玉都与“绿”比较接近。塔什库尔干作为古丝路和玉石路通道出口、关隘和商品集散地,除了当地出产的宝玉石外,巴基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宝玉石也会来这里交易,传说中的“绿宝石”很可能就是指其中一种。如果非要较真,那么,塔什库尔干还真有名副其实的颜色绿、名称中也带绿字的绿宝石——祖母绿矿呢。
祖母绿是稀有宝石的一种,在全世界产地寥寥无几,重量亦以克拉计,个大者价值连城。世界上最具规模的祖母绿矿也只有哥伦比亚祖母绿矿一家。由于价值昂贵,开采历史悠久,祖母绿开采和交易成为该地重要产业和经济支柱,以至于一提到哥伦比亚,必说到祖母绿。熙熙攘攘的祖母绿交易市场,也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但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祖母绿的储量也是有限的,经过多年开采,哥伦比亚祖母绿矿也面临枯竭,亟须寻找新的产地。就在这当口,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传来发现祖母绿矿的消息。
该矿处于塔县达布达尔乡的低山带,是地质工作者在追索铁矿时“搂草打兔子”偶然“撞到”的,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时,在该地担负铁矿勘察的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某分队在这一带发现铁矿转石(即从铁矿体上分离出来的铁矿石),在寻找转石来源,寻找铁矿体时,发现了这个宝藏。祖母绿矿埋藏很浅,第二天地质人员仅用镐头、铁锨就剥离出了几十枚。第二年成立了专门队伍,边勘察边开采。由于采矿方法简单,一把镐头、小锤即可搞定,一时间,祖母绿这稀罕物不再稀罕,分队人员人人皆得,随身就能掏出几块。
矿老板们听到消息,蜂拥而至,纷纷开办采矿证,你一块我一块地突击开采。一些乡民近水楼台先得月,亦加入采宝大军,且收获颇丰。一时间,曾经平静的达布达尔谷地喧闹非常,挖掘机、装载机纷纷现身矿山,现场机声轰鸣,烟尘飞扬,一派繁忙景象。
开始祖母绿价格尚不高,一些头脑灵活有远见的外地人和乡民就着手收购,捡了大便宜。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大家对祖母绿价值的了解,这东西才开始值钱,价格迅速成倍飙升,一块成色好的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祖母绿,能卖到数万元。一些人因此发了财,有的塔吉克乡民靠出售祖母绿攒够了盖新房的钱。
问题是,这个祖母绿是不是传说中建石头城要保护的宝贝?如果按被地质工作者发现和大规模开采的时间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从祖母绿矿产地未开采前的面貌看,并没有明显的被开采过的痕迹。那么,如果传说中的绿宝石是祖母绿的话,石头城周边是不是应该还有一个出产这种宝贝的地儿?
至于色勒库尔国王建筑石头城是为了保护绿宝石的说法,笔者对此不以为然。建城堡如何保护宝石?把城堡当做仓库,然后派重兵把守?这样做岂不太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了。作为非常淳朴,至今都拒绝做买卖,羞于赚钱的塔吉克人,应该不会把“石头”看得这么重要,为此不惜举全国之力大动工程。
相比之下,传说中的建石头城是为了“供南来北往的商队歇脚”这一说法更加靠谱。帕米尔高原气候寒冷,作为丝绸和玉石之路上的通道出口、商品集散地和转运站,南来北往的客商实在需要一个既能歇脚、又便于交易的场所,建筑石头城不但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丝绸和宝玉石等商品交易的地方和歇脚地,还可以派兵把守,保护商贾安全,比建一座“宝石仓库”更有意义。
城内巨石之谜
石头城还有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即城堡中那些一块块体积巨大的岩石。
当然,笔者说的巨石之谜不是指巨石的来历。对此,央视专题片已经做了明确的交代,即它们是冰川运动的产物。这些巨石原在塔什库尔干河上游的山间,与母体脱离后,被冰川连同泥沙“搬运”到了这里。当一侧被塔什库尔干河切割成深谷时,相对上升,成为现在的高台,也就是石头城的底座。
笔者所说的难以解释的现象,是巨石“摆放”的乱象。
来到古城堡废墟,你会发现,数个巨大的岩石“钻出”地表,有的露出一角,有的拱出脊背,有的一少半浮现在外,有的完全坦露地面,仿佛从高空坠下,砸到这里似的。
这些巨石所处位置都在城墙之内,不在“街道上”就在宫室内,但无论在“街道上”或宫室内,都会很碍事,且不好看。当年的建城者应该绝不会允许街道和宫室内东倒西歪一块块大石头,说啥都会想法子处理,用沙土垫平,埋到地表之下吧?那么,现在这些巨石咋就又都从地下“钻出来”了呢?
对此,笔者曾经找当地的塔吉克人了解,但他们不是摇头,就是很诡秘地一笑,像是知道却不愿说,很忌讳这事。笔者不好再刨根问底,只能合理想象了。
石头城巨石“钻出”地面,不外乎自然和人为两种可能。而能翻天覆地,把地表下的巨石掀出来的自然作用应该是地震。如果发生过如此剧烈的地震,地表上的城堡一定会被夷为平地,死伤无数,作为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被记载下来。但关于石头城的历史记录中,却查无此灾。就是说,巨石被地震翻到地面的灾难并不存在,否则,一定会留下记录。
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人力所为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改变巨石原状,把它们弄到地表的是什么人?驱使他们下如此功夫的动力是什么?笔者猜想,寻找财宝的可能性最大。
作为古国王城,大家一般都会认为这里藏有价值连城的财产和宝物。特别是,“为保护绿宝石而建石头城”的传说,更加强化着这种猜测。而巨石下或许就是藏宝之处,也就很容易成为盗宝者的“共识”。以偷盗死人财富为业的盗贼,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宝藏,掘石探宝成为贪婪之徒念念不忘一夜暴富的美梦,并找机会付诸行动。
不过,在城堡成为废墟之前,城堡到处是人,更有军人把守,盗贼自然是没有机会。也就是说,把古城堡弄得翻天覆地底朝天的盗宝大动作,应该发生在近代,石头城被遗弃之后。这时遗址无人驻守,兵荒马乱,盗贼能够毫无顾忌地折腾了,于是疯狂寻找财宝。
怎么寻宝?不外乎挖地三尺,然后撬动巨石寻找,于是,一块块巨石被弄到地表,暴露出来,东倒西歪,狼藉一片。
至于盗贼是否找到财宝,那只有天知道了。◆
帕米尔高原石多土薄,特别是河滩地,更是卵石遍地,为石头建筑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顾名思义,石头城者,石头所筑之城也。但来到坐落在塔什库尔干县城东北缘的石头城,看不到用石头垒筑的城墙,耸立在阿拉尔草滩西侧高台上的“石头城”,不过是从上到下完全用泥块垒砌出的“泥巴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