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音乐选秀电视节目的发展及出路探析

作者:段成瑶
口 段成瑶

从《超级女声》开启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序幕,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掀起我国电视荧屏的音乐选秀节目制作和收视的第二次热潮,电视观众对旧有音乐选秀节目的审美疲劳渐渐形成,对新音乐选秀节目水平的期待值不断提高。当前的音乐选秀节目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已不能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观视需求,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收视率和好评度都呈现下滑的态势。那么,如何发展我国音乐电视节目,为音乐选秀节目寻找更宽阔的发展出路,是每一个音乐电视选秀节目制作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音乐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问题

在《超级女声》热播后,我国众多电视台意识到音乐选秀节目在国内乐观的发展前景,一时间音乐选秀节目遍地开花。然而,雷同的节目内容和识别度不高的节目形式使音乐选秀节目仅仅在我国电视荧屏火热了两年后便进入了“冰冻期”。直至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获得极大成功,音乐选秀节目才重新燃起电视观众的热情。然而,《中国好声音》至今已经开播了四个年头,其引人入胜的节目环节和吸引观众的制作方式被全面模仿甚至照搬照抄,与其内容和制作方式都极为相似的音乐选秀节目广泛地出现在各大电视台中,使观众再次产生审美疲劳。我国音乐电视节目会不会又一次陷入“冰冻期”?如何避免重蹈《超级女声》后优秀音乐电视节目匮乏的覆辙,这是所有音乐电视节目制作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我国音乐电视选秀节目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如部分节目误导观众、制作粗糙、铜臭味过重、利用噱头吸睛等诸多问题,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从来都不缺乏制作优良、质量上乘的音乐电视选秀节目。

很多相关研究在分析《中国好声音》时,都认为“具有励志精神”、“为音乐爱好者提供梦想”是其获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认为《中国好声音》是通过极强的创新意识开启了音乐电视选秀节目新的篇章①。与《中国好声音》相比,很多音乐电视节目要么以娱乐大众为宗旨、缺乏独立精神追求,要么模仿痕迹过于浓重、缺乏自主创新和探索精神。这样的节目只是简单地复制和仿造成功节目的模式和内容,不能在众多的音乐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也不能为中国音乐电视选秀的发展贡献原创性的力量,更无助于中国音乐电视节目在品味和精神追求上的飞跃。可见,是否有原创精神,决定了一个节目能否吸引电视观众,决定了其在我国音乐电视节目发展中的地位。《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分别开创了各自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两个节目在形式、内容、细节等诸多方面都充分展现了自身的原创性,为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和观视享受。

除原创性外,音乐电视节目还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精神追求,例如《中国好声音》明确地提出“与国际接轨,拒绝世俗炒作,重塑‘声音’本位”的要求。节目针对之前很多选秀节目使选手一夜成名、追求短期效益的现象,提出“坚决不迎合低俗、不进行话题炒作、不故意煽情”的“三不”原则,鼓励年轻人坚持理想,歌颂努力奋斗的主流价值观,凸显凝聚百姓力量,传播国人声音,弘扬民族精神。《中国好声音》提出的这些宗旨都是之前音乐电视节目中很少提及的,却是电视观众心中一直盼望的高品位、高素质的精神追求。可见,从创新和精神追求这两个方面入手,《中国好声音》已经超越了同期和之前的众多同类节目②。通过对比,本文认为影响我国音乐电视选秀节目的核心因素包含两点:第一,节目是否有独立的精神追求;第二,节目制作是否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我国音乐电视节目是否能够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避免《超女》后的节目发展“冰冻期”,关键还是要看音乐电视节目制作者能否把握住这两个核心要素。

二、《中国之星》为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带来的启示

《中国之星》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中国音乐电视节目持续发展的新契机。在精神追求方面,《中国之星》以向格莱美音乐奖输送华语音乐人为目标,宣传“纯音乐”的节目理念,用国际性的规格来要求自己。将格莱美音乐奖作为节目的精神追求,需要付出很大程度的努力。《中国之星》将达到这个目标作为节目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音乐界问鼎世界的抱负和自信,而这种精神追求恰恰形成了《中国之星》的独特之处。以往并没有任何一个国产音乐电视节目以国际性大奖为节目目标,以国际性规格要求自己,也没有任何一个国产音乐电视节目将视野放诸全球。同时,《中国之星》刻意规避商业功利性,提出并大力推崇“纯音乐”的音乐电视概念,这种节目理念也体现出《中国之星》在精神追求上的卓而不群。《中国之星》不追求任何与音乐不相干的元素,只为音乐而节目的宗旨使观众感动于它的纯粹,继而喜爱上这档节目。

除了分享音乐情怀的宗旨外,《中国之星》还致力于选出最能代表华语乐坛的歌手。节目对自身定位为“一场真正意义的音乐探讨,而不仅仅是一场真人秀”。这样的节目定位使《中国之星》脱离出一般真人秀的藩篱,以更包容的胸怀接纳更多样的音乐形式。如华阴老腔摇滚这种音乐形式是几乎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舞台上的,但是在《中国之星》节目中的出现却显得那么震撼,体现了《中国之星》对民族音乐挖掘工作的努力和良苦用心。

在创新性方面,《中国之星》第一次提出了“大师推荐”的模式。刘欢、崔健、林忆莲等资深音乐人根据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推荐心中可以代表华语乐坛的歌手。由推荐人自由推荐,尊重推荐人的意见。这种做法不仅在中国真人秀节目中史无前例,在世界范围内的音乐真人秀节目中也是绝无仅有。《中国之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推荐制的特点,从演唱曲目的选择到风格的表现都由推荐人和歌手决定,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节目组完全不进行干预。这种创新模式使《中国之星》充分体现了“纯音乐”的节目精神,更深层次地挖掘出歌手以往未被发现的潜在能量。如谭维维也曾参加过《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音乐真人秀节目,一直以时尚的、流行的、实力的歌手形象示人。但是只有《中国之星》中的崔健才能完全将其内心深处中的摇滚热血发掘出来,展现出一个众人意想不到的“狂野版”谭维维,挖掘出一个谭维维自己都未曾知道的自己,节目成功地为歌手开拓了一个新的音乐领域,为乐坛奉献了一个更上一层楼的歌手。

除了独创的大师推荐制外,《中国之星》在赛制上完全模拟格莱美音乐奖的评选方式,采用多轮投票制,这种投票方式也是我国音乐选秀节目从未运用过的。为了提高比赛的权威性,《中国之星》引入中国音协录音艺术与唱片协会,并为最终优胜的歌手颁发CRA(中国音协录音艺术与唱片协会)录音学会奖。该奖项是实实在在的国家级奖项,而不是电视节目组虚拟出的一个头衔,其规格之高和所代表的权威性使大多数音乐真人秀节目都难以望其项背。

《中国之星》从节目精神和独创性两个方面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虽然尚不能断言《中国之星》引领了我国音乐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档节目为我国音乐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新思路。

三、音乐电视节目的出路

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再到《中国之星》,中国音乐电视选秀节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秀”为重心逐步向注重精神内核、注重原创性的方向发展。《超级女声》更注重人气的烘托,哪怕唱功不济,观众也能相对容忍甚至喜爱某一位选手,在这一时期节目“秀”的成分占很大比重。从《中国好声音》开始,音乐成为节目的绝对核心,并开始挖掘选手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推出一批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选手。《我为歌狂》、《全民星战》等音乐电视节目都带有这一阶段强烈的烙印,即电视观众对这些选手的认知更多的是选秀歌手,而非歌者,更非音乐人。《中国之星》的出现,则完完全全地为参赛选手摘掉了选秀歌手的标签,从单纯的音乐角度对歌者进行全新的审视。我国音乐电视节目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因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使电视观众不满足于肤浅的“秀”,而是更关注作为艺术本身的音乐。音乐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必然要紧跟观众的审美需求,观众的审美在提高,音乐电视节目自然要随之提高,甚至还要提供比观众的预想更好的节目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引领电视观众,在收视率和社会效益这两个层面都获取成功。其次,近些年来音乐电视节目在“秀”的方面已经甄于极致,观众们在观赏了几年音乐秀以后,也已经对这种电视节目表现形式逐步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是厌倦感。降低“秀”的成分,还电视荧幕一个更“真”的表现空间,成为观众和电视制作者共同的心声,也成为音乐选秀“后时代”下电视观众对音乐电视节目的潜在需求。因此,如何巧妙地表现“秀”的内涵,同时又能树立节目的精神追求,以特立独行的节目创新性吸引观众,将是未来几年我国音乐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和出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单弦拉戏的艺术特点及审美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q112]

注释:

①张艳艳:《中国好声音》成功原因分析,《内蒙古大学》,2014年。

②申璐莹:我国音乐电视选秀节目发展30年分析,《当代电视》,2015年第11期。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责编:丁磊)

 

英雄·信仰

由《爱情公寓》看中国的情景喜剧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的古典意境表达

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的女性媒介文化

谈《大秧歌》对家国情怀的演绎

题材多样化、创作多元化的一次勇敢试水

相关文章