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财智

网约车之变:滴滴的突围

作者:文|《小康》记者 刘源隆
在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眼中,中国出行市场是世界上最富挑战性、最复杂,却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而现在,除了需要面对本土和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之外,滴滴还需要面对不断更迭的政策变化

网约车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网约车队伍鱼龙混杂,监管部门与网约车平台信息沟通不畅,司机个人信息、司机乘客数量、平台纳税及营运情况等数据无从掌握。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以拒赔,网约车平台只能兜底;网约车数量无从掌握。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

今年,随着神州专车正式获准挂牌新三板、易到获得乐视投资起死回生、滴滴与优步中国完成继快的打车之后的第二次合并,出行领域的共享经济显得热火朝天。

可是一纸新规的出台,让网约车的2016年增加了变数。

2016年10月8日,北京、上海、深圳几乎同时发布网约车新规草案,直接针对滴滴打车司机的准入门槛,滴滴司机必须是本市户口,同时运营车辆必须满足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等等相关规定。

伴随各地政策落实的严苛限制,网约车的火热在年末开始降温。

网约车该不该严格管控?

面对新政的出台,滴滴、神州、易到等公司均作出官方回应,表达对于新政的支持,每家的措辞也都不尽相同,只有滴滴表达了自己对于各地政策的担忧,并以自己巨大用户量与“共享经济”的大旗,希望各地方政府“高抬贵手”。显而易见,一家独大的滴滴是受新政影响最大的企业。然而,各地出台的政策并没有如滴滴的心愿。

在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眼中,中国出行市场是世界上最富挑战性、最复杂,却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而现在,除了需要面对本土和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之外,滴滴还需要面对不断更迭的政策变化。显然,这才是滴滴在出行下半场遇到的最大挑战。

而一些网络红人大V,诸如张维迎、周其仁等,也发声表达对于各地网约车新政的批评,认为这些要求太过严格,是对“共享经济”发展的掣肘。

网约车的确相较传统出租车行业更加方便,那政府就不应该管了吗?而且,滴滴真的属于“共享经济”吗?

同济经管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褚大建分析说,“共享经济”英文的原意是指“协作消费”。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C2C的汽车分享的前提条件:一是用存量小汽车进行分享,而不是增量;二是兼职做汽车运营服务,而不是全职。“滴滴被怀疑,是因为只有很少部分是符合标准的分享车,多数是变相出租车。”而他更是直言:“从严格意义上讲,滴滴里面虽有符合分享经济本质的部分,但更大部分是冒分享经济之名,行出租车之实,将“黑车”正式化,抢正规出租车司机的饭碗,这其实是与分享经济的内涵背道而驰的。”

滴滴出行目前最主要的几个业务,滴滴出租、滴滴快车、专车和顺风车,除掉最后一个之外,前两者大部分都是“专职司机”,这与出租车公司主要的运营模式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司机拉客、平台分成。

所以,地方政府出手管制滴滴,其本质是在限制出租车的数量,减缓拥堵恶化。这跟北京和上海要求出租车司机必须是本地人、本地牌照并没有任何不同。

挑战 面对新政出台,滴滴、神州、易到等公司均作为正面官方回应,在表达支持新政的同时,也正在做好迎接挑战的姿态。@视觉中国或将告别滴滴快车

网约车新政的推出,让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然而网约车的落地之路,注定不平坦。特别是滴滴业务单量最大的快车,可能面临一次致命的打击。

从目前各地政策来看,要求网约车必须是B级以上的车辆,在车辆的配置上必须高于普通出租车,提供WiFi、纸巾等服务,而且还限制车辆数量,甚至明确规定网约车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等。

很明显,用网约车的准入标准来规范,那么市场上现有的快车基本上将“全军覆没”。

一直以来,在滴滴组成中,快车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地方政府对出租车行保护主义政策,那么必将会限制网约车数量以及准入门槛,等于是降低滴滴快车数量。

其次,新政还要求网约车进行认证并且按照公里数或者年限实现强制报废。这是很多加入滴滴的车主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果进行网约车认证,那么私家车的属性就将会发生变化,对于很多车主来说,加入滴滴平台只是为了兼职获得一些额外收入,并非作为全职。网约车也实施按年或者公里数强制报废,则会导致用户成本上升,由于普通出租车多数都是10万以下,甚至是更为便宜的汽车,而部分网约车都是B级甚至是C级汽车,一旦按照年限或者公里数实施报废,那么必将会导致部分B级以上车主离开平台。

其实,新政明显就是想让网约车变成更为高级的出租车,提供差异化服务,避免直接与出租车竞争,但是滴滴的最大客群仍是快车用户,这部分群体是直接与出租车竞争的。

再次,长期以来,滴滴都是烧钱培育市场。收购快的以及优步中国,并且迎来了网约车的合法化,终于结束了长久以来的烧钱策略,滴滴急于实现盈利,已经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提高了用户打车成本。

滴滴能够实现快速成长,完全在于补贴,降低了用户打车成本,如果后期价格一再上调,那么用户还可能回归出租车平台,而出租车平台的优势在于安全快捷,不用等待,熟悉路段,可以快速将用户送到目的地。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滴滴快车面临的政策风险较大,滴滴继续以原有模式跟进的可能性不大,线下合作车辆的前景并不乐观。从滴滴方面来看,快车是用户基础最广的板块,承担着为软件引流的重任。因此,与快车的道别已经成为注定的事情。

但是,如果快车业务急剧缩减,滴滴很可能加大在出租车及城市其他出行业务的推广。

滴滴小巴悄然扩张

果不其然,12月1日,滴滴小巴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即日起,在北京五环的用户也可以叫滴滴小巴了。

这是滴滴小巴在今年6月上线后,首次正式扩张运营范围。继北京回龙观之后,新的运行地图中新增了天通苑、清河、霍营、西二旗、上地等片区。这片区域覆盖了联想、百度、中关村软件园等上班族集中的“地标”。主要解决用户短途出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例如从地铁、超市到小区,从地铁到公司等。

在最新版的滴滴APP中,滴滴小巴位于出租车和专车之间,比较显眼,车辆以7座的小面包和商务车为主。运营模式则有点类似于拼车,乘客在手机应用上发布乘车需求,司机接单后,系统会根据用户定位推荐上车点,司机到指定地点接到乘客后,再去下一个上车点继续接客,拼满乘客为止。每辆车在每个上车点只停留2分钟,乘客不到,此单则被认为无效。

据滴滴一位内部人士称,从一定程度上说,滴滴小巴可以理解为一个实验项目,所以在推出的初期,滴滴并没有对此进行大的宣传和曝光。

目前,滴滴小巴仍在试运营阶段,但在网约车新政的调整下,滴滴小巴的新业务必然也是其应对措施的一环。受网约车新政的影响,目前滴滴快车、专车的单量都有所下降,这也就不难理解滴滴为何在此时扩大滴滴小巴的运营范围了。实际上,滴滴一直想在巴士领域进行尝试,试图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去年,滴滴曾推出滴滴大巴业务,为一线城市早晚高峰出现的通勤族提供巴士服务,但大巴业务并没有给滴滴带来可观的收益,所以,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滴滴小巴可能会成为滴滴的重点扶持对象。

毕竟,对于滴滴来说,寻找新的出行需求、拓展新的盈利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滴滴与优步的对决

滴滴出行CEO程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行领域的上半场还没有完全结束,但下半场的确已经开始,上下半场是交错在一起进行的。而现在,滴滴的主场比赛已经打完,接下来会去打客场。程维口中的客场,指的是滴滴的国际化。除了此前与Lyft、Ola、Grab等海外叫车软件的合作,滴滴本周还宣布与安飞士巴吉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为超过3亿的中国用户在近17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境外安飞士以及巴吉的租车服务。

“我们坚定地认为除了在国内做各方面的竞争,我们也希望走出去。像华为一样,它一直在跟世界顶级的高手竞争,它不断成长。我们也希望滴滴未来十年能延续过去四年的成长,我们对竞争的态度是非常拥抱的。”程维说。

而在海外战场,滴滴还将面对老对手优步。

按照公开的信息,滴滴和优步中国的交易完成后,滴滴和优步全球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其中,优步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但拥有滴滴17.7%的经济权益。

而滴滴背后的终极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名叫Xiao-ju Kuaizhi Inc.(简称“小桔快智”)。作为滴滴境内公司的核心,“滴滴系”的旗舰公司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注册地在天津的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权益的互换和典型的VIE架构(可变利益实体架构)意味着,滴滴与Uber的竞合关系,无法消除双方在资本市场上的角逐。至少在美国,优步的光环会给滴滴的上市路带来不小的麻烦。除非滴滴改变VIE架构,回国内IPO(首次公开募股),但这无疑会抑制它的估值。

这种架构还有一层风险。那就是网约车的监管涉及复杂数据,本地监管部门要求所有数据都必须落在本地,服务器架设在本地,我国政府要求必须将这些公司的监管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既有对用户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考虑,也有对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考虑。而VIE架构,决定了一旦滴滴在美国上市,它在资本市场将面临中美两种监管体制的影响。

互联网行业往往是创新早于监管,但在发展过程之中,它又必须逐步融入监管。“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比大多数的互联网行业挑战要大一些,除了激烈的竞争、资本,监管是占很大一条。”

在这一点上,程维的态度反倒比较乐观。他表示,回顾过去四年滴滴走过的路,从禁止手机软件叫车、不允许加价、部分地区禁止高峰期使用打车软件,到2014年政府鼓励打车软件替代传统电话叫车,滴滴始终在做产品创新并逐步推出专车、快车、顺风车、移动公交。直到2016年7月,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在国家层面支持网约车发展的国家,这种趋势甚至是早于欧洲、美国的。

正如程维所言,滴滴一直在竞争与挑战中成长,成为今天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巨无霸。他坦言,对于新政的出台,很多人看到的是危机,而滴滴看到的是改革,是未来的机会和希望。

 

调结构促改革才是当务之急

金融周期下半场风往哪吹?

二孩来了

用“阳光厨房”守护食品安全

二孩来了,你还焦虑什么?

开启“二孩时代”的国与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