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音乐周刊

大腕唱电影歌再成热潮 电影圈又给音乐圈一条生路?

作者:未知

本刊记者/卢世伟 版面设计/孙玉倩

4月19日,那英、高晓松、黄晓明亮相北京交通大学,正式宣布由钱雷作曲尹约作词高晓松制作那英演唱的最新歌曲《默》,成为即将于5月1日上映的电影《何以笙箫默》的主题歌。之前,这部电影已经分别推出过两首推广曲,一首是张靓颖演唱的《You Are My Sunshine》,一首是主演黄晓明演唱的《何以笙箫默》。

如此强大的演唱阵容,只为一部电影作品,对于当下频频已告急、濒危的音乐圈而言,乍一看似乎有点令人咋舌,但事实上,这已经成为当下娱乐圈的一种新的趋势:所有大片都在找大腕唱主题歌推广曲,所有大腕也都在争取唱电影的主题歌推广曲。有乐评人戏言:20年后,电影圈再次给了音乐圈一条生路。



那英加盟电影主题歌本属偶然

那英坦言,会加盟《何以笙箫默》先是误打误撞,但事实证明又是天作之合。本来是高晓松收到一个年轻曲作者钱雷写的一首曲子,一听觉得特别好,就把它发给了自己在美国新收的一个80后女徒弟尹约,让她写一版歌词。尹约写完后,高晓松一看就赞不绝口,尤其是这几句:“我被爱判处终生孤寂,不还手,不放手,笔下画不完的圆,心间填不满的缘,是你!”

是你!看到这几句歌词,高晓松脑子里马上蹿出来的人,是那英,“这写的不就是老那嘛,必须由她来唱!”别看高晓松和那英认识已经20年,事实上在这首歌之前,他们只在18年前有过一次被掐死在摇篮里的合作。那时是那英主动找到高晓松帮她做一张专辑,歌都录好了,高晓松还记得其中有首歌的歌名叫《远远的北台37排》,但最终却被那英当时签约的香港唱片公司给否了,理由就是太文艺。这一次,高晓松大半夜地就用微信把这首歌词发给了那英,那英当时就觉得,这小姑娘下笔太狠了,“狠到好像她已经曾经跟我一样,跟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遇到的感情一样,受到过那么多的伤害,”俩人一拍即合,也终于促成了他们第一次真正有结果的合作。

高晓松说,在他们把这首歌都录好了,甚至MV也确定了用手语的方式去拍了,那英也约好了吴亦凡和廖凡两人来共同出演,正准备要发的时候,这时《何以笙箫默》的电影方找过来了,他们之前曾找了美国老作曲家,然后也弄了一些歌,但是都觉得不满意,然后在电影临上映前25天,才又找到高晓松请他来出任音乐总监。然后高晓松马上说,你们命太好了,我这有一首刚出来的歌,就是现在的这首《默》,结果没想到一拍即合。并且以这首歌为起点,又化成了整个电影的一个灵魂音乐动机。高晓松和那英透露说,连这首歌的名字都是因为这部电影改的,原来并不叫《默》,因为正好开头上来就是一句“忍不住化身一条固执的鱼……沉默地沉没在深海里”。而此时电影的主演黄晓明又自告奋勇提出要演这个MV,于是那英赶紧又抱歉地谢绝了本已定好的吴亦凡和廖凡,他们请到了著名的现代舞舞蹈家高艳津子为这首歌的手语进行艺术化的编排,黄晓明和那英亲自出演,最终出来的歌和MV,那英说:“就是从天而降,就这么合适。”

歌手与电影主题歌联姻却已成必然

那英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发过新歌了,一发就唱成了电影的主题歌,这事儿对她来说是个偶然,但是对于更多的歌手来讲,就已经不是偶然了。还记得春节前本刊在采访《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冠军李琦时,他就明确表示,希望能有多一点机会可以唱到电影电视的主题歌。

有这种希望的不仅仅是李琦一人,也不仅仅只是歌手一方。不容忽视的一个趋势就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大电影出来,都会找一到几个歌手来为电影唱几首歌,甚至很多时候,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并不会在电影本身里面出现,仅仅是用来推广宣传的歌曲,而且往往来演唱这些歌曲的,都是在歌坛排在顶级到一线二线位置的歌手。单从近期即将上映的几部大片,就不难看出这个趋势:

片名:《何以笙箫默》
主题歌《默》,演唱者:那英
片尾曲《何以笙箫默》,演唱者:黄晓明
推广曲《You Are My Sunshine》,演唱者:张靓颖

片名:《左耳》
主题歌《左耳》,演唱者:赵薇
推广曲《放心去飞》,演唱者:胡夏、欧豪、杨洋

片名:《我是女王》
主题曲《我是女王》,演唱者:吉克隽逸
主题曲《替我照顾她》,演唱者:胡夏

片名:《暴疯语》
主题曲《暴风雨》,演唱者:陈奕迅

片名:《赤道》
主题曲《赤色壮举》,演唱者:张学友

片名:《闯入者》
宣传曲《这个世界会好吗2015》,演唱者:李志专
题歌《闯入者》,演唱者:尚雯婕

片名《赌城风云2》
主题歌《停格》,演唱者:蔡健雅

片名《万物生长》
主题歌《万物生长》,演唱者:宋冬野
片尾曲《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演唱者:张靓颖韩庚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两年华语歌坛最红的一些歌曲分别出自哪里:

《匆匆那年》,演唱者:王菲,出自电影《匆匆那年》

《致青春》,演唱者:王菲,出自电影《致青春》

《平凡之路》,演唱者:朴树,出自电影《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演唱者:邓紫棋,出自电影《后会无期》

《小苹果》,演唱者:筷子兄弟,出自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亲爱的小孩》,演唱者:赵薇郝蕾黄渤佟大为张译,出自电影《亲爱的》

《时间煮雨》,演唱者:吴亦凡,出自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唱者:王铮亮,出自电影《私人订制》

《稳稳的幸福》,演唱者:陈奕迅,出自电影《越来越好之村晚》……

再往前推,还有王菲陈奕迅为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演唱的《因为爱情》,张靓颖为电影《画皮》演唱的《画心》,不难看出,一方面,当下华语歌坛最具认知度与影响度的歌曲,很多都出自电影歌曲,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歌手开始重视演唱电影歌曲,并且已经积极地参与到电影歌曲的演唱当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张靓颖和王菲,张靓颖出道以来,已经给超过16部电影演唱过主题曲或插曲或推广曲,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新电影歌小天后;而大天后当之无愧是王菲,她如今所推出过的所有原创歌曲,全部都是电影歌曲,有私下的消息说,王菲如今只愿唱电影歌曲。



华语电影歌曲几度兴衰起落为哪般

华语电影歌曲似乎已经很多年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这样被歌手们和歌迷们大规模地重视过了,而出现这样的盛况,起码得往前再推20年。

电影主题歌曾经是华语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年的那些热门电影,几乎都有一首到两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歌,如《小花》里的《妹妹找哥泪花流》《黑三角》中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知音》中的《知音》《海外赤子》中的《我爱你中国》《少林寺》中的《牧羊曲》《铁道游击队》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这些电影可能都被人淡忘了,但这些歌曲到现在仍在广泛传唱。这些是内地电影歌曲的情况,在港台亦是如此,高晓松就回忆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是台湾电影的黄金年代,也是台湾电影歌曲的黄金年代,那时候的电影跟音乐特别契合,先后推出过《橄榄树》《是否》《一样的月光》等很多华语乐坛的经典作品。

只是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电影主题歌的影响力就开始明显下落,甚至从电影中隐去了身影。很多著名的电影也会推出电影原声音乐专辑,其中也会收录一两首所谓的主题歌,但这些主题歌往往在电影播放时并未曾出现,诸如《霸王别姬》中的《当爱已成往事》等,即便这些歌曲走红,也更多是以单独的音乐作品的状态出现,与电影并无太大关联。很多电影中依然会有主题歌及插曲的出现,但这些歌曲,大多是对现成作品的二度利用,真正为一部电影原创并能流行开来的作品,并不多见。印象中,华语电影的近20年里,唯一一个坚持为电影专门创作原创主题歌的大导演,也就冯小刚一人而已。电影歌曲从昔日的辉煌一下子转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高晓松说,是因为大家发现电影和音乐互相推的能力太强,结果港台方面就发起了卖掉片头片尾音乐位置的做法,唱片公司每张唱片推的时候直接去买,“譬如我正好5月推唱片,5月上的戏就把唱片买了,结果导致音乐跟电影很不契合,然后就进入了一个特别差的年代。”高晓松还举了一个特别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就是他的那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在台湾推的时候,就是买的《包青天》的片尾曲,“我当时就傻了!”

那英这一批歌手,刚出道的时候,几乎也全部都是靠演唱电影电视剧歌曲成名成腕儿的。事实上那个时代的歌手,从最早的李谷一朱逢博成方圆郑绪岚,到后来的韦唯毛阿敏李娜刘欢那英,没有什么人出专辑,除了翻唱港台流行歌,她们自己首唱的原创作品,基本上都来自电影电视剧或者大型电视晚会。然而后来这种现象就逐渐消失了,从史料来分析,打破这一现象的,应该是以1991年内地开始首次引进签约制开始有唱片公司为转折点的,歌手们开始真正重视起演唱单纯代表自己的作品和专辑,而不再那么重视演唱影视歌曲了。那英也承认这一点,“有一个时期就是这样的,就是唱片业最发达的时候,已经不在乎电影和电视剧插曲了,我们唱影视歌曲的时代过去了,就进入了唱片时代,结果唱片完了以后又有一段时间乱搭。”乱搭的结果,高晓松说是直接音乐跟电影分家了,契合度就很差,电影音乐陷入一个十多年的低潮。

电影圈重新又给音乐圈一条生路?

“但是最近又开始变好了,因为电影不需要卖那东西了,票房好了,不像穷的时候卖片头位置片尾位置。我觉得还是市场好了,像以前琼瑶电影林青霞秦汉时代,市场多好,就是最适合的歌在里面。现在终于又回到那个时代了,所以我们也都特别高兴。”高晓松说。

这个变好的趋势,有专业乐评人士称,应该是从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开始的,当时这部电影因为有周杰伦的参与,电影主题歌《菊花台》一下子成为当年最热歌曲,而这首歌曲从形式到内容与电影主题的密不可分,终于让人再度强烈呼唤电影歌曲。也许是看到一首《菊花台》对整个电影推广所起到的良好收益,华语电影开始越来越重视电影歌曲的推广作用了,不仅纷纷开始为自己的电影作品量身定做主题歌曲,大导演用大歌星,电影大腕与音乐大腕腕腕联合,就把电影歌曲也联成了大事件,甚至因此专门为主题歌举办新闻发布会,把主题歌的推广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是之前的电影主题歌所没有享受过的待遇,而反过来,这些电影主题歌的提前推广,也相当给力,为电影的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于是,电影歌曲开始复苏,这无形中又给因为音乐市场日渐萎缩低迷、唱片卖不出去生机日渐困难的歌手和音乐人们提供了可以看到利市的机会。许多歌手和唱片公司重新又开始重视起影视歌曲这一块市场,尤其是电影歌曲。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歌手经纪人透露,比起给歌手找歌出单曲做专辑,他们更愿意给自己的歌手找到能演唱一部电影歌曲的机会,而且最好是热销电影,“如今电影都是上千万甚至过亿的大制作,也都越来越重视音乐对电影的推广,一方面,电影歌曲通常给到的报酬都还不错,而更重要的是,演唱电影歌曲,电影制作方如今都会安排专门的宣传活动,宣传力度通常都非常大,同时,如果这首歌曲能在电影播放当中出现的话,它的传播力度是完全出乎你的想象的,这比我们花多少宣传费上多少通告的效果都强。”高晓松和那英在接受采访时就直接说到:《默》这首歌是他们入行20年见过最大规模的一次单曲宣传,“从今天(4月19日)下午4点,全国所有的开始上,不光是网上,全国所有机场、高铁、车站,11000家卡拉OK,一天砸进150万,这是一次我前所未见的单曲推广。”

而电影方也很乐于为歌手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做这样的事情。著名的资深电影营销策划高手荣超(曾经参与的代表作《智取威虎山》《窃听风云》系列《大魔术师》等)就说到:“从营销的角度来说,电影营销是一个综合性的操作方式,而且现在渠道那么多,覆盖面要更广,要更广为人知,需要更多的手段,所以找歌手来唱歌是对电影很有帮助的。比如说《匆匆那年》本来跟王菲没有关系,但是它找了一个这么大的歌手来唱主题歌,她会很能提升大家对电影的认知,再加上那首歌很贴合电影的主题,就更容易深入人心,我觉得它是一个软性的广告吧。基本上都是双赢的嘛。”


《何以笙箫默》音乐总监高晓松


王菲为电影《匆匆那年》不仅演唱主题歌,而且还亲自站台


宋冬野演唱《万物生长》主题歌


番外篇:

关于电影歌曲,那些你最想知道的秘密

尽管如此,我们也看到,尽管现在大量的歌手都又重新涌入到电影歌曲这一块市场,也并非每一首电影歌曲都被观众和听众认可了,也并非每一个电影歌曲都给电影的票房贡献了力量。那么,如何真正达到一个音乐和电影双赢的局面,电影方通常又会怎样选择适合他们的电影歌曲?让我们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一下当下电影歌曲的秘密。

1.电影歌曲通常是怎样出炉的?

大多电影主题曲是定制的。从前面的介绍上来看,以前曾经出现过电影电视出卖片头片尾位置给唱片公司和歌手安插歌曲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目前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即便是不会出现在电影播放中,仅为宣传推广使用的歌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到的很多为电影而作的歌曲最终在电影里都听不到的原因),也是基本要特别定制或重新录制的。尤其是要用在电影里的主题歌和插曲,首先音乐人需要看剧本,然后再和导演商议影片传达的情感,之后才能确定词曲风格。更吹毛求疵的音乐人则要在看到影片之后才会动手写作这样的歌曲。高晓松就说,一般为一部电影创作歌曲和音乐,至少需要提前三到四个月就介入,像《何以笙箫默》这种仅用25天就完成的电影音乐创作,实属罕见的特殊情况。

2.一部电影,通常会有多少钱用在电影歌曲上?

据时光网资料显示,在美国,一般一部影片的音乐部分预算占总投资的8%,那么对一部1亿美元投资的影片来说,音乐制作大约是800万。这涵盖了原创音乐、版权购买等等。贵的原创歌曲价格可达几十万美元一首,此外原声碟销售与版权收入,网络下载,影片音乐的再次利用和影片在海外的播放(电影在美国本土播放音乐不产生版税)都为歌手和片方创造了巨大利益。比如阿黛尔就凭借《Skyfall》大赚至少500万美元。

中国的电影人对于成本问题总是讳莫如深,但事实上有时确实也不太好算。荣超就说到,中国是讲人际关系的,“一个歌手唱一首电影歌曲,可能他开给你的价是这个价,开给别人是另外的价,也有可能你的电影跟他的形象不符合,你报多少价他都不会接的。通常的情况下,根据腕的不同,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听说也有几百万的,基本上花费就是几十万,也有的只要一个制作费,也要看双方合约怎么谈,具体就很细了。”以前曾有媒体报道说,如今很多音乐人和歌手更愿意唱电影歌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影歌曲往往给歌手和音乐人开出的报酬更高,看来所言非虚,要知道,华语歌手的商演价格,最高的也基本没有超过150万一场的,顶级歌手的商演价通常都只在50-100万之间,而唱一首电影歌曲,就可能拿到一场商演的报酬,你让歌手们如何不抢着这样的机会?

3.谁来唱电影歌曲,谁说了算?

“从近5年的趋势来看,流行电影主题曲的演唱者越来越大牌,越来越流行,也越来越年轻,毕竟现在的主流电影——尤其是黑童话、超级英雄、间谍大片以及YA电影,其受众主要是年轻人。所以,投其所好,让这群人对影片产生兴趣甚至是认同感,才是最重要的。一般而言,流行电影都会用最主流的当红歌手,有个性的影片会找独立歌手,超级大片会找到当红乐队。而大片和流行歌曲相结合,也促成了OST市场的火爆,更是让众多极有实力的流行歌手和当红炸子鸡投入到了电影主题曲的创作之中。比如《里约大冒险2》启用了‘火星哥’布鲁诺·马尔斯演唱。比如TAYLOR SWIFT、COLDPLAY都曾先后为《饥饿游戏》献唱。”《时尚网》专访文章在介绍美国电影歌曲时如是说。

那中国是什么情况呢?从趋势上来讲基本上也大同小异,但具体到用谁不用谁,荣超说,因为中国的电影市场基本上还都是导演中心制,不像国外很多是制片人中心制,所以用谁唱电影歌曲一般都还得导演定,“导演会有很强烈的个人痕迹在一部电影当中,因为电影本身说到底是一个导演的作品,戏的好坏以及票房的好坏,最终都是要跟导演挂钩的,他在电影中所用到的歌曲,所要用到的一切东西,都是为了展示这个电影魅力,基本上都是导演说了算,所以导演的喜好就很重要。”有些导演对这些方面是比较不在乎的,就会让制片方推荐一些歌手,只要觉得合适就行;但有些导演会对电影音乐非常在乎,会坚持用自己比较青睐的歌手,“也有些是制片人说了算,老板说了算,比如说导演本身不够强的话。”

4.电影方都只喜欢用大腕来演唱歌曲么?

目前从国内电影市场看到的情况,能唱大片电影歌曲的,基本上都是一线以上的大腕,譬如王菲、陈奕迅、张学友、张靓颖、李宇春这些人都是电影歌曲的热门人选,而一些当红炸子鸡也会很容易得到演唱大片歌曲的机会,譬如去年最火的电视节目《我是歌手》播出后,冠军韩磊就获得了为张艺谋的电影《归来》演唱主题曲《跟着你到天边》的机会,亚军邓紫棋也为韩寒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演唱了同名主题曲。今年范冰冰的新片《万物生长》则用了这两年因《董小姐》而人气飙升的宋冬野演唱同名主题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运用影片中的主要演员来为电影演唱歌曲,如黄晓明就为《何以笙箫默》演唱了同名片尾曲。

“一般来说,从宣传的层面考量的话,一定当然是越大的腕也好。”荣超说,这也要看具体情况,譬如他正在负责营销的尔冬升导演即将于今年7月上映的新片《我是路人甲》,里面有一首歌,“这首歌是尔导无意中听来的,是一首韩国歌,要改成中文翻唱。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谈过很多大牌歌手,最后尔导选择的是一个新人,因为觉得新人比较符合这部戏的精神。因为这个戏拍的是一批横漂的群众演员,其实都是没名的,那我们选的歌也应该符合这种精神,给新人一些机会,那既然电影本身给新人机会了,为什么音乐不给新人机会呢,因为这首歌不完全是为了宣传,而是为融入电影内容当中的,所以就没有做这样的考量。”

5.为什么现在很多电影歌曲喜欢用老歌翻唱?

我们还注意到,当下很多电影歌曲出现了一个新规律,就是相当一部分歌曲,都是用的老歌翻唱或者重新填词演唱,譬如说《何以笙箫默》,张靓颖演唱的推广曲《You Are My Sunshine》就是一首美国经典乡村歌曲的翻唱,而黄晓明演唱的版本则是为他重新填上了中文歌词,同样的,邓紫棋为《后会无期》演唱的同名主题歌是翻唱自另一首著名的美国经典乡村歌曲《The End of the World》,韩磊为《归来》演唱的《跟着你到天边》则翻唱自老上海电影歌曲《渔光曲》。同样我们在前面还看到了吴亦凡翻唱的《时间煮雨》、张靓颖韩庚翻唱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等。

为什么会频频用到翻唱歌曲?是因为成本更低还是因为老歌的大众认知度高更容易被传播?荣超说,不是哦,“翻唱成本不会低哦,很多老歌很贵的,尤其是外国的老歌。那有的时候因为是导演的情怀啦,觉得老歌比较有味道或是怎样。当然从认知度上来看,老歌通常更有优势,但,从推广角度上,还是新歌比较容易推,唱片公司和歌手都会比较重视,老歌在这方面反倒是兴味索然的,从推广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是从纯宣传,营销的角度上来说,我们的基本操作是宁可用新歌,不太愿意用老歌。”

6.那么,电影歌曲一定能够帮助到票房么?

如今电影宣传常见的趋势是,电影未映,歌曲先行,在电影上映前大力推出并推广一到几首电影歌曲,这样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此时的电影歌曲,作为电影的一部分,也承担起了“宣传任务”,电影公司往往在这方面也会不惜成本,启用流行明星录制歌曲拍摄MV,并时不时地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用这些歌曲或MV的片段不断地轰炸网友眼球和耳膜,目的只有一个,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刺激票房。

那么,花这么大的成本在电影歌曲推广上,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到票房呢?听到这个问题,自己拍过电影且为好几部电影做过音乐的高晓松就摇头,说要是能有一个这样的公式就太好了!荣超也说,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觉得好像找一首歌会容易推广一部电影,会从另外一个渠道——音乐的渠道——推广一部电影,但也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比如说王菲也给很多电影唱过主题歌,比如她给《孔子》唱的《幽兰操》,你觉得是成功还是不成功的呢?《匆匆那年》当然是成功的,《致青春》也是成功的,但是去年她也给赵宝刚的《触不可及》唱了主题歌《爱不可及》,最终对那个电影也没有太大的票房贡献。所以这个事情最终也要考虑你的电影本身的体量有多大,以及你的电影的商业元素,你的目标受众跟歌手本身的受众群是否重合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了。”

“总之,所有的营销手段,歌也好,各种方式都是锦上添花的,”荣超说,“但都无法最后决定一部电影在票房上及质量上的成败,这都还是要看电影本身。”

 

张惠妹:如果急于掩盖黑暗面以后肯定会有遗憾

小宋佳做客音乐广播直播间

DJ常晓航:夜店中的知道分子

星相

脸盘那么小 也值得看看

常思思:花腔女高音转流行,一切从头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