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从《第十一根手指》到《法医秦明》看小说文本的影像新生

作者:◆李华芳
悬疑刑侦网络剧《法医秦明》改编自秦明的纪实类小说《第十一根手指》,截至2016年12月底,该剧在搜狐视频的播放量突破14亿人次。它以悬念迭出的剧情设置、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真实细腻的情感演绎,突出纪实性和节奏感的拍摄手法,成为2016年度热播的现象级网络剧。该剧采用明线与暗线交融的叙事方式,每两集左右有一个相对封闭的案件主题,而主情节线则若隐若现地贯穿始终。作为基于小说文本的影像化改编,《法医秦明》“解码”原著文本,“构建”新生影像,在人物设定、镜头语言、情节节奏等方面都进行了能动性的创造。

一、标签式的人物设定:色彩鲜明的辨识度

从文学到影像的改编,是从不确定性的文学语言到确定性的影像语言的转换①,是一种媒介向另一种媒介的转换。这种改编可以是对文学本源中人物与情节的完全“复制”、发散式的“游离”,也可以是兼而有之的折中之选,既不完全忠实原著,也不完全脱离原著。小说《第十一根手指》具有高度的纪实性和法医职业的专业性特征,人物塑造并不具有显性表征,人物关系的设置也不利于电视剧聚焦戏剧冲突、呈现情感矛盾,因此编剧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编,对剧中人物进行了替换、削减和补充。例如:基于完整呈现案件侦查、审讯、侦破全过程的目的,该剧精简了人物设置,删除了秦明的师傅陈毅然、女友铃铛、司机韩亮等人物,将痕检技术员林涛的职业改为刑警队长,将秦明的男助手赵大宝设定为女法医实习生李大宝,他们与主角法医秦明一起组成了符合当代受众审美情趣的“铁三角”主角团。事实证明,“傲娇的男法医”、“耿直的男刑警”加上“古灵精怪的女助手”,这种设置对观众是颇具新鲜感和富有吸引力的。

不仅如此,为了使主角的设定较之其他刑侦题材影视剧具有更高的辨识度,主角们被贴上了个性更加鲜明的标签,这种标签式的人物设定,完成了人物从文本的隐性构建到影像的显性表征的完美转换。文学语言对人物描写得再具体,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也始终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给予了影视剧改编者许多自由的空间去丰富或简化人物特征以迎合观众的审美认同。这些标签与小说无关,是为了构建饱满的人物形象而额外添加的元素。例如,剧中,秦明不仅仅是思维缜密、鬼手佛心的职业法医,他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标签式特征,比如“高冷”、“傲娇”、“毒舌”、“爱好缝纫”、“面冷心热”等,与英剧《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的人物设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天赋秉异的人往往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性格特点和爱好,这种设定往往能引发观众的联想式审美认同;秦明的好友林涛作为刑警队长,办案时雷厉风行,但接到女友的电话时却立即画风突变,“宠溺女友”、“怕老鼠”等与其身份特点相差较大的细节性标签,使人物塑造更具生活气息;女法医实习生李大宝,有着娇小可爱的外形,实际上却是一个“胆子大”、“嗅觉灵敏”、“爱吃能睡”的时刻捍卫女性话语权的女汉子。影像拍摄手段可以放大人物标签,犹如赋予了他们个性鲜明的色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更高的辨识度。

二、风格化的镜头运动: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文本小说以描述或隐喻的方式表现故事发生的环境或场景,而电视剧或电影则擅长用视觉来释义、用图像来思考,运动的镜头能将视觉的冲击推向极致,从而使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运动赋予影像画面更强的立体感、节奏感和真实性。网络剧《法医秦明》作为纪实类小说改编的连续剧作品,将小说的纪实性特点延续到了网络剧中并将其发扬光大。

以《法医秦明》中前两集“油爆奇案”为例,风格化的镜头运动在主角出场、凶犯出现、下水道中寻找尸块等多个场景中被运用得恰到好处。秦明的登场是从他背部的特写开始的,端坐在房间的秦明正在做西装—这是他平时的爱好,摄像从其背部的远景镜头一直拉近至肩部的近景,越过肩部镜头特写了一双会裁剪能穿针引线的修长的双手,紧接着电话铃声响了,一个平移镜头使得接电话的秦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动感镜头能让观众随着镜头一步一步走近人物,如亲眼所见般真切地感受人物。刑警队长林涛的登场也是从他的背部特写开始的,运动镜头特写了正在指挥部署案件侦办工作的林涛的背影—高大、威武、匆忙,让观众感受到了刑侦大队在接到命案后严阵以待的工作状态,动感纵深的镜头仿佛把观众带进了真实的案件侦办的情境之中。凶犯李大狗的正面镜头出现之前,运动镜头特写了他拖着杀人凶器大铁锤四处游荡、在幽暗的黑夜从晾衣架上偷内衣的情景。晃动着的镜头犹如纪录片般真实,动态的拍摄风格营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将观众的恐惧感充分放大。

三、诙谐式的叙事留白: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所以能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发现和突转。”发现,是指发现原本隐藏的人物或人物关系,突转是与发现相承接的,主要指人物精神上的突转,以及戏剧形式的突转②。基于设置悬念、理清逻辑、迎合观众的目的,影视剧改编者需要打破小说文本中原有的事件顺序,重新排列叙事元素中的发现和突转。《法医秦明》通常以一个能强有力的、够引起观众强烈心理或生理反映的情境开场,比如,游野泳者发现水库无头尸、湖边惊现鬼火、路人在废弃工地发现被焚焦的尸体等,强调结果的不可避免性,然后跟随秦明从尸体或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出发回溯过去,再穿越到现在,或是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切换,抽丝剥茧般层层剥开案件真相,掘地三尺挖出真凶。剧中展现的侦破过程是曲折的,甚至是反复的,这使观众始终徘徊在案件真相的已知和未知之间,不断地产生心理预期又打破心理预期,当新的线索和发现使案件朝另一方向发展时,他们又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结局。《法医秦明》采用线性叙事与平行叙事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叙事节奏紧凑,逻辑推理严谨,通过合乎情理的情节突转凸显人物剧烈而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戏剧结构中的发现与突转,使剧情极富张力。

然而,悬疑侦破类电视剧毕竟不是恐怖片,连续不断的密集叙事和恐怖气氛的持续营造会使观众感到疲惫和窒息,叙事中的停顿或留白能使观众紧绷的神经得到松弛,也会使剧情更富有层次感。叙事留白是在故事叙述过程中穿插与故事本身的起承转合无必然联系的其他的轻松、诙谐的情节作为点缀,起到调节叙事节奏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网络剧《法医秦明》就很好地运用了叙事留白,在案件真相的“发现”过程中,在案件的“突转”即将出现时,调节叙事速度,适当穿插诙谐趣事,使剧情有松有紧,张弛有度。“铁三角”主角团因经常互相开玩笑、互相“拆台”,同时,他们作为并肩战斗的同事,又会因为彼此过度关心而产生啼笑皆非的趣事。比如,林涛好心撮合同是单身的秦明和大宝,而个性迥异的两人却不解风情,生出许多笑料。剧中除了案件的侦破之外,他们三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也是观众非常期待的部分,尤其是秦明和大宝的友情线—由“互相嫌弃”到“对彼此刮目相看”,再由“互相关心”到“为彼此不顾生死”,与众不同的是该剧并没有使秦明与大宝的战斗友情升华为真正的爱情,而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诙谐式的叙事留白调节了剧情的叙事节奏,使观众紧绷的神经和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放松,享受探案之外的生活乐趣,观众感受到法医和警察不再只是为真相连轴转的办案的机器,他们有欢笑有泪水、有爱有恨、有血有肉。剧中为了实现“叙事留白”的诙谐式“过度性的材料”又与原著小说有着较大的区别,改编者加入了符合当下观众审美与关注的插科打诨的笑料,比如“女法医相亲”、“性向遭误解”、“洁癖精与邋遢鬼”等元素,令该剧在延续小说本文纪实性的同时,兼具娱乐性。

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法医行业为题材的网络剧,《法医秦明》对文学作品《第十一根手指》的影像改编无疑是成功的,它赋予人物设定更显著的标签,以风格化的镜头运动突出了作品的纪实性,借助诙谐幽默的留白使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当然,该剧并非十全十美,其后期剧集的剧情设计和人物塑造略显单薄,贯穿该剧始终的秦明父亲的离奇死因以及后槽牙的伏笔并没有发挥令剧情“突转”的震撼效果,暴露了网络剧制作中虎头蛇尾的短板。然而瑕不掩瑜,《法医秦明》的总体创作使小说《第十一根手指》在主题性、结构性以及思想性上得到了完整呈现,其影像改编以视觉方式将文学象征可视化、使小说的核心冲突与隐喻的主旨更富戏剧化,能动地调整了人物设置、故事构造和表现手法以适应公众期待。从畅销文学到网络热剧,《法医秦明》将静态的、叙述性的文字以动态的、戏剧性的影像呈现,恰到好处地使文本以影像的方式获得新生,扩大了法医类现实题材的作品的影响力,让网络剧的创作视域由虚幻转向了现实。

注释:

①[美]约翰·M·德斯蒙得、彼得·霍克斯:《改编的艺术:从文学到电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47页。

②杨健:《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责编:刘原)

 

如何看待中国影评的洪荒之力

艺术的超越与超越的艺术

电视剧《青年霍元甲》央视首播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湄公河行动》:根据真实事件进行的艺术创作

中美电影“英雄”形象的价值观考察

何处是“江湖”:时代裂痕中的《老炮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