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考古水平的提高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埃及金字塔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步揭开。
金字塔成长史
在考古学家眼中,金字塔与外星科技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们接触了太多的埃及金字塔,甚至能清晰地整理出当初金字塔是如何发展成我们今天眼中的金字塔的。
首先是距今约6000年前,古埃及人尝试在国王贵族墓葬中使用了“马斯塔巴”这种形式,也就是在地面或者岩石上挖出墓道墓穴,上面用尼罗河淤泥晒干的泥砖或石头搭建长方形的墓室建筑,这时候的地上建筑还只有一层,模仿的是墓主人生前的房屋。后来,有国王为了显示他的鹤立鸡群而将一层的“马斯塔巴”上面加盖了一层又一层,逐步形成了阶梯状的叠加版“马斯塔巴”。为了确保上面加盖的部分不倒塌,自然就要把上面的“马斯塔巴”逐步缩小。
大约在4600年前,埃及第一个具备金字塔雏形的墓葬出现了——左塞尔金字塔,这是埃及古王国第三王朝时期的国王金字塔,它是一座由六层叠加的“马斯塔巴”构成的阶梯状金字塔,首次采用了石块堆砌,高60米,墓室则布置在金字塔下面27米处。
左塞尔的开创性建设让后世的法老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就在他的金字塔完工之后不到50年,后继的第四王朝法老斯奈夫鲁是个狂热的金字塔爱好者,他为自己有一个理想的墓葬而先后修了三座金字塔。随着这三座金字塔被后世学者发现,彻底确定了金字塔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努力而不是外星人的技术转让。
斯奈夫鲁修的第一座金字塔是麦登金字塔,原计划修90米高,结果现在留下来的遗迹只有65米高,风化显然没有这么大的威力,实际是因为这个金字塔中途出了问题修塌了,剩下的残骸就这样被放置了4000年。随后斯奈夫鲁又修了达舒尔金字塔,这个超过100米高的金字塔很丑,因为它的边缘线由于中途更改设计而不再是直边,外表看起来就像一个短粗胖子临时嫁接了上半部的金字塔。学者推测,很可能是起初设计的下半部分角度过陡,施工人员发现有重蹈麦登金字塔覆辙的危险,所以临时调小了上半部分的角度。不用说,这么丑的金字塔,法老肯定是不满意的。最后施工人员完成了104米高的红金字塔,这才是法老满意的墓穴。
也就是在几百年历代埃及法老的不断试错基础上,第四王朝最大的金字塔——140米高的胡夫金字塔才出现了。
被法老遗弃
金字塔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盛极一时,尤其是第四王朝时更是发展到顶峰,但是随后就逐渐衰落,在埃及中王国时期就不再作为法老陵寝而继续修建了。
这其中,直接因素就是金字塔过于高大显眼,法老们修建金字塔的初衷是想让自己的坟墓也让人觉得高大进而产生敬畏。结果在实际历史演进中,由于金字塔过于高大显眼,很容易发现,也就成了奴隶起义军和盗墓贼们的首要目标,至今埃及金字塔大部分保留而墓室内则空空如也,正是因为金字塔太明显了,防盗标准太低,几千年时间下来足够人们把里面所有东西都搬空了。后世的法老们吸取教训,宁可把自己的陵寝偷偷埋进国王谷里面隐藏起来,也不愿意盗墓贼轻而易举发现他们的陵寝。
另一方面,埃及古王国时期强大的中央集权被中王国时期的法老与贵族和宗教祭司的互相制衡妥协所代替,法老一则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来搞这种大规模工程了,二则宗教祭司也需要更多的钱投入神庙建设,法老个人的陵寝问题只能放弃。同时,中王国时期建筑技术实际上是比古王国时期进步的,法老通过内部精细化修建,已经不需要非得建筑高大的东西来震慑人心,高大的金字塔也就失去了其社会功能。同时,金字塔的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低,几百万吨巨石堆砌出的巨型建筑,其室内可用空间其实非常有限,这也不符合后世法老们对于“死后生活”的更高要求。
法老对金字塔的放弃过程,跟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演进也有一点相似之处:秦汉到隋唐时期,巨大的夯土台基建筑是古代建筑的重要形式,比如秦始皇的阿房宫、曹操的铜雀台和唐朝的大明宫。但是随着木工技术的进步,逐渐不再需要用单纯的夯土来凸显建筑物的王者气派,木制和砖石结构的建筑依靠其精确复杂的结构,一样可以执行这样的功能,而且更省钱、更有效同时也舒服,于是我们看到了大报恩寺、紫禁城等更好更精巧的建筑。
需要额外指出的是,修建金字塔一类的巨型建筑并不是古埃及一家的专利,北美洲玛雅金字塔、南美洲印加金字塔和更早的纳兹卡泥土金字塔,都是分别在各自独立区域内发展出来的同类建筑,其具体功能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通过制造巨大来震慑人心都是相同的基本功用。而当这种巨大可以通过更灵巧的方式来实现时,工期漫长而又靡费极多的金字塔,也就走到尽头。
(责编:石磐)
左塞尔金字塔一般被认为是埃及历史上第一座真正的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