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医生》的节目特征量化分析(以2016年1月节目为例)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健康保健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健康类节目不断涌现,成为电视节目的一大门类。以往健康类节目大多定位于生活服务型,以演播室专家现场讲解为主要形式。自2014年以来,健康类节目开始定位于时下最热门的综艺类,其中以脱口秀为特色的《我是大医生》就是突出的代表,其自开播以来收视率在同类型节目中稳居榜首。口碑和收视的双高,让它获得了“年度健康服务节目”大奖。在这一系列的成绩背后是《我是大医生》节目对电视健康传播模式的创新。
一、以科学为本,坚持健康传播的科学内核
健康资讯在本质上要依托于科学。缺乏科学依据的健康资讯其真实性、可靠性难以保障,会对观众的健康理念和行为造成误导。因此一档健康类节目的公信力核心来源于健康资讯的科学性、可靠性,无论节目形态如何变化,这是最基本的准则。《我是大医生》始终坚持以科学为本,在传播健康资讯的同时,也向观众传递了科学精神和科学理念。
1.首创医生主持群,强化主持人在健康医疗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我是大医生》的主持群基本是“1+3”配置,同时邀请一名与本期主题相关的医学专家。在主持群中,除了北京卫视主持人刘洪悦(悦悦)以外,其他三名均为三甲医院的一线医生,他们分属于30、40、50三个不同的年龄层,专业方向也有所不同,基本都为博士学历,知识面广,有着很好的专业素养。在经历多期磨合后,这些医生对于观众的需求有较准确的把握,因此他们成为了观众与专家间的桥梁,一方面引导专家讲出观众想要了解的资讯,另一方面对专家的观点做补充解释,有利于观众的理解。为了突出医生主持群的专业性,在节目的片头还还原了医生主持医院工作的场景,在节目中,医生主持群也穿上白大褂,以塑造其专业形象。
2.实验求证,强调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在以往的健康类节目中,专家通常不做任何现场验证就直接给出结论。《我是大医生》则十分注重结论的可检验性,尽可能用现场实验或者场外实验的方式求证。比如用同样含有碳酸钙成分的鸡蛋壳模拟牙齿浸泡于模拟胃酸的液体中,蛋壳发生软化,以证明胃酸过多对牙齿有腐蚀性。以2016年1月份的五期节目为例,五期中有四期设置了实验环节,其中7日和14日两期在一个小时节目内进行了四个实验。这一点对于培养观众的科学精神大有裨益,不仅可以引导观众关注健康知识本身,而且可以了解健康知识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观众对健康信息的质疑精神和甄别能力。
3.道具使用中注重科学仪器的使用
《我是大医生》的舞台上,道具的使用极为常见,每一期的道具选择因主题而有所不同,其中,对专业科学仪器的运用环节颇具特色。为了推导出某个结论,节目会在现场进行一些实验,并且用专业仪器来测量实验结果,比如用热成像仪测试不同质地秋裤的保暖效果,运用扫描仪现场扫描人体骨骼等,场外实验也大多在实验室里用专业实验仪器完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该节目对科学性的坚守。
4.节目策划高度重视文献依据与专家意见
节目组在节目策划过程中对科学为本的坚持是节目内容的特点。节目组以专家意见和文献资料为依托进行策划,邀请权威专家到现场,节目所持观点都有文献和专家的支撑,有争议的、有待研究的话题不会去碰,目的就是要向观众传递科学准确的健康医疗知识。①2015年国家卫计委最新发布的《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指南(试行)》要求,健康科普信息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有可靠的科学证据,符合现代医学进展与共识,有确切研究方法且有证据支持的文献等,《我是大医生》节目制作团队扎实严谨的制作流程为上述要求提供了实在的注脚。
二、以综艺为体,促进观众的接受和参与
只讲究科学性,忽视电视的包装艺术,节目容易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健康传播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我是大医生》自开播以来注重致力于节目形式的创新,以综艺为体,采用时下流行的综艺元素,灵活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娱乐时尚性,因此节目除了巩固老年收视群体以外,还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收看。
1.打造高颜值、定位鲜明、幽默风趣的主持群
主持群突出高颜值、时尚、幽默风趣的特征,定位鲜明。比如北京台节目主持人悦悦是位年轻时尚的“养生达人”;医生主持群也是高颜值,尤其是曾参加过男模大赛的急诊内科医生王成钢,在节目中定位为“万人迷”,是颜值担当;而绅士儒雅,有丰富从医经历,身为哈佛博士后的李建平则定位为权威角色;擅长乳房整形,关心女性观众的美与健康的整形医生栾杰则定位为男闺蜜。四名主持人定位鲜明,风趣幽默,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之中向观众传递了健康资讯。应该说这样的定位也有助于改变人们对医生严肃高冷的印象,拉近了医生和公众之间的距离。
2.高科技的视觉呈现,让观众耳目一新
高科技的视觉呈现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质感,增强了节目的辨识度,在节目档次上明显与其他同类节目拉开了距离,也让看似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其中充分利用3D和虚拟植入技术是节目的一大特色。节目组运用3D特效建造了人体各个身体零部件的大量精确模型,并根据选题内容选择使用。与此同时,节目运用虚拟植入技术,让3D模型不仅展现于屏幕,还真实呈现于舞台上,与医生主持群互动,依据医生的讲解,不断变换形态。比如在《关节里的致命骨》一期中,节目开场主持人化身为三具人体骨骼来主持节目;而在《肝癌》一期中,主持人则走进3D模拟的肝脏内部,讲解肝脏如何发生病变,在视觉呈现上十分生动。
3.多场景切换与道具使用,兼具可看性和趣味性,促进科学知识的通俗化传播
《我是大医生》一期节目会设计多个场景,其中包括场内模拟手术场景、模拟厨房场景、场外实验室场景、案例模拍场景等等,场景丰富多变,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如由一线医生现场模拟还原肝脏切除等手术,将手术室搬到演播室,这一设计颇具创意。除此之外,道具的使用也值得一提,节目组准备了各种道具帮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健康知识。比如模拟口腔道具帮助观众了解哪个部位的牙齿变黄预示胃酸过多,用现场模拟火山喷发做类比讲解血管斑块的破裂过程,节目还将真实食物展示于现场以讲解各种食物对健康的作用,甚至现场演示如何烹饪更健康。2016年1月份的五期节目平均每期道具多达12类,如按个数统计则超过20个,节目制作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4.在设置悬疑与解开悬疑之间推进节目进程,吸引观众持续收看
张慧丰、张国良通过对《走近科学》节目特征与收视率的实证分析发现,节目中悬疑设置数量和收视率之间显著相关,悬疑设置越多,收视率越高。②《我是大医生》通过不断设置悬疑解开悬疑层层推进节目,吸引观众持续收看。节目经常会用案例模拍来还原一个真实病例,提出疑问,然后切换到场内层层深入分析解答。根据2016年1月五期节目的统计结果,一小时节目内平均每期悬疑数量达到14个,悬疑的层层铺设有助于不断引起观众的好奇心,维持观众的收视黏度。
5.选题贴近生活,有新鲜感,注重观众的互动参与
《我是大医生》在选题上注重与生活的贴近性与时尚感,为了争取年轻观众,注重挖掘年轻职业人群较常遇到的问题,比如有关瘦身、如何吃健康餐、常喝碳酸饮料的危害等等。此外,节目会精心设计一些环节鼓励观众参与,比如邀请观众上台参与实验,挑选哪种食材可能危害健康,请场内场外观众跟着主持人一起做身体局部的自我检查等等。2016年1月的五期节目里,平均每期有5次观众互动,其中“通过自拍发现心脏隐患”一期一小时节目内互动高达8次,这些精心的设计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观众对节目的投入度和参与感。
三、结语
正如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所言,“健康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传播更关注的是心理与艺术。健康传播是科学与艺术在巅峰的相遇和握手”。③《我是大医生》以严谨扎实的态度,在始终坚持以科学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节目形式,结合时下的综艺流行元素,大胆尝试多种表现形式,根据主题不断推陈出新,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将科学知识通俗化和具象化,使节目兼具可靠性和可看性,这是它开播两年多来在口碑和收视上始终保持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值得同类节目参考学习。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争议性科技议题的科学传播研究”(项目号:14YJ C86002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项目号: QT1501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黄柏雪:年度健康服务类节目《我是大医生》,《综艺报》,2015年第5期。
②张慧丰、张国良:电视科学传播节目效果实证分析—以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节目为例,《新闻记者》,2010年第8期。
③毛群安:健康传播是科学与艺术的相遇和握手,http://news.39.net/interview/141123/4522827.html,2014年11月23日。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责编: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