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心理与健康

糖果记忆

作者:文/马亚伟
我写文章总是不自觉地用一个比喻—像孩子得到糖果般欢喜万分。我明白,现在的孩子会觉得“得到糖果欢喜万分”不可思议。但是,那种糖果带来的巨大惊喜对我却是深刻的,强烈的,不光是味蕾上的记忆,还有岁月深处的感怀。

上个世纪80年代,孩子们的零食很少,平时是吃不到糖果的。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比如过年过节,或者逛庙会的时候,要不就是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们才能享受到糖果的美味。即使过年时,糖果也不能一次吃个够,要细水长流地享用好长时间。

小时候,我的衣服口袋总是特别大,可里面空空的,没有什么东西可装。有一次逛庙会,爸爸给了我一毛钱纸币,那对我来说就是一笔巨款,我把钱藏到最里层的口袋里。谁知,在我疯跑的时候,一毛钱不知什么时候跑丢了。我吓得哭了起来,于是,我沿着走过的路来来回回寻找。找了好几遍,真的在墙角处找到了那一毛钱!失而复得的惊喜,让我作出一个重大决定:花上一分钱买两颗水果糖!

水果糖到了手里,我反反复复地看,连包装纸上的图案都细细看过。我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把糖放到嘴里。甜味迅速弥漫开来,满口的甘美之味。我慢慢含着吃,为的是让甜味在嘴里多停留一会儿。水果糖在嘴里来来回回转,碰撞牙齿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多么美妙!有时,我还会把含着的糖吐出来,重新放到糖纸里,等过一会儿实在馋得厉害时再吃。一天的时间,水果糖终于被我含化了,可余味还在,能美上好久。最后,我再把漂亮的糖纸收藏起来。那个年代,拥有的糖纸多,也是一种荣耀。

有一次,从城里来了一位姑姑,分给我们每人一颗牛奶糖。那是我第一次吃牛奶糖,甜中带着香,实在是天下最美的味道!我把牛奶糖咬成两半,一半自己吃,一半包起来,拿回家给妈妈吃。妈妈看到我带回的半块牛奶糖,欣喜得眼泪直流:“闺女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妈了!”其实,妈妈的眼泪里还有辛酸:她没有钱给我买牛奶糖,她心里难过。后来的日子,妈妈劳作更辛苦了,总是对我说:“挣了钱给你买糖!”买糖,成了最大的奖赏。

如今我总是想,糖果的诱惑,除了味觉上的,还因为它是一种奇妙的隐喻,代表着人们对甜美幸福生活的向往。糖,是甜的,在苦日子中浸泡的人们多么渴望甜味儿啊!糖,也成了一种憧憬和希望。

岁月的潮水推涌着我不停前行,可蓦然回首时,总会看到糖果的记忆像珍宝一样,闪烁在记忆之河中。那是一段难忘的历史,也是心中不灭的憧憬。

多年过去了,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各种美食美味都可以尽情享用。孩子们有的是糖果可吃,各种口味的,各种牌子的,五彩斑斓,像一张幸福拼图,怎样都能拼出甜美的味道。可是,越是容易得到,好像越不懂得珍惜。

我要把有关糖果的往事讲给孩子们听。对糖果的渴望,代表着我们对清甜甘美生活的孜孜追求。对糖果的珍惜,会让我们懂得感恩和惜福。

 

节后扎堆离婚,夫妻为何而战?

低龄留学

心理行囊,打好包了吗?

“小别离”误区多,家长如何避免

大脑、心灵与身体之旅

幸运人生三步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