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并摄:本刊记者/卢世伟 版面设计/郝毅
音乐周刊:这几年都没怎么在各大颁奖典礼上见过你了。
巫启贤:是的,这几年我都没怎么去领过奖。也就是去年或是前年吧,香港新城电台、香港电台颁了几个终身成就奖,我去了,那也是因为英皇的关系,那之前的好多我都没去。这次经纪人跟我说,Channel V给我颁了个“经典之音”大奖,我本来也是想拒绝的,但是一想,Channel V实际上是跟我们一起成长的,我们那个年代是看着这个品牌出现,都成长20年了,所以我就说来吧,来看看老朋友,凑个热闹,聚一聚。
音乐周刊:以你的资历、年龄和心态,不在乎奖项我们都可以理解。不过,你进入乐坛32年,也曾得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没有哪些奖项其实是你特别在乎的?
巫启贤:刚刚出道跟上升期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渴望得奖的,因为那是一个希望被肯定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我当然最期望的是能得到最佳作曲的奖项,然后最佳男歌手,这个奖项是竞争非常热烈的,后来我陆陆续续都得到了,包括后来我去香港,4个电台所颁的奖基本上该拿的也都拿过了,这就好像一个小孩,你无数次跟他说,你是个好孩子,你听过太多了之后也就没有感觉了,拿奖也就是这样子。
现在获奖的都是没听过的
音乐周刊:现在的奖项可能对你来说,已经不再有太大的吸引力了。事实上这不光是你的感觉,就是作为媒体的我们和作为看客的观众,也常常会觉得现在的奖项没什么吸引力了,艺人们在乎奖项,其实也不过是可以拿它当多一个宣传点,用过了也就完了,跟从前1990年代的那些奖项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完全不是一回事。
巫启贤:是的,要知道1990年代时香港颁“十大中文金曲”,整个晚上就那十首歌曲获奖,但所有被提名的歌手都会整晚老老实实地在现场坐着,盼着自己的名字被点到可以上台领奖。
音乐周刊:那时每年每个奖项颁发时,我们都会用小本把获奖名单抄下来,作为购买磁带的参考指南的。
巫启贤:1990年代的奖跟现在的奖最大的差别就是它的平均值。那个年代的平均值就是,领奖的不管是歌曲还是歌手,他的歌都是流行的,是真正在市场上流行的,而且是被肯定的。而现在的很多颁奖典礼,领奖的歌曲很多都是大家没听过的。当然,这个事情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被肯定,所以需要一个机会去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音乐周刊:是的,就像我们在做的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获奖的基本都是大众并不太熟悉的音乐人和作品,但都是评审团从音乐的角度审视觉得很优秀的作品,但还没有获得足够的推广渠道和平台,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奖项,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听到这些优秀的作品。
巫启贤:所以我觉得,颁奖典礼还是一件好事,因为没有颁奖典礼的话,这个乐坛也很寂寞。但是我觉得,也要大家一起努力,各方面想办法去推动一些歌曲。不同性质的颁奖典礼,行使不同的功能,那当然也有很多颁奖典礼是凑热闹的。
经典的价值在于古早味
音乐周刊:刚才你在台上领完奖后表演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微博上马上就有不少网友评论说:“姜还是老的辣,整场演出,也就巫启贤的这段表演最显实力,老将就是老将,经典果然不一样!”
巫启贤:这也是我为什么还愿意来领这样一个奖的原因吧。Channel V颁的这个大奖,每年它们都要找一个比较有分量的歌手来领这个奖,其实我就在思考,能获得这个奖项的艺人至少都努力过20年,鼓励也好,安慰也好,总之是对这些曾经努力过20年以上的比较杰出的音乐人的一个再度的肯定,表示大家都还记得这些人,并没有把他们抛诸脑后,同时还有个作用是,让现在的歌手看看那个年代的音乐人的风范,包括他们的音乐。
音乐周刊:所以,让这些经典的成功的艺人再次获得肯定,其实也是给乐坛重新树立榜样和规范,是吗?
巫启贤:是的,我今天就在想,舞台上颁奖我要说什么?我这30年,其实我抓的最靠谱的原则是什么?譬如说,十年前就有人问我说,巫老师,他们现在都唱R&B了,你唱不唱?我说打死我都不会唱,就算我懂得唱我也不能唱,如果我们好不容易花了这么多时候,把自己塑造成大家认得的一个品牌,我干吗要把自己弄得大家认不得呢?因为现在流行什么就唱什么,那你只是一个歌唱的机器,永远只是一个跟随者而不是一个leader。在我们那里有种沙丁鱼叫做“雄鸡牌”沙丁鱼,40年前吃它就是这个味道,到了现在,我们吃还是那个味道,所以我们就很高兴,好满足!那我们这些老歌手就要做这件事,我们曾经被大家很喜欢吃,太好吃了,那中间可能大家去喜欢别的东西去了,可是有一天,当他想回味的时候,当他找你的时候,你的价值就加倍了。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那种“古早味”,它是最有价值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持这个,不要当人家回头来找你的时候,你已经不是你了,那你就没有价值了。
今不如昔,好歌模式已被用光
音乐周刊:我们看到,目前最火的各大音乐比赛中,所有选手想要成绩好,基本上都得靠唱这些经典作品。
巫启贤:对,刚才我碰到张敬轩阿娇,大家也聊起这个问题,说现在的流行歌手很难做。我就跟他们说,其实现在流行歌曲是个格式,最好听的那个方式,还有创作的方式,在过去的20年写完了,在1980年代1990年代甚至在2000年的前半段,这个模式几乎被写光了,包括两年前最火的《我的歌声里》,它也是那个模式。其他的现在很多年轻歌手唱的所谓的新音乐类型,像R&B、HIPHOP这些东西,他们没有办法超越这个原来流行歌曲的模式,是因为原来这个模式本来就是自己的情感,R&B、HIPHOP是黑人的东西,所以他没有办法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面去。现在的音乐人写歌的方向也转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向、道路也转变了,所以要有像以前这么大量的好听的流行歌曲,几乎是不可能的。
音乐周刊:你有没有觉得2000年左右有个切分点,从周杰伦那一批人出来之后?
巫启贤:是的,周杰伦是个怪才,他出来之后整个歌坛改朝换代,流行歌曲写出新的模式来,但是后来追随周杰伦的那些人就很惨了,因为他们永远就是周杰伦的影子,他们没有办法超越他。现在的歌坛就有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办法像90年代那种,因为在那个年代,每一年,不管你喜不喜欢那些歌手,他们的歌都会影响到你的生活。比如有些人喜欢伍思凯,但是,庾澄庆的歌他也会唱几首,因为太好听了,张学友的歌出来,他也会唱张学友的,所以那个时候是每个歌星的歌都很强。那么现在的歌迷比较单一,就是我喜欢他的长相,我喜欢他的个性,我喜欢他的造型,喜欢这一点,其他的就不在乎了。
经典缺失在于艺人形象过于重叠
音乐周刊:所以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歌手个人形象是大于他的作品形象的。
巫启贤:是的。还有就是现在的歌手个性比较模糊,因为以前的歌手个性是很清楚的,而且比较不会重叠,女歌手也好男歌手也好,他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王杰就是王杰,高明骏就是高明骏,伍思凯就是伍思凯,黄舒骏、张雨生、张信哲、赵传,你看,没有一个是重叠的,现在的很多歌手是重叠的,他们在歌路、音乐、造型上都是重叠的,甚至他们那种很乖的表现也都是重叠的,所以他会比较模糊。
音乐周刊:也就是现在的艺人群体比较容易集体标签化?
巫启贤:是的。我曾经想过一个很好笑的可能性,因为我们那个年代的歌手不会找一个人去设计自己的造型,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生活里面是怎么样,自己再包装一下,可是出来还是自己。那现在的艺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造型师,造型师就根据现在的大流行是什么,就往那个流行去走,所以很多艺人的形象造型漂亮度都重叠在一起了,因为大家都用专业的造型师,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状况。大家都觉得现在的歌手都好漂亮,好现代,造型做得很炫,可是你把他们放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就都分不清了,就不立体了。因为当你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被加进去的时候,你自己不见了,所以当你自己都不见的时候,那么大众到底要从你身上找到什么东西?如果从你身上找不到的东西都可以从别人身上找到的时候,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比如说你讲话的方式,其实你那一套模式,别的歌手也都是这个样子,你的发型你的衣服你的编曲,你所唱的歌曲的style,别的歌手也都有的时候,那你就已经不见了。
重现刘文正的古早味
音乐周刊:今年还有什么重大的工作计划吗?
巫启贤:我刚刚做完我在新加坡的“启贤留文正”的演唱会,非常轰动。听过的人跟我说,收获太大了,因为这个演唱会的主题没有人做过。我在演唱会上唱的全部都是刘文正的成名曲,自己的歌一首都不唱,下面的人喊死了都不唱!因为我想把这个主题跟我自己的演唱会的主题完全切开。我这样唱了之后,大家都说太过瘾了,才发现原来刘文正有这么多歌,是深深地种在大家心里面的,他们都说,明年一定要再开,太过瘾了!所以我现在就在想把这个演唱会推到更多的地方。
音乐周刊:是因为大家也体会到了一种古早味的价值。
巫启贤:没错。因为我演唱会做了很多年了,做的太多了,然后我一唱刘文正这一场,我兴奋,因为我也是他的歌迷,所以当我在唱他的这场演唱会的时候,每一首他的歌我都很享受,我就像一个歌迷有机会用最牛逼的设备在做卡拉OK,我在台上跟大家一起唱,台下的人可以从头唱到尾,每一首歌都是他们很喜欢的。太过瘾了。我就想说,未来这两年我就做刘文正的演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