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式重机枪高射状态随着战场上装甲车、轮式车辆及武装直升机的防护水平逐渐加强,步兵分队迫切需要一种威力更大、机动性更好的重机枪伴随步兵分队机动作战。传统的7.62毫米口径重机枪因射程近、威力小、对空火力弱而难担此重任,12.7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存在重量大、机动性差、隐蔽性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武器研制人员经过10余年的努力,研制出了世界上最“轻”的大口径重机枪——QJZ89式12.7毫米重机枪。该武器系统由重机枪、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穿甲爆炸燃烧弹、脱壳穿甲弹、穿甲燃烧曳光弹、枪架等组成,以平射为主,用以对中远距离目标射击,如杀伤集团有生目标、摧毁重要军事器材、压制轻型武器火力点、毁伤轻型装甲目标或掩体等,必要时,可对空打击武装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目标。
89式12.7毫米重机枪由于采用了许多创新设计,使该武器系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其一,首次在大口径机枪上采用枪管短后坐-导气式混合自动方式,有效减小了火药气体对枪身的后坐冲量,对减轻武器重量和提高射击精度起到一定作用。其二,首次在供弹系统采用环形杠杆传动机构,武器结构简单、紧凑、隐蔽、动作平稳。其三,首次采用摇架-托架一体枪架,上下架用球形铰链连接,实现高低机、方向机同时紧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四,首次在大口径机枪上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机匣体、受弹机盖体、发射机座、装填拉柄滑板,枪架上的旋转体座、上下抱箍等采用铝合金材料和热模锻先进工艺,既有效减轻了武器的重量,又增强了耐磨性。国产新型89式12.7毫米重机枪的研制成功以及所展示的优良战术技术性能,开创了我国轻武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即便与世界上同类型的名枪相比,主要性能指标也名列前茅。
该武器具有重量轻、射速快、火力强、射程远、威力大、便于机动和可全天候使用等特点,列装部队后,以其优良的战斗性能、独特的结构方式、方便的操作和良好的机动性而受到部队的好评。但经过部队多年使用和院校的教学实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连发射击精度不高和精度下降;二是故障率增高;三是功能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连发射击精度不高和精度下降
连发射击精度较差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连发射击精度是重机枪战术性能的重要指标,作战训练中,连发射击是重机枪的常用射击方式。89式重机枪连发射击精度较差、射弹散布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枪架重量轻,弹性变形大。该枪采用弹性枪架,射击时,枪架受力大,使枪身轴线产生转角,射击第二发弹时,枪身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发射时的射角,从而减低连发射击精度。二是枪管与机匣结合处间隙较大。该枪在结构上采用了枪管连接座导棱与机匣连接体导槽的连接方式。射击时,导棱相对导槽往复运动,产生剧烈磨擦,再加上枪管分解结合的操作,致使导棱与导槽结合处间隙增大,最终导致枪管在机匣上产生径向松动,不仅改变了起始位置的瞄准线,还增大了点射和连发射击散布,也影响单发射击精度。
改进措施:一是改善枪架的结构刚度。通过改变枪架架杆的结构尺寸,如架杆的长度、壁厚、截面宽度和高度等参数来改变固有振动频率,进而调整武器的稳定射频与结构固有振动频率之间的匹配关系,增加武器的动态稳定性。二是改善枪管与机匣连接结构。将刚性材料镶嵌在机匣内,增加耐磨性和匹配性,提高连发射击精度。对已经列装的武器采用陶瓷复合镀层工艺修复,在枪管连接座导棱与机匣连接体导槽的配合处,用陶瓷复合镀层以排除间隙,提高射击精度和增加耐磨性,延长武器使用寿命。
精度下降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精度下降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弹机盖体松动过大。由于训练时的反复操作和射击时的震动、碰撞等因素,受弹机盖和机匣连接处间隙增大,导致受弹机盖关闭后出现松动现象。表尺座固定在受弹机盖的后上方,受弹机盖卡笋经过多次打开与关闭也会产生松动现象,导致表尺(照门)的松动,改变了起始位置的瞄准线,直接影响到瞄准精度。二是枪身紧定偏差量较大。瞄准好用力紧定时,固定螺顺时针回转,在螺纹的作用下,连接体右侧向下将球形轴夹紧,连接体带动机匣右倾,准星向右偏移。据测量连接体右侧向下倾斜约1毫米,造成瞄准误差,直接影响射击精度。三是机匣在连接座上的松动量过大。由于枪身紧定套箍与机匣结合部磨损,或连接座内侧两定位块与机匣两侧定位缺口磨损,间隙逐渐增大,机匣在连接座内有前后窜动或左右松动。
改进措施:一是改进表尺座固定位置,将表尺直接固定在机匣上。67-2式7.62毫米重机枪和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等都是将表尺固定在机匣上,有效地避免了因受弹机盖松动影响瞄准的精确度。二是在易磨损部位嵌入刚性耐磨衬垫或采用陶瓷复合镀层工艺,增加耐磨性,提高结合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射击精度。
故障率增高
使用中,故障率增高、可靠性降低是该枪存在的主要问题,常出现的故障主要有:滑机(当松开扳机后,射击应该停止。而出现滑机故障时,射击不会停止,直到弹链上的弹打完)、不退壳、部分机件容易断裂等。
滑机故障及改进措施 滑机故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击发阻铁和枪机框待发卡槽的待发面磨损。89式12.7重机枪是采用扳机控制击发阻铁运动,利用击发阻铁将活动机件扣在后方成待发状态。射击时,击发阻铁与其相扣合的零件要产生撞击和摩擦,特别是当击发阻铁与活动机件扣合时,撞击载荷很大,因此,击发阻铁和枪机框待发卡槽的待发面很容易磨损。
改进措施:方法一是在不改变原有击发机构的基础上,击发阻铁和枪机框待发面设计上选用耐磨性和强度更高的材料,并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确保发射机构和枪机框在射击过程中能够承受较大冲击力,确保射击过程中动作可靠。方法二就是改进击发机的结构。要从根本上消除滑机故障的产生,就要对89重机枪的击发机构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其可靠性。
不退壳故障及改进措施 射击过程中,常有活动机件后坐不到位,造成不退壳故障的发生。经检查,气体调节器安装正确无烧蚀,抓弹钩和抛壳挺无损坏,弹膛没有脱铬和锈蚀,机匣内没有油污和灰尘。究其原因:一是枪机在后坐的过程中,机头上的闭锁凸笋与机匣上的导棱发生碰撞,致使导棱磨损出现碰伤,阻碍活动机件向后运动。二是枪机框上的导棱与机匣上的导槽配合不当,机匣上导槽面磨损严重,出现毛刺,增大活动机件后坐时的阻力,导致后坐不到位。
改进措施:对碰伤和毛刺,可送到修理所进行修理。但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进行改进。一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装配误差,保证武器在实弹射击剧烈振动下,活动机件能够平稳顺利灵活的运动。二是对容易发生碰撞和磨损的面进行强化处理,如陶瓷复合镀层工艺,以增加机件的耐磨性。
部分机件容易断裂故障及改进措施
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的部件有装填拉柄、保险机手柄、击发机座等部位。
装填拉柄断裂 装填拉柄断裂的部位是装填柄与拉柄的连接处,断裂的原因是该处是应力集中区,在向后装填起动时,拉柄上向后的力以滑块为支点传给装填柄。该处受力较大,并且装填柄与拉柄连接处受力不是正直向后,而是向左后。装填到位时,作用在拉柄上的力并没有立刻停止,当装填拉柄停止运动后,加大了作用在装填柄与拉柄连接处向左后的力,进而导致装填拉柄断裂。
保险机柄断裂 保险机柄断裂的时机是机柄位于“S”位置,进行实弹射击的过程发生断裂,其原因是枪后坐的过程中,惯性使保险机轴向后转动,带动保险机柄向前转动,当保险机柄前端碰到击发机座上的突起时,被迫停止运动。保险机柄前端受到的力较大,能够将击发机座上的突起撞击出明显的凹痕。射击时枪反复的后坐,当保险机柄材质达到疲劳极限时就发生保险机柄断裂。
击发机座断裂 击发机座的导棱与机匣上的导槽相互配合使击发机可靠地固定在机匣上,属于刚性配合。每一次射击只要形成待发状态击发机座就要受到撞击,击发机座反复受到强大撞击后,机座温度随撞击不断升高,当内部某些部位受到的应力超过机座材质疲劳极限时,便会产生击发机座断裂。
改进措施:上述三处容易发生断裂的部位都是铝合金材料,共同的原因是受力较大,材质的强度不够造成的。因此,要通过更换韧性和刚性好的材料,或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减少断裂故障的发生,以提高武器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其它方面的不足与改进
改进击发机构,增加单发射击模式 89式重机枪只有连发射击模式,给实际使用中造成诸多不便。在训练与考核过程中往往需要单发射击,如在射效矫正和实弹考核时都需要单发射击。目前,实现单发射击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弹链上空一节装一发弹,这样射击下一发弹时,需要重新装填,会对弹链造成损伤,也浪费宝贵的训练时间;二是拉枪机向后到定位,将子弹直接放入枪膛内,这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不符合操作规程。因此,建议改进击发机构,增加单发射击模式,实现既可单发射击,也能连发射击。
改进枪与镜连接,提高结合速度 作战中,要求班组支援武器在进行火力支援时快速射击,但有时快不起来,原因是瞄准镜与机匣结合采用螺栓固定式,安装时因紧固螺钉圈数多而耗时。瞄准镜安装在枪上后,射击过程中因震动大而易松动,松动后需要重新拧紧,从而影响射速。建议改进瞄准镜的安装和紧定方式,最好采用燕尾槽式。
发展火控系统,提高战斗效能 89式重机枪仍停留在目测和利用瞄准镜概略测距的方式上,不能完全转化为精确打击,导致枪弹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战斗效能。建议发展简易火控系统,使重机枪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目标,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瞄准射击,以最少的弹药毁伤目标,从而成为全天候作战、精确打击的班组支援武器。
[编辑/山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