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滴滴”?也许想多了
以摩拜单车为首的共享单车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而业内对其市场预期也非常高。原因很简单,共享单车的使用非常廉价,短途的开支甚至低于公交车,而且非常自由,机动车不能去的地方,共享单车也能随意进入。而对于一部分都市白领来说,共享单车还满足了他们在闲暇之余锻炼身体的需求,让他们能够获得满满的安慰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后不久,甚至都不需要去培养用户适应这一新生事物(用户消费习惯其实已经被阿里巴巴和腾讯给培养起来了),就迅速在各大城市蔓延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单车对于出租车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在上海这种共享单车普及的城市,对很多出租车司机直言,目前跑长途受到了快车的冲击,而跑短途则直接受到了共享单车的冲击,这甚至导致了不少出租车司机纷纷离职另谋生路。但是,因为共享单车的火热就能直言它将成为下一个“滴滴”?这恐怕想得有些多。
共享单车,只是看起来很好
共享单车市场的一个最大问题,就在于应用场景少,损耗率高。虽然它很方便,即取即停,但是一遇到雨雪或者高温天气,使用率就会大幅度降低。而且基本上共享单车没有什么人来维护,且常年暴露在室外环境之中,风吹日晒之下,损耗率可想而知。
不过对于共享单车平台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并不是天气,而是人。2016年12月初,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针对闵行区首起摩拜单车失窃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将共享单车搬回家的韩某作出拘役三个月,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1 000元人民币的判决。而这,仅仅是共享单车自上市以来所遭遇的一系列乱象中的一小部分。
在各地,共享单车要么被他人用自行车锁直接锁住,成为了“私人单车”,要么被恶意损毁,甚至被抛入河中。某些不法分子甚至在共享单车上贴了伪装二维码,引导他人将车费转移到自己的账户中去。共享单车由于缺乏维护人员,在发现这些问题时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予以解决,甚至找不到始作俑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造成损失。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新生产业,在用户体验共享单车的过程中,遭遇到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如何界定用户和共享单车提供方之间的责任,这也是一个很值得考量的问题。可以说,共享单车所存在的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那么整个共享单车业就很难得到更大的发展。
共享单车,未来何去何从?
共享单车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很多都是对人性的直接拷问。但人性这种东西,很难通过外界的感化而有所改变。只有制订合理的策略,才能让共享单车平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在这一点上,作为整个行业的先行者,摩拜单车和ofo显然有更多的心得。比如在成本控制上,虽然摩拜单车采取了一些加固措施,理论上的成本显得更高,但实际上由于它采用了自研自产模式,所以对于成本风险有更真实的反馈。而且在采用了加固措施之后,摩拜的实际损耗率要远低于ofo。不过,ofo也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案,其每辆自行车成本仅在300~400元人民币左右,这意味着ofo的市场一旦铺开,它的成本优势就会凸显出来。
其次,在车锁设计上,摩拜单车采用了难以破解的电子锁,这显然要比ofo的机械锁要来得更有优势。但是电子锁的高故障率有时候反而会限制用户的增长,所以在升级更新了自己的机械锁之后,ofo拥有了更多与摩拜单车叫板的本钱。从摩拜单车与ofo之间的竞争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企业正在走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上,而之后谁的路线能够被证明是成功的,时间很快会告诉我们答案。
在以摩拜单车和ofo为首的共享单车竞争过程中,另外一个领域的竞争也随之开启,那就是单车制造业。对于目前的共享单车企业来说,要么是像摩拜单车这样,大包大揽,自产自研,要么是像ofo这样,寻找合适的厂商提供硬件支持。而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前者对于起步资金的需求比较大,对于这个日趋走向红海的市场来说,很难想像还有人会投入这么大一笔钱,而后者则很难做好成本控制。比如ofo前段时间与700bike的合作,由于700bike单车产品的价位在1 499~7 899元人民币之间,比目前ofo的主流车型要高出不少,ofo要用什么办法来调解矛盾?不论如何,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移动互联网市场来说,是一个新的热点所在,它如果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将会对未来不同领域的共享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只是就目前来看,限于种种条件制约,我们还很难说是不是有人能够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