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在不同的牛肉制品中,“雪花牛肉”又叫“霜降牛肉”,大概应该是品质最好、售价最高的种类。雪花牛肉的口感细嫩,风味浓郁,肉的纤维之间分布着大量脂肪,红白相间,宛如大理石的花纹,十分的漂亮,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生产出“正宗”的雪花牛肉有着严格而苛刻的要求:特定品种的牛、特殊的养殖方式以及产地,这类似于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不管是从生产成本还是供需关系,使得正宗“雪花牛肉”的价格昂贵到高达几百甚至上千元每斤,只能以奢侈品的形象存在。
不过,在中国市场上,“雪花牛肉”的爱好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更普通的渠道来消费,但多数贴了“雪花/霜降牛肉”标签的牛肉实际是人工造出来的。
中国所售“日本雪花牛肉”都是假冒
日本,是雪花牛肉的主要生产国,但其实在中国市场上的雪花牛肉没有一片来自日本。
因为检疫的原因,中国没有批准从日本进口牛肉,所以除非走私,市场上的牛肉自然就不应该来自日本。只不过,这些产品依然以“正宗雪花牛肉”、“日本霜降牛肉”的名义销售,而且它们仍是“口感细嫩,风味浓郁”。
其实,日本之外的其它国家也会生产类似“雪花牛肉”的产品,如中国的“肥牛”、美国的“大理石牛肉”、澳洲和 新西兰的安格斯雪花牛肉。它们虽不是正宗的雪花牛肉,但其生产成本仍旧不低,也属于牛肉中的高档。“雪花牛肉“的魅力源于其中的脂肪,那么人为地往普通牛肉中注入脂肪,是不是也可以获得相似的风味和口感呢?
“山寨”雪花牛肉,其实是一门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事情,有许多相关的研究和专利,在注射什么、如何注射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学问。因此,消费者认为“中国的奸商”是通过注射来冒充雪花牛肉,这也是抬举了他们。其实,通过注射脂肪来“人造”雪花牛肉并非中国人的发明,最早源于日本。
一般而言,厂商先把牛肉中的脂肪用乳化剂分散成细小的脂肪颗粒,然后在配以保水以及增加风味的成分,并用专门的注射机器按照一定的深度和密度进行注射,最后进行速冻。这样得到的“山寨雪花牛肉”与真品有明显的差别,仍不能“以假乱真”。因此,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烧烤等烹饪,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就难以区分了。
不管如何加工,假冒就是假冒。这对于花了高价的消费者来说是一种造假和欺骗。对于商业欺诈,毫无疑问是应该严厉的打击。
假冒“雪花牛肉”并无危害
不过,仅从食品技术的角度,这样的“山寨牛肉”算得上是技术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是基于安全、营养、美味和价格。“人造雪花牛肉”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如何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通过注射把普通牛肉变成“雪花牛肉”并不会产生危害。它们跟真正的雪花牛肉相比,只是增加了普通的食品加工步骤,一般不会引发安全性问题。
而营养方面,注射进去的脂肪和其他的乳化、保水成分只是增加了脂肪含量,算是“降低了”营养,但并不改变其本来的营养成分。不过正宗的雪花牛肉也含有很高的脂肪,其营养价值并不高于普通牛肉。
在风味方面,虽然 “人造雪花牛肉”能够被资深食客分辨出来,但能够让多数消费者吃得满意,说明它在味道口感上还是相当成功的——至少是介于普通牛肉和雪花牛肉之间,而且是比较靠近雪花牛肉了。
价格是假冒与正宗的关键所在,但这需要消费者见仁见智的理解。与正品相比,不管其价格的高低,都是造假和欺诈。但如果不宣称是“雪花或霜降牛肉”,只宣称“牛肉”或者“加工牛肉”,那么不管销售的价格高低,都是合理合法的。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有很多“传统产品”都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来走入寻常百姓的餐桌。但不管是坚持情怀而高价,还是只要物质属性而低价,这都是消费者的合理选择,前提是商家不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