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新经济导刊

东北亚合作:振兴东北的更大视野

作者:文/姜疆
东北亚区域开发合作正在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东北振兴提供了巨大的契机,而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也将给东北亚区域合作注入活力

东北振兴和东北亚区域合作,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当前,东北亚区域开发合作正在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东北振兴提供了巨大的契机,而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也将给东北亚区域合作注入活力。

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于振兴东北的重要性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62号文件),就积极应对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提出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指出,这些举措的重要特点是“近期可操作可实施”,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7号文件)的细化、实化和具体化。

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全面启动实施的今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7号文件)计划,到2030年左右,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而“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在扩大开放合作与打造重点开发开放平台方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62号文件)特别提出:支持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东北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规划建设中俄、中蒙、中日、中韩产业投资贸易合作平台,加快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

东北振兴和东北亚区域合作,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振兴东北战略将给东北亚区域合作注入活力,而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于振兴东北也非常重要!

2014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均位于全国后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我国东北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增速急速下降,既有外部因素作用(如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等)也有长期积累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如产业结构失调、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惯性思维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滞后等)。

而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如今存在的几大问题中,优势传统产业衰退风险增大,被认为是存在的首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相关研究指出:在市场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东北地区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优势传统产业增速明显回落,企业开工不足,而汽车、农产品加工业、林木加工业等产业增速也出现放缓趋势。并且,随着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或“走出去”,东北优势传统产业的地位相对下降,直接面临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国家等低成本的挑战。此外,优势传统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创新力不足。同时,无论是从区域层面看,还是从城市层面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若不尽早采取防范,或将难逃产业衰退的结局。

相应地,对于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思路建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首先提出的第一条就是,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对外输出产能,延续产业竞争优势。

一方面,依托本地骨干企业、优势资源或自主创新成果,吸引国内外关联配套产业转移,支持中外合作产业园区落户东北。而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国内很多地方工业产能全面过剩的问题,加大支持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建材等行业领域中具有领先优势企业抱团“走出去”,到海外设立产业园区,承接国内生产线转移,并将市场网略进一步扩展到海外,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

“坚持开放合作的思路,积极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企业在俄远东地区合作设立生产基地,将东北的制造能力与日、韩技术优势结合起来,联手开拓第三方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相关专家提出。

在东北亚地区,俄罗斯、蒙古拥有丰富的资源,日本、韩国有技术和资金,中国的经济力量在持续增长,对外投资和贸易的能力也都相应地显著增长,各方的经济要素可以在此汇聚产生聚变效益,可以成为全球的经济金融贸易的集散地,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分析说,“中俄两国的经济体量比较大,边境互联,加强中俄之间的合作,利于双方;而韩国的制造业和国际贸易能力非常强,东北又是一个老制造业基地,面临转型升级,通过中韩合作,无论对中国东北的振兴还是对韩国拓展国际市场都非常有利。”

布满荆棘的道路 难能可贵的共识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和推动多国共同开发图们江三角洲,标志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很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也在加快,可是,相形之下,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却显得不尽如人意。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东北亚区域开发合作,一直将参与东北亚区域开发合作视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不仅东北振兴“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均明确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而且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指向更加明确的区域开发规划,重点部署东北亚区域开发合作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将连接中、俄、蒙、朝的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以及其他跨境经济合作项目确定为该地区的合作开发重点内容。《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则进一步明确部署了我国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

可是,经过近20多年合作开发,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尽管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那么,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而言,为何东北亚的区域合作进展迟缓,问题的症结何在?

政治方面,东北亚区域合作遭遇着重重困难,合作的氛围难以形成,共识难以凝聚。朝鲜的不开放状态对其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为构成极大制约。

经济方面,俄远东地区远离该国政治经济中心,俄联邦政府对其关注和投入相对不足,使得这一地区的发展长期游离于国家战略之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远东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该地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欠账很多。

体制方面,通关的便利化程度低,制约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俄远东地区还对来自中国的一些投资或劳动力输入设置了重重行政障碍,行政机构在执法和业务推展过程中也存在种种腐败现象,投资软环境不佳。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长期积极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开发的努力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连接中、俄、蒙、朝的东北亚国际大通道部分路段迟迟没有启动建设,部分路段和港口则一直处于“通而不畅”的状态;许多中俄跨境合作项目进展缓慢,部分规划项目甚至处于搁置状态;大图们区域合作开发也乏善可陈,不仅各领域合作没有取得实质进展,而且一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大力调整合作机制。

专家指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入重大调整时期,在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是主流趋势。但是,冷战格局遗留的一些问题仍没有解决,地区安全与信任机制十分脆弱,存在一系列影响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冲突和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东北亚地区国家加强沟通、协调和合作。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国家发展战略的互动对接,有利于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建立亚洲经济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特别是,中国提出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将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东北亚终于迎来大机遇

可喜的是,当前,东北亚区域开发合作正在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其中最主要的是俄罗斯将更加重视远东地区开发和推进能源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努力。尤其是,俄罗斯一改迟疑、保守的姿态,积极加快实施远东大开发战略,规划在远东地区设立14个跨越式经济发展特区,特别是实施国际自由港政策。

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蒙古“草原之路”战略对接,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俄罗斯大力推进远东开发,韩国提出“欧亚倡议”,中韩FTA正式签署生效,这些均为区域合作创造了有利契机。

特别是,一直制约图们江区域合作的机制问题,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中、韩、俄、蒙四国一致决定,将“大图们倡议”升级为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从而推动图们江区域合作更加务实,更加具有法律约束力。此举必将对东北亚区域合作,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现在,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全面推进,同江铁路大桥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面向东北亚区域的开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黑龙江省及内蒙古东部沿边开发全面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在黑龙江,百年口岸绥芬河,打开龙江出海口,发挥毗邻俄东方港、纳霍德卡港的优势,既常态化运营了“中俄外”模式的跨国联运,也在“中俄中”模式的内贸跨境运输上开创了崭新局面。

如今不论是出口到韩国、日本或欧洲国家,还是运往上海、广东、宁波等国内东南沿海港口,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摒弃了以前海运只能走大连港和营口港的传统模式,选择自绥芬河市出境,“借港出海”。

在吉林,因“借港出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打通了对外开放通道,东北的很多物资可以从珲春“借港出海”。这是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一步棋。近几年,珲春的口岸过货量和人流量分别在以年均80%和20%的速度增长。

2013年12月,珲春—马哈林诺铁路口岸恢复国际联运。自班列开通以来,货运量几乎每年翻番增长。2014年,货运量达到60万吨,2015年在100万吨以上,2016年的目标是200万~300万吨。目前,已有多条从这里出发,经由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到达日韩的陆海联运航线开通。珲春市近年来先后开通了中俄韩、中俄韩日等陆海联运航线,都是经过扎鲁比诺港进行中转,这些航线现已成为连接日本海沿岸各国的“黄金航线”。

另一边,珲春经朝鲜罗津港至我国南方沿海城市的“内贸外运”跨境运输通道获得国家批准。从朝鲜罗津港起航,在海上航行980海里,大约3天后就能抵达上海浦东港码头,比境内运输节省了2天时间,这极大地降低了东北地区物资运往长三角的价格。自去年6月开航以来,这条通道保持大约每月3个航次的频率。

目前,在原有仅限于允许运输煤炭的基础上,增加了粮食、木材和铜,抵达进境口岸在原有上海、宁波的基础上增加了黄埔、泉州、汕头和洋浦。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东北地区依托口岸和通道,正在改变东北远离市场的劣势。一方面,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形成“两横一纵”的出海大通道(即“满洲里——哈大——绥芬河”、“满洲里——长吉——珲春”两横和“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一纵),通过铁海联运的方式将东北亚与欧洲市场贯通起来,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和降低了物流成本,也改善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内陆开放的条件,进而加强了中、蒙、俄三方的经济联系,促进地区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主动面向俄远东地区开放,继续推进口岸建设,从北、中、南三线铺设跨江公铁大桥,对接俄远东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加工贸易产业。

东北的物资从朝鲜罗津港起航,在海上航行980海里,大约3天后就能抵达上海浦东。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

4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7号文件)提出,支持哈尔滨建设面向东北亚地区的航空枢纽,研究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62号文件)明确,支持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而吉林省政府日前正式批复《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作为我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将打造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以此助力东北亚区域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

推动区域内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相关专家还建言:一方面,加快东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别是黑龙江对俄罗斯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建设,以及黑龙江、吉林与俄远东地区开展陆海联运合作,逐步改善东北地区工农业产品外运的物流条件。另一方面,由东北三省组建共同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平台,继续推动东北区域内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别是跨省高速公路、桥梁、铁路等建设,实现高速公路网覆盖到所有的县。

深化资源优势共享方面,《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5》提出,实施蒙、俄资源异地加工转化战略,继续推进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蒙古煤炭、有色等资源输出线布局,改善吉林、辽宁铁路沿线石化、天然气、煤化工等项目资源供给条件;加强政策协调,实施产业资本“走出去”,扩大对俄远东地区种植业、蒙古畜牧业的投资,将农业资源优势与国内市场和加工能力结合起来,不断培育竞争新优势。

构建对外开放的创新平台,也是新一轮振兴东北可以重点突破的领域。

继续发挥现有的综合保税区、口岸等特殊海关监管区域的作用,承接东北亚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是有力的抓手。而集中建设一些综合功能强、配套服务完善、符合国家战略意图的海外产业园区,承接“走出去”的企业,将产业输出与政策输出、技术标准输出、要素输出、产业生态输出结合起来,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亦是可行的举措。

现在,吉林长吉图正在谋划建立长(春)珲(春)—哈(桑)跨境合作区,依托俄哈桑跨境物流园、长春综合保税区、珲春出口加工区三个特殊功能区,建立起联动机制,加快集聚发展。

黑龙江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表示,哈尔滨将充分发挥哈尔滨新区、综保区以及哈尔滨产业园等产业合作平台作用,加快建设对俄跨境加工产业基地,拓展东北亚的路海联运新通道,吸引更多的外向型产业和资金落户哈尔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而抓住《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机遇,加快中韩自贸区核心区建设,设立中韩产业园,面向全球招商,吸引一批外资企业入驻,开辟中韩和世界市场,也将是构建对外开放的创新平台、开创国际合作新格局的重要内容。

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生效之后,各地都在积极寻求扩大中韩合作的领域和空间。目前,吉林省正在积极向中央政府申报建立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中发7号文件),也明确提出选择适宜地区建设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从比较优势和自身特点上考量,在吉林省设立国家级的中韩国际示范区非常必要也十分可行。截至2015年底,韩国在吉林省投资企业已经达到了626家,排在投资国的第一位。长春市以及延边州等地的中韩产业园建设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许多相关专家还呼吁,依托口岸优势,在东北地区布局建设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吸引俄罗斯、韩国、日本、蒙古参与,共同打造东北亚区域高度自由开放的平台。

2014年、2015年,东北3省的经济增速均位于全国后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回落。

中俄两国的经济体量比较大,边境互联,加强中俄之间的合作,利于双方;而韩国的制造业和国际贸易能力非常强,东北又是一个老制造业基地,面临转型升级,通过中韩合作,无论对中国东北的振兴还是对韩国拓展国际市场都非常有利。

 

瞄准消费升级 中国首款轿跑SUV众泰SR9上市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纳入制造强国战略

互联网思维与范式转变

以智能制造作为新经济主攻方向

VR+旅游 引爆旅游模式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