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的朋友圈不太一样的是,陈芸发现,2017年这个刚刚到来的公历新年掀起了一股“二宝拜年风”,多数都是未满周岁的萌宝宝,一脸懵懂持续霸占手机屏。二宝不仅成了拜年的颜值担当,而且还替代他们的哥哥姐姐,成为亲朋好友的新宠。
二宝,在新年频频出镜,不仅仅是出于中国人多子多孙多福气的传统,难掩家族添丁的欣喜,更显示出2016年,在人口生育政策上的“不平凡”。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此后出生的二孩均合法。在此前的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以157票赞成、2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写明“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伴随着第二个新生命的到来,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终成历史,然而此时,有激动、有喜悦,同时又有犹豫,独生子女似乎从政策早已内化为不少家庭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生育二孩的主力军——70后、80后甚至90后,很大一部分就是独生子女。如何习惯四口之家?身体、精力、经济、心理、规划……无一不需要做好准备。
“每一次妊娠都是一个挑战”
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作为北京市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中心之一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妇产科,在一周之内做了8台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手术,将命悬一线的产妇与胎儿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毫无例外,这8名产妇都是二胎妈妈,她们都是瘢痕妊娠。
“凶险性前置胎盘也是目前我们医生面临的最‘凶险’的问题。”北医三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张龑对记者表示,同样,这是产科医生所遇到的新问题。此前,执行独生子女政策时,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剖宫产后几乎就不会再生育,因此这个问题就“隐藏”了起来,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落地,难题自然得以凸显。
可见,孕前评估和早期检查至关重要。作为处理高危妊娠的产科专家,张龑建议,剖宫产的妈妈再度怀孕前,最好做个超声检查看一下切口愈合情况。“临床上有一种疾病叫切口愈合不良,也就是以前所称的子宫憩室。平时接诊时,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此类问题。”
陈芸曾经担心过,她第一次生产时因为紧急情况而不得不采取剖宫产,再度怀孕后,她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在6周时做了一次B超,当医生说孕囊离切口比较远,她才松了口气,“还好没长到切口上”。
对此,张龑也提醒道,剖宫产再次妊娠的孕妇,在怀孕6—8周时需要做超声检查,“孕囊离切口越远越好,如果长在切口上,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凶险性前置胎盘”。
张龑说,自从放开二胎后,接诊的不少二胎妈妈都超过了35岁。35岁,就像一个分水岭,这个数字标志着孕妈妈迈入了高龄的行列。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高龄,对于所有怀孕女性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妊娠,是一项“压力事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过了35岁,身体在代谢、血压、血糖等各方面的抗压能力肯定不如最佳生育年龄(注:25岁至30岁)。也因此,张龑建议,即便曾经生育过一个健康的孩子,再度怀孕之前,也需要夫妇双方做一个全面体检,以评估生育能力和健康程度。超声检查和TCT检查,也是女性怀孕前必做的项目。此外,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工作依旧不能放松,孕前三个月服上叶酸,一直服用至怀孕满三个月。
定期产检时,高龄妈妈往往会被要求做羊水穿刺或无创DNA,对此,张龑解释道,高龄怀孕的女性生殖细胞分裂能力往往不强了,生出染色体异常的孩子几率相对也较高,进行产前诊断就显得非常必要。“人体也像银行一样,每一次妊娠就像进行一次支取,钙和铁等的储备会有所减少,所以每一次妊娠都是一个挑战。”
不少二胎妈妈也发现了,现在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人比以往要多。对此,张龑说,2012年之前,我国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是沿用的美国ADA标准,先进行糖筛,不过的话再进行糖耐检测。而2012年以后,采取了一步法,这也导致了从前是5.8才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而现在则是5.1就变成了“糖妈妈”。“随着时代变迁,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研究发现,母亲孕期血糖在5.1到5.8之间的孩子,成人后发病率要比其他人更高一些。”张龑表示,这其实也给孕妈妈们敲了警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
适应 如何习惯四口之家?身体、精力、经济、心理规划……无一不需要做好准备。@视觉中国“老大”不是局外人
生育第二孩子并非是母体做好了准备就能顺利成行的,二宝带来的冲击无疑对“老大”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力”。陈芸正在孕育第二个孩子,她的大儿子已经6岁。“我和老公打算要老二之前,就商量好了,一定要让老大尽早地参与进来,毕竟这是一个家庭的事情,老大绝不是局外人。”陈芸是在2016年10月怀孕的,在此半年前,她专门找了一天和儿子讨论生育二宝的事情。不出所料,从小系全家宠爱于一身的儿子晓航起初对此非常抵触,连连大吼“我不要弟弟妹妹”,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
诸如晓航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随着我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先后落地,不少新闻就曝出类似的情况,13岁的女孩以自杀逼迫父母放弃二胎,导致44岁的妈妈只得含泪同意;还有父母为了生育第二个孩子,给女儿写保证书——永远第一喜欢你;厦门一个10岁的孩子因为父母更爱二孩而频频离家出走……
亦有地方媒体调查显示,在3—15岁的被访孩子中,竟有超过半数反对父母生育二胎。显然,与父母的期盼不同,“独惯了”的老大们对于手足之情并不感兴趣,反而相当抗拒。
陈芸本就是心理学硕士,现在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并没急于给儿子贴上“自私”、“独”等负面标签,而是开始了一段心理建设的历程。陈芸给晓航买了一本德国性教育绘本《我从哪里来》,她和老公轮流给晓航讲解生命的奥秘。“千万不要让其他人告诉孩子,他/她就要有弟弟妹妹了,其中也包括爷爷奶奶等家人,一定是父母亲自跟孩子说。”陈芸说,这本绘本就是通过一个小男孩马上要有小妹妹的故事,讲述了小妹妹如何来到妈妈肚子里,如何在子宫中成长,妈妈的肚子会越来越大,直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陈芸说,从生命起源的角度帮助孩子接受新生命,不仅让孩子接受了性教育,而且还会让他逐渐放下心理防御。“他会明白,原来自己也是这样出生的,而未来的弟弟或妹妹也要经历相同的历程,而且他们一样都来自于同一对父母,天然的血缘亲近感也在建立”。
当然,陈芸做得远不止这些,她会带晓航去探望刚刚生育了二胎的亲朋,而且会引导他多去关爱小宝宝,激发起晓航的“小小男子汉”的责任心。终于,陈芸再跟晓航谈起二胎的话题时,他似乎自言自语地说道“有个小宝宝也挺好玩的”。不过,陈芸再次怀孕后,并没有放松心理建设的步伐,在挑选新生儿用品时,她会征询晓航的意见,当妈妈的肚子大起来后,晓航对这个胎宝宝越来越有感觉,每天都会跟他/她隔着肚皮说话,他希望这是个弟弟,能够跟他一起看漫威,跟他一起去“探险”。
当然,陈芸说,千万不能因为怀孕而忽略老大的感受,第一个孩子已经独享了很多年父母乃至祖辈的专宠,不要生硬地让孩子把爱分给二宝,这一定有个过程。“我不建议说‘以后让着小宝宝’、‘以后你的玩具都要给宝宝玩’之类的话,要充分尊重老大的物权,即便是老大穿小了的衣服或者不玩了的玩具也是如此。”陈芸说,无论对于老大,还是未来的老二,都要以尊重为先。
陈芸目前开始给晓航读《小小大姊姊》这本童书了,“这是一本从老大的眼光来看待二宝的书,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让老大提早明白,如何适应一个小宝宝,并且了解到父母并没有因为小宝宝的到来而减少对自己的爱。同时,这个世界上还多了一个与自己相亲相爱并且非常有趣的伴儿”。
二宝成本碰撞全职“红线”
自从“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网上便流传出一个是否生二胎的段子:第一,必须有相处好的公婆;第二,必须有能帮忙的爸妈;第三,必须有靠得住的老公;第四,必须有懂事的老大;第五,必须有足够的假期;第六,必须有能足够让你任性的钱。满足以上六点你就可以安心、放心、宽心地生二胎,否则建议慎重考虑。
其中,段子中“让你任性的钱”和“能帮忙的爸妈”似乎所言不虚。全国妇联儿童部发布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在发达省份和城市家庭中生育二孩的意愿相对较低,而“经济压力大”、“没有精力再照顾另一个孩子”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
39岁的于姗姗已经开始为未出世的二宝上幼儿园而发愁了。于姗姗的大女儿4岁半,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私立幼儿园读中班,每个月托儿费和伙食费加在一起共5500元。再过4个月二宝即将出生,于姗姗说,他们没有北京户口,公立园肯定上不了,只能选择私立园,“再过三年,私立园肯定会涨价”,她打听过,今年大女儿就读的幼儿园已经涨到了6000元一个月。
经济压力,是目前于姗姗最先感受到的。事实上,她家的经济收入还算不错,她自己在一家从事建筑设计的私企工作,虽然公司不大,但在业内也算得上有名气,作为人力资源总监,于姗姗一年能拿到大约15万的薪酬。她的爱人在一家知名网站从事广告经营工作,一年的薪水加提成也有25万左右。“之前从来没有仔细算过账,怀了老二才发现,用钱的地方会越来越多。”于姗姗告诉记者,每月近1万元的房贷加上大女儿的幼儿园支出,这已经大于她一个月的工资了,还不算未来孩子们要上的各种兴趣班以及吃穿用度的花费。
显然,在决定生育二孩之前,就应该做好理财规划。平安保险理财师杜先生告诉记者,首先,要重新规划家庭支出预算,可以制定一份家庭收入与开支表,摸清家庭财务状况,例如哪些是必须按时支出的,哪些是必须支出,哪些是可以重复利用而不必再度支出的等等。“这可以起到节流的作用,以此慢慢积累家庭财富。”该理财师表示。
当然,家庭要提前预留出一笔资金用于应对二孩到来后持续增长的家庭开支。孕产期间的花费是与平日不同的额外支出,而且必要,对于新生儿而言,出生后的角色就是一个独立的消费者了,奶粉、纸尿裤、衣物、儿保等等也会产生大量费用。所以需要从打算要二宝之时起就开始准备,或者强制储蓄,或者投资稳健的理财产品如定投基金、银行类理财产品,或者两者兼有。
正如于姗姗所忧虑的,教育是未来支出的一个大头,杜先生强调,要做好家庭的刚性开支的预算,除了房贷、车贷等,教育也囊括其中。他建议可以加强储蓄,每月固定存入一定数额的资金预留做教育基金。但是,杜先生也认为,这并非最优方案,需要承担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另一种方式则是购买基金定投类产品,但是购买比例不宜超过家庭资产的1/3。
除此之外,购买适合家庭实际情况的保险产品,例如重疾险、意外险等,也有利于家庭抵御风险和意外。不能忽视的是,除了为孩子购置保险之外,还要给家庭“顶梁柱”投保。
化解经济压力必然会与母亲全职产生一定程度的矛盾。但是,谁来带孩子这个问题又无法回避。不少老人对记者表示,已经帮助儿女带大了一个孩子,现在自己年纪也大了,对于带第二个孙辈,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全职,成为了不少二胎妈妈的心理“红线”,至于是否跨过,许多人仍处于不断纠结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表示:“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从事非农劳动的妇女因生育中断就业的比例不断上升,有的调查发现该比例已达到35%。如果妇女生育期的就业不能得到保障,很有可能在生育政策放宽之后,会损失更多妇女劳动力,尤其是城镇中的高质量劳动力,不利于充分挖掘劳动潜力。”
也有不少全职妈妈说,全职不仅意味着收入奖金社保全无,最可怕的是心中无法排解的焦虑,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小,与在职场打拼的爱人越来越没话说。对此,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陈芸建议,首先不要冲动辞职,“冲动是魔鬼,在全职这件事上更是真理”。“当然,如果深思熟虑后必须要选择全职,也要与家人提前做好沟通。”陈芸说,首先需要和老公一起商议全职的大概起始时间段,例如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妈妈就重返职场。再者,跟公婆沟通,讲明为何需要辞职,以及做全职妈妈的价值,避免产生“儿媳完全靠儿子养”的偏见。当然也不要忘了与自己的父母讲清楚辞职的原因,安抚他们的情绪,告诉父母自己并没有白白浪费了学识与职场经验,只是暂时将精力放在培养子女上,读的书学的知识同样有用武之地。
“在国外,全职妈妈甚至全职爸爸都不罕见。”陈芸说,要学着悦纳全职这个角色,这也是一种人生体验。既然全职是为孩子和家庭付出了更多的爱,那么就应该继续在家庭中巩固爱,不要让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只有爸爸和妈妈彼此相爱,孩子才能真正受到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