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问题来了:坐镇乐视36天的孙宏斌为什么没给乐视汽车投一分钱?孙宏斌对此的回答是:“汽车是另外一个故事。”汽车是什么故事?在笔者看来,它是一个需要实业承载而非有量产车上市就能实现自我造血的故事。
互联网企业造车热从2014年兴起,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发布会开了不少,情怀、愿景、商业模式也说了又说,但真正拿出业绩的少之又少,反倒是汽车公司造的车植入了很多智能技术。
事实上,在今年举行的CE S展上可以看出,互联网公司造车的热度已经减退不少。比如最先打出无人驾驶大旗的谷歌,已经把战略转向了打造以人工智能平台为核心,在不同平台转化不同产品的思路。于是,紧跟谷歌的百度也在今年的CE S展上推出了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 OS和Road Hackers平台,从吃、穿、住、用、行5个维度全面搭建智能硬件生态平台。
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公司已经把智能汽车纳入到人工智能战略的大框架下,他们要通过系统入侵汽车硬件,就像把Wi nd ow s植入I BM、三星、联想等电脑硬件中一样,通过快速迭代,让各种软件成为汽车产品的主角,至于造车这种“苦逼”又毛利低的事情还是交给汽车公司去做吧。
所以在智能汽车领域开始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汽车公司努力把车子造得很潮流、很前卫,奔驰、宝马、大众在CE S、北美车展上展出的概念车,在设计语言上分分钟秒杀互联网公司。所以仅从汽车外观与内饰的改造上,互联网公司很难颠覆专业造车一百年的汽车公司。
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纷纷向智能软件系统供应商的角色转型。这样,他们可以把同一个智能软件系统向不同的汽车公司兜售,从软件服务中赚取价值。你看CE S展上,百度既跟北汽签约又跟长安合作忙得不亦乐乎,深意就在这里。
当然,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互联网公司来抢生意。博世、德尔福、大陆乃至芯片公司英特尔都加入到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争斗中。汽车公司为了避免重蹈PC厂的代工命运,现在选择的策略是收购、联盟。最明显的例证是宝马已经宣布与英特尔、Mobi leye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而大陆则选择与特斯拉联手狙击Mobileye。
智能汽车的隐形江湖正在形成,汽车公司、互联网公司、零部件供应商三方都在为抢占人工智能下的汽车生活精心布局。但不管是选择合纵还是连横,有一点很关键,就是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自己专业的事做好,才有机会在重新洗牌的游戏中占据好位置。
执行主编executive editor-in-ch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