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读者

莫扎特赢了吗

作者:杨照

1781 年,钢琴家克莱门蒂前往欧洲巡回演出。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特别邀请他到宫廷里演奏。克莱门蒂进了音乐厅,看见另外一位盛装的贵宾坐在那里,两个人很礼貌、很客气地聊起天来,几分钟后克莱门蒂恍然明了,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维也纳最有名的神童音乐家——莫扎特。

克莱门蒂这才明白,演奏会其实是一场比赛,皇帝想要看看:盛名在外的克莱门蒂是否比莫扎特更厉害。

这真是一场划时代、历史性的音乐大赛。谁赢了?传统上的说法是:当时评审认定克莱门蒂弹得比莫扎特精彩。

让莫扎特笑不出来的对手

莫扎特在给姐姐的信里把克莱门蒂批评得一文不值。他说克莱门蒂的奏鸣曲除了一些六度音、八度音之外,一无可取,完全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还说克莱门蒂跟其他意大利人一样是骗子,说他故意在乐谱上标记“极快板”,但实际演奏时根本只能弹到快板的速度而已。

克莱门蒂真的有那么差?不会吧!莫扎特遇到过许多他真正看不起的钢琴家,他骂那些人的标准用词是:“听他们弹琴,我只差笑死!”可是形容克莱门蒂时,莫扎特一次都没有笑,更不要说“笑死”了。显然,克莱门蒂是一个让他笑不出来的对手。

而且莫扎特说克莱门蒂的曲子没有任何片段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不是事实。在他的歌剧名著《魔笛》里,有一段音乐就是将克莱门蒂比赛那天演奏的《降 B 大调奏鸣曲》开头主题原原本本搬了上去!

莫扎特为什么那么讨厌克莱门蒂?或许他无论如何不愿承认自己输给了克莱门蒂吧。

其实莫扎特大可不必如此愤愤不平。他或许不知道,那天比赛现场,有一位关键的听者是站在他那边的。那人就是约瑟夫二世。皇帝后来跟另一位音乐家迪特斯多夫讨论起莫扎特,皇帝问迪特斯多夫是比较喜欢莫扎特的演奏还是克莱门蒂的,迪特斯多夫回答:“克莱门蒂演奏出来的只是艺术,莫扎特演奏的却是艺术外加品位。”皇帝很认真地表示同意:“这正是我一贯的看法。”还有另外一股势力,也站在莫扎特那边。那就是音乐史的评价。今天还有谁会将克莱门蒂跟莫扎特相提并论?莫扎特名满天下,而克莱门蒂只是一位写《小奏鸣曲》给小朋友弹的二流音乐家。即使是认真的音乐爱好者,也多半会接受迪特斯多夫当时的评断,只承认克莱门蒂“艺术”的那部分。

18 世纪话语中讲的“艺术”,其实比较接近我们今天讲的“技术”。是的,克莱门蒂有很好的技术,可以弹得又快又响,但他缺乏莫扎特的品位,无法让他的音乐充满精神与灵性。

因此结论是莫扎特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才是真正最后得以开怀大笑的人了?这又未必。在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上,还有一层转折。

从音乐史看输赢

克莱门蒂习惯用英国式的钢琴,和莫扎特用的德国琴颇有差异。德国琴触键轻盈,容易表现活泼快速的风格;英国琴却比较深沉,而且配有精巧设计的踏板,提供给钢琴家更多控制声音长短及色彩的工具。换句话说,英国式的钢琴比较有分量,可以表现出力度、力道,也有更广泛的强音和声能力。

虽然历史上记录着是莫扎特而非克莱门蒂更优雅、更有品位,他也是更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然而钢琴音乐后来的发展,却不是延续莫扎特那一路轻巧优美的风格,反而融入了克莱门蒂演奏钢琴曲的方法,才有了贝多芬带来的巨大突破。

作曲天分比不过莫扎特的克莱门蒂,却拥有莫扎特缺乏的另一种天分——经营企业的能力,他后来开发了莫扎特无从想象的新技能、新身份——杰出的钢琴制造商。

不必问都知道,克莱门蒂制造的,是声音越来越沉厚有力的钢琴。他自己后期的奏鸣曲,已经开始试验钢琴大小声音的戏剧性变化,是真正启发贝多芬的先锋和前导。克莱门蒂后来还训练了一个徒弟菲尔德,专门示范、表现他家钢琴性能的优越性。为了让人充分领略踏板功能,菲尔德创新发明了一种大量使用踏板的新曲式,他将之称为“夜曲”。夜曲形式在巴黎的沙龙大红特红,刺激肖邦写出了他那些经典的夜曲作品。踏板音响效果更多见于肖邦中后期的所有作品里。

是的,克莱门蒂没莫扎特有名,但他终结了莫扎特的钢琴时代,帮贝多芬、肖邦打开了新的格局,他一定就输给了莫扎特吗?不见得。

音乐史上的输赢胜负,绝对不是一次比赛可以定夺的啊!

(大浪淘沙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一书)

 

河流最蓝的地方

守真城市(节选)

来电与应答

因为用心

巴尔扎克的乐观

2017年的五只黑天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