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健身气功

浅谈健身气功之静

作者:文 苏萍
健身气功就是把习练者的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三调合一的一种运动形式。只有三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时,习练者才能进入身心合一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静。动是因,静是果,动是手段,静才是目的;静能和,和能内外协调,静能让身体进入如同虚空的状态;平心静气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涉及到身心的各个方面,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项:

学练健身气功不可不敬。敬是敬畏天地,敬畏自然,自觉融入自然,与自然开合同频,能量互换,在运动中感受空气的流动,实现天人合一。敬是敬仰健身气功的博大精神,敬畏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哲学思想和蕴含着儒释道医等各家修身养性,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健身气功既强调人体自身的平衡与和谐,又兼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与统一。敬是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是谦虚谨慎的品德修养,是静心以观,诚心以求,虚心以受,潜心以研的求学精神。

健身气功的静与一般认为的安定不动的静不同,健身气功所要求的静是动中求静。所谓静,是指练功时思想和情绪要平稳安宁,排除一切杂念。但从本质上讲,人体生命活动的每一瞬间都是在不断运动中变化着的,因此练功时的静是相对于动而言的。健身气功是以静为主体,以动为用,要达到“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境界,动是从静中触发出来,但动的时候依然犹如静, 这是从动与静的关系上说的。若是从静的自身要求来讲,即是心贵静,而此“心”非心脏之心,而是指大脑、意识、思想等,因此心静,即脑静、意静、神静。练功是要求大脑入静思想集中,精神专一,心无尘念,直至虚静无为的神明境界,这样就可以使练功者精神内守于自身而不外越,慢慢地静到不用想动作而举手投足都合度的境地,此时练功者已达到形神合一的状态,即进入内家拳经中所说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

入静和放松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静是松的延续。松包括形体的放松和精神的放松:形体的放松主要是指把肌肉、肌腱、韧带、关节乃至内脏都放松,使相抗衡的肌肉、肌腱处于相对稳定、松弛的状态;精神的放松主要是指解除情绪上的紧张烦躁,使心理处于平和的状态。健身气功的松,应该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形体、呼吸、意念轻松舒适无紧张之感,姿势自然舒展,呼吸柔顺,意念导引,最终进入“引体令柔,导气令和”的状态。长期练习健身气功,可以对某些慢性疾病起到积极的医疗康复作用。通过对四肢百骸的旋转屈伸,抻经拔骨,牵拉人体各部位的肌腱、韧带,活动各个关节而令身体更加柔顺;通过引体的动作不断改善人体各部位的屈伸能力,增进柔韧性和灵活性,进而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与耐久性;通过形体的动作把姿势调整到最自然舒适的形态,来沟通全身的经络,使气血得以拥有一个畅通无阻的流通通道,从而达到“引体令柔”的目的。静中有动,外动内静,大脑越入静,神经兴奋程度就越低,骨肉就越松,调整和控制呼吸的能力就越强,细密、均匀、柔和、深长的呼吸能帮助身体处于舒适自然的状态,还可有效增强横膈肌的力量,更大范围地刺激按摩五脏六腑,促使气血顺畅。脏腑顺安,气血充足和畅,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让身心获得自由,恢复心脑的宁静。

所以静应当贯穿着健身气功习练的始终,正所谓“无形无象唯懞懞,心有灵犀一点通,道法自然万般松,虚静无为心中空”。

 

健身气功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扶持项目

2016年中国健身气功科学论坛在云南举办

全国健身气功站点“30强”汇聚春城总决赛

相约动起来 健康中国人

解读健身气功调心要素的新视角

五运六气与气功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