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成立17年的当当正式从纽交所摘牌,变成一家私人控股企业,私有化价格为6.7美元/ADS,这一价格比1年前当当提出私有化计划时报的7.81美元/ADS低14.2%,5.37亿美元市值不及2010年上市时的1/4。更为残酷的是,当当不仅与同为B2C电商的京东相差甚远,更被同一年创办的阿里甩出几条街。
对于面临用户流失、陷入亏损的当当而言,退市后的当务之急不是不切实际地缩小与天猫、京东的差距,而是立足当下想方设法扩大核心业务的战果。众所周知,图书、服饰、百货是驱动当当成长的“三驾马车”,也是其最有可能突破的三大业务。
图书方面,当当在线上图书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占有率高达45%,为迎合数字阅读大潮,2015年初当当剥离数字阅读业务,由CEO李国庆亲自挂帅,目标是三年内占据正版数字阅读市场60%的份额。目前,当当已推出当当读书、H5书城、当读小说、翻篇儿、听书5款数字阅读产品,形成产品矩阵覆盖大多数人群。尽管面临BAT、小米等劲敌的强势狙击,但强悍的用户黏性和深厚的产业链资源优势,有利于当当深挖现有用户的价值。
同时,当当效仿亚马逊开设线下书店,抛出“3年内开1000家实体书店”的宏伟计划,意在将其打造成电子书之外的又一增长点。二、三线城市线下获客成本低,当当具备业务资源和上手能力,开设书店逻辑上行得通,加上传统书店模式已经陈旧,当当如果抓住消费升级趋势,将书店改造成集看书、休闲等于一体的小型文化综合体。
服饰方面,在图书转百货的过程中,当当曾尝试过诸多品类扩张:3C、家电、母婴、美妆等,相比之下服饰表现更为抢眼。从2012年下半年起,当当服饰业务连续6个季度增速超过100%,2014年第二季度服饰交易增速高于整个平台,规模首次超过平台总交易额的50%,预示着其在服饰品类大有可为。
不过,当当服饰业务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存在隐忧,先是唯品会等竞争对手的封杀,使其一线服饰品牌招商举步维艰,而平台充斥的淘品牌做不出特色,难以打开知名度。其次是当当内部转化率低,图书、服饰转化率均低于20%,需要靠购买外部流量支撑交易额,导致拉新成本大幅上升,严重影响其毛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高收入人群的崛起和文娱产业兴起,应运而生的当当影业试图分一杯羹,主要围绕图书发行,延展畅销书IP运作,再到衍生品电商销售。不过,对于只有图书基因而缺乏影视剧制作发行基因的当当而言,扩张之路注定艰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畅销书IP改作者资源掌握在阅文、阿里文学等玩家手中,局外人当当难以在IP全产业链开发上取得突破。
尽管当当顺利完成私有化,但回国后的前途仍是个未知数。如果未来冲击A股,当当要么直面史上最严苛的借壳标准,要么连续盈利后苦苦排队。当然,李固庆夫妇也可以考虑将公司卖掉。一 言以蔽之,当当最终结局要么继续默默无闻要么投身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